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閱讀歐洲史的時候,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盎格魯一撒克遜是什么鬼?諾曼人有從哪來的?從哪突然冒出個哥薩克?天啊,小小的歐洲怎么有這么復雜的民族組成!當然啦,這樣繁多的民族自然會跟歐洲人強烈的家族意識有一定關系,但是呢,基于歐洲復雜的氣候環(huán)境與歷史,歐洲的民族還是可以依照體貌特征等因素,分成拉丁、日耳曼、斯拉夫三大支。
首先是拉丁,這支民族廣泛分布于歐洲南部地區(qū),其實一開始呢,只是在意大利半島及其周圍地區(qū)與巴爾干半島上(東南歐半島,希臘半島那塊兒),后來通過羅馬人的大肆擴張,拉丁人的分布甚至遠至高盧(今法國)與不列顛島。拉丁人受上天的恩賜,生在了氣候溫潤、光照充足的南歐,這樣適人的氣候,使拉丁人在歐洲三大民族中率先發(fā)展出了文明(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的英文字母也是源于拉丁人所發(fā)明的文字。哦對了,拉丁人長什么樣呢?他們比起歐洲另外兩個民族來說較為矮?。ㄆ骄砀?/span>1.7M左右),膚色也較深(同樣是對于另外兩個民族來說),發(fā)色多為黑色、褐色等深色。受南歐較為炎熱的氣候影響,拉丁人的性格熱情而急躁,他們浪漫而向往自由。拉丁人還是歐洲人中最能生的,南歐的大部分拉丁家庭都有多個子女,也許是因為同樣是農耕民族,生孩子這種觀念跟我們有點像。(下圖為羅馬人的傳統(tǒng)服飾)
再者是日耳曼人。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感到有點耳熟?是不是想到了大魔頭希特勒?沒錯,這就是他當年所吹噓的“大日耳曼優(yōu)秀民族”中的日耳曼人了。當然啦,希特勒的那套歪理邪說自然是不可信的。日耳曼人是一支法院于北歐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今挪威、瑞典、丹麥一帶)的民族,不要被他們的英文名German所迷惑了,他們可不止生活在德國地區(qū),他們遍布了整個歐洲北部,歐洲殖民時期更是遍布了全世界,如今,從歐洲到非洲,從美洲到大洋洲皆能見到日耳曼人占相當數量,甚至是主要民族的國家。日耳曼人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發(fā)色多為棕色與金黃色,眼睛多為藍色與更淺的顏色,其實,我們日常觀念中的狹義上的“歪果仁”,正是日耳曼人。早期日耳曼人作為生活在寒冷潮濕的北歐,以打獵為生的野蠻人,在人類文明的前期,是一直被排除在文明世界之外的,他們第一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日耳曼條頓武士于古羅馬時期在今天德國境內的黑森地區(qū)擊敗了當時強大無比的羅馬軍隊。這一戰(zhàn),使羅馬人意識,北方有個蠻族。還挺能打的,以后還是不要打那塊地的主意了吧;同時,也使日耳曼目睹了羅馬文明的輝煌燦爛,日耳曼人對文明的向往,也便從那時候開始了。直到后來,東方有個叫漢朝的大帝國把他們北方邊境的匈奴人打了個稀巴爛,匈奴人的首領使個叫阿提拉的矮子,這個矮子兇狠無比、野心十足,當時他看到東方、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就去西邊的歐洲打劫。當時還處于原始社會的日耳曼人。自然不是強大的匈奴人的對手,打不過,就跑吧,保命要緊?。∮谑?,大批日耳曼人涌入羅馬帝國,由于涌入的太多,這個當時西方第一的羅馬帝國,竟然被擊垮了!當然啦,具體原因是這樣的:當時的羅馬帝國極度繁榮,帝國里的人民生活都相當富裕,一有錢了,誰還想干那些臟活累活幸苦活呢?于是,羅馬人就從北方引入不少日耳曼人,既然日耳曼人能打,那就讓他們當士兵,管軍事吧。于是,日復一日,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在軍事領域甚至達到了頂尖,于是有一天匈奴人來了,羅馬的邊防士兵,一群日耳曼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們飽受劫掠之苦,逃難而來,于是就大開城門,放入了大量的日耳曼人。羅馬的拉丁人肯定不想啦,本來自己生活的好好的,為什么要把有限的資源與好不容易發(fā)展出來的文明成果與這些日耳曼人分享,加之羅馬拉丁人對身為野蠻人的日耳曼人本就持有的歧視態(tài)度,兩個民族間的矛盾便一天天激化了,然后,就爆發(fā)了。