本模塊提供了一個案例——成都勝西小學李嵐教師以“遺跡”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您認為她的教學在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成都遺跡”考察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
成都市勝西小學 李嵐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成都遺跡”的考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分組實施考察活動,提高學生與人交流研討、合作學習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制作考察報告及匯報交流,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寫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制定詳細的、可實施的考察計劃,落實語文能力應用,并依據(jù)計劃分組實施考察。
2、 制作考察報告,交流展示考察成果。
教學難點:
根據(jù)考察內容撰寫考察報告。
教學時間:(整個過程持續(xù)2—3周)
1、 確定考察目標、制定考察計劃。(課內:1課時)
2、 分組實施考察計劃。(周末:半天至一天)
3、 分組撰寫考察報告。(課外:一周)
4、 交流、匯報考察結果。(課內:2-3課時,可和班隊會結合)
5、 以“一次難忘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為主題,寫出自己的考察心得。(周末:以周記形式完成)
教學過程:
一、 確定考察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遺跡”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內容,體會“遺跡”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內涵,再次深化對“遺跡”的認識。
2、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家鄉(xiāng)成都有哪些遺跡,把它獨特的美介紹給大家。
3、 根據(jù)學生喜歡的考察地點自由分成小組。(鑒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分組原則上遵從學生意愿,只設定人數(shù)底線,至少3人,建議最多不超過7人)
二、討論考察方案
1、分組制定考察計劃。
2、 各小組交流考察計劃。為使計劃能夠有效實施,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也可以幫助修改??疾煊媱澋脑O計主要從考察什么、怎樣考察兩個方面進行。如考察遺跡的現(xiàn)狀采用觀察的方法;了解遺跡的歷史采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了解與遺跡有關的故事采用采訪的方法等。還需說明準備考察時所攜帶的工具,如錄音筆、測量尺、照相機、筆、紙等。
3、交流外出考察時應注意的問題。(特別強調安全問題,為了保障學生安全,要求每組最好能有一位家長陪同。)
4、依據(jù)考察計劃,利用周末的時間分組實施考察。(由于分組過多,教師無法隨從,但教師要全程電話跟蹤。學生在活動開始、結束及遇見即時問題時都要向老師匯報。)
三、撰寫考察報告
1、 學生交流、匯報考察收獲。
2、討論如何撰寫考察報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要抓住所考察遺跡的特點,各種信息務求準確,可以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圖文并茂。
3、 撰寫考察報告。(包括制作PPT)
四、召開考察報告會
1、 分組交流自己的考察報告,如金沙遺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寬窄巷子、文殊院……
2、 請學生談在本次活動中的收獲。
3、 教師對考察活動進行總結。
案例中的絕妙之處
從李老師的“成都遺跡”考察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看出,他的設計無處不充分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首先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特點:從教學目標來看,通過分組實施考察活動,提高學生與人交流研討、合作學習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寫作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的目標能夠讓學生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方面得到綜合,因為他們通過觀察,能夠用口頭或者文字等方式表達所見所得。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還能夠使學生的三維目標綜合。另外,他們首先確定考察目標——再制定考察方案——再撰寫考察報告——最后召開考察報告會,通過這一有序地設計,學生能夠自始自終、有條不紊地進行考察,學生就能夠結合語文學習知識,來“觀察成都遺跡”,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能運用語文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特點:因為是學生喜歡的考察地點,所以學生應該很熱心地參加活動,他們能夠在活動中學習語文,他們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心,也能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并抓住所考察遺跡的特點,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圖文并茂,也可以做PPT。最后老師還要求學生撰寫考察報告。這樣充分地體現(xiàn)了自主性特點。
再次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特點:李老師的設計的整個過程都是考察成都遺跡,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求學生準備考察時所需要的工具,如錄音筆、測量尺、照相機、筆、紙等,學生在活動開始、結束及遇見即時問題時都要向老師匯報等等過程的設計中,學生動手、動腦地在活動中去實踐,這樣就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設計的實踐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