拉丁人哪是軍權子在手的日耳曼人的對手,羅馬各地的日耳曼將軍不斷地武裝起義,使得整個羅馬帝國混亂不堪。最終,這個西方的最大帝國,被迫分裂成了東西兩個,東邊的,仍由拉丁人主導,叫拜占庭帝國,而西邊,由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來自于今德國境內的法蘭克福,這個日耳曼第一帝國之所以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是因為當時在日耳曼諸部落之中,數法蘭克人最為強大,殺進高盧,搞倒羅馬人的,也是他們。(下圖為日耳曼人與法蘭克人)
英格蘭(注意,不是英國,而是英格蘭地區(qū))人,同樣也是日耳曼人,叫作盎格魯--撒克遜人為啥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歐洲的除了這三大民族外的一個相當近似日耳曼的小民族----凱爾特了。凱爾特與日耳曼同為哥特系,長得是幾乎一樣,也同樣發(fā)源于北歐,只不過,在日耳曼人是在靠打獵為生的時候,凱爾特已經發(fā)展除了農耕的生活方式,甚至還發(fā)展出了文明,可以這樣說,凱爾特人就是率先步入文明的日耳曼人。種田了,文明了,怎么還能跟那些茹毛飲血的野蠻兄弟住在一塊呢,于是他們就向西遷移,到了相對溫暖舒適的高盧與不列顛島甚至是愛爾蘭島,在那些地方安定下來,快樂地耕種生活。然而,有一群叫羅馬人的從南邊殺了過來,面對強大的羅馬兵團,凱爾特人潰不成軍,羅馬人就這樣一路殺過高盧,一直打到不列顛島的北部,并把一大批不愿意投降的斯科特家族的凱爾特人趕到了不列顛島北部的寒冷荒蕪山區(qū),從此,那片山區(qū)便被稱為蘇格蘭Scotland,意思是斯科特人生活的地方。羅馬人在征服的過程中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從前一直被他們視為日耳曼人一樣的野蠻人的凱爾特人,竟然也有較為發(fā)達的文明,凱爾特人所制作車輪與褲子讓羅馬人尤為驚訝(羅馬人可是不穿褲子的),然而凱爾特人同時也對征服者羅馬人的燦爛文化敬佩不已,在羅馬的統(tǒng)治下,大批凱爾特人被羅馬化,可以說,除了長得有點區(qū)別以外,這些凱爾特人就已經是羅馬人了。然后就到了剛才所提到的日耳曼打遷移事件,羅馬本土一亂,駐守不列顛島北方防線的羅馬軍隊就通通調回去了,斯科特人一看,呵,沒人啦!就從山里殺出來,意圖統(tǒng)一不列顛島。羅馬凱爾特人一看,哇,這可不行!我們在羅馬體質下過得好好的,可不能給你們毀了!然而羅馬凱爾特人根本不是科斯特人的對手,那怎么辦呢?于是,不知道是誰提了個餿得簡直不行得主意:去日耳曼尼(德國)請撒克遜人來幫忙。撒克遜人嘛,生活在德國西北部的薩克森地區(qū),也是日耳曼人,彪悍無比,兇猛殘暴,是個十足得戰(zhàn)斗民族。把這樣一個民族引來,簡直就是引狼入室。然而,羅馬凱爾特人真的這樣做了!撒克遜人一登島,一看,呵,不錯?。∮譁嘏制教沟糜⒏裉m,可比我們那薩克森好多了!這塊地從現(xiàn)在開始是我們的了!不管你們是羅馬凱爾特人,還是科斯特人,通通給我死!于是,撒克遜人便開始在英格蘭殺殺殺,凱爾特人不是被殺,就是和斯科特人一起逃到了蘇格蘭,或者逃去不列顛島的西部山區(qū)威爾士。這事讓撒克遜人的老鄰居,同屬日耳曼人的盎格魯人聽到了,盎格魯人一想,不行,這么大的便宜難道就全讓撒克遜人撿到了嗎?于是盎格魯人也開著船呼啦呼啦地趕到了英格蘭,好在到的不晚,很快就占領了英格蘭的南部地區(qū)。就這樣,凱爾特人就跟英格蘭說拜拜了,如今,凱爾特主要分布在愛爾蘭島,不列顛島的蘇格蘭與威爾士,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省。英格蘭England這個地名,是來自于法說中的“盎格魯人生活的地方”的諧音,因為法國在英國的南邊嘛,法國人站在英吉利海峽邊往北一望,喲,那不是盎格魯人嗎?于是就這樣叫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呢,盎格魯與撒克遜這兩支民族就慢慢融合了,英格蘭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就這樣形成了。(下面第一個圖是凱爾特人,第二個是盎格魯撒克遜)
手持單板斧,頭戴牛角盔,開著龍頭快船的維京人聽說過吧,嗯,這也是日耳曼人。維京人基本上是影視作品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民族了,他們以高大碩壯的身材,兇猛強悍的性格聞名世界。的確,維京人可以說是“最有日耳曼味的日耳曼人”。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是從外貌上來說,維京人生活在日耳曼人的發(fā)源地----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那里除了日耳曼人,還是日耳曼人,所以維京人就不存在與其他民族進行融合的情況,這使他們保留了極為純正的日耳曼血統(tǒng),他們的外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日耳曼特征是所有日耳曼分支民族中最為明顯的。再者呢,便是從性格上來說,日耳曼人強悍堅忍的性格在維京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維京人開著標志性的龍頭快船,從北歐家鄉(xiāng)出發(fā),漂洋過海去侵略,他們最東到過土耳其與俄羅斯,最西到了冰島、格陵蘭島,甚至是今天的加拿大、美國的東海岸,不要以為他們只是沿海打劫,他們還會順著河流侵入內陸地區(qū),遇到沒有河流的地方,他們就抬著船侵入部的一處海岸,法國國王拿他們沒辦法,只好把那塊地封給了他們,法國人稱這群維京人為諾曼人Norman,意思是“北方人”,于是,那處海岸便被稱為諾曼底Normandi,意為“北方人的地盤”,而諾曼人的首領,則被封為諾曼底大公,1066年侵略征服英國的征服者威廉,便是時任的諾曼底大公。(下圖為維京人
最后,斯拉夫。這個名字有點意思,它來源于拉丁單詞“slav”,意為”奴隸”。斯拉夫人之前干哪行,大約也就明了了。廣泛分布于東歐地區(qū)的斯拉夫人,同樣是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的,但是他們的發(fā)色與眼睛顏色差異較大,發(fā)色由黑色島金黃甚至是淺黃皆有,眼睛顏色則由黑色至藍灰色都不少見(普京和梅德韋杰夫這倆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斯拉夫人在人類文明早期并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所生活的東歐地區(qū)為東西方文明的交界緩沖地帶,這種地區(qū),往往很容易被邊緣化(中南美洲地區(qū)作為北美印第安文明與南美印加文明的緩沖地帶,也同樣如此),直到今天,東歐諸國,甚至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仍總被邊緣化。雖然因為離文明中心太遠,總被邊緣化,但是近幾百年來,斯拉夫人,尤其是俄羅斯的斯拉夫人,也還算是爭氣,元朝滅亡,莫斯科公國宣布獨立后,俄羅斯的斯拉夫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瘋狂地向外擴張,他們首先是統(tǒng)一了他們周邊的斯拉夫人,這其中包括了芬蘭人、波蘭人、哥薩克人等,隨后向東擴張,翻過烏拉爾山侵入亞洲,并于中國的清朝初年到達亞洲最東端的楚科奪半島,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巨型大帝國-----沙皇俄國。至此,斯拉夫人告訴全世界:“我們很能打!”后來,東歐地區(qū)與俄羅斯(蘇聯(lián))科技、文學人才輩出,斯拉夫人又告訴全世界:“我們很聰明!”但即便是這樣,那些西歐人還是邊緣化他們。哎,沒辦法,畢竟還是太遠了,別人就是死活不認??!俄羅斯民族這一強大起來,硬了斯拉夫民族的腰板,自然也成了“斯拉夫民族的家伙”,只要有關于斯拉夫民族問題,俄羅斯人基本都要插插手,具體事件就不列單啦。(下圖為古斯拉夫人)
當然啦,歐洲還有很多的外來民族,如從以色列地區(qū)流亡而來的猶太人,伊斯蘭征服時期遺留下來的阿拉伯人,還有許多不明來歷的民族如吉普賽人。如此復雜的民族組成,使歐洲有了極有趣的歷史,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民族問題。
民族之間,確實存在差異,卻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納粹集中營里發(fā)生過的事,不會有人想再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