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民政部最新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shù)為1010.8萬對,同比下降4.9%,這已經是自2013年以來連續(xù)5年下降。
與此同時,離婚登記人數(shù)為全國380萬對。在北京,離婚/結婚比高達48.3%。也就是說,差不多每兩對情侶結婚的同時,就有一對在辦理離婚的夫妻。
不得不說,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不抱積極態(tài)度。甚至懷疑婚姻存在的意義——既然婚姻是脆弱的,還結它干嘛?
作為一名婚姻情感咨詢師,我想說,其實婚姻本身并不脆弱,脆弱的是人們結婚的動機,和相處的技巧。
那么,感情到什么程度,最適合結婚?持久而幸福的婚姻,有哪些必備條件呢?
01.
擁有八種親密
婚姻幸福的前提,是兩個人在關系中擁有持久而深刻的親密。在心理學中,我們認為“親密”可以分為八種,包括:
① 智力親密 - 智商相當,能聊得來,能共同討論事物;
② 情緒親密 - 可以安全地分享和理解彼此的感受;
③ 社交親密 - 擁有相似的社交習慣和一些共同好友;
④ 身體親密 - 既包括性,也包括非性的肢體接觸;
⑤ 營養(yǎng)親密 - 對健康和飲食的態(tài)度一致;
⑥ 美學親密 - 擁有相似的審美和品味;
⑦ 娛樂親密 - 分享共同的興趣愛好,能“玩”到一起;
⑧ 靈性親密 - 擁有共同的信仰或價值觀。
如果你與伴侶在這八個層面上都感到親密,那么恭喜你,你們的婚姻是當下完美的結合。
倘若有一兩條無法滿足的點,你可以問問自己:“這些方面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嗎?我向我的伴侶表達過它對我的重要性嗎?我們可以通過什么去改善這些方面的親密?”
如果八種親密中,你感到有三種以上都無法與伴侶匹配,那在步入婚姻之前,就要謹慎考慮一下。
不少人都期待,那些戀愛的時候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能結了婚就會變好。但其實,婚前存在的問題,絕不會因為兩個人結婚或者有孩子而有所好轉。
結婚,一定是問題解決之后的結果,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02.
你們在一起足夠有趣
在中國,很多人結婚是因為感到對方“人還不錯”,可進入婚姻之后卻感到乏味甚至窒息。
美國丹佛大學婚姻與家庭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婚姻關系研究。他們自1996年開始,跟蹤記錄了306對夫妻,其中包括他們每天在一起的時間、共同的愛好、吵架頻率和婚姻狀況等。
結果發(fā)現(xiàn),夫妻兩人在一起盡情玩樂的時間越多,婚姻就越幸福,這一點對男性尤其重要。當男人將自己的另一半當成“最好的朋友”時,未來5年內離婚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當男性認為妻子僅僅是照顧家庭的女性伴侶時,未來5年婚姻出現(xiàn)危機的可能性高達50%。這里的玩樂不僅是游戲和休閑,也包括日常的幽默、講笑話,甚至互黑。
沒有什么比毫無波瀾的關系更無聊、更危險的了。這種情況下,人們在一起往往只是出于責任或者恐懼,是一種壓抑和妥協(xié)。
持久的幸福,是兩個有趣的靈魂共同創(chuàng)造的。
03.
有處理沖突的能力
一個人經營情感關系的能力,一是看對自己的了解程度,比如自己喜歡什么、要什么;二看共情能力,也就是體會對方感受的能力;三是表達溝通的能力;四就是看處理沖突的能力。
健康的情感關系并非兩個人毫無沖突,一直互敬互愛。很多恩愛的夫妻也吵架,但他們與感情不好的夫妻區(qū)別,就在于處理沖突的方式。
恩愛的夫妻通過沖突解決問題,越吵越好。不恩愛的夫妻只是通過吵架發(fā)泄情緒,越吵越嫌棄彼此,心中的怨氣越積越多。
兩個人相處,一定不要害怕產生沖突,吵架有時候能幫助我們澄清很多事情。關系中最忌諱的其實就是一味壓抑自己,規(guī)避沖突。
我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女性來訪者,她自從24歲嫁給丈夫之后就一直在家?guī)Ш⒆?。丈夫忙于掙錢,平日里早出晚歸,還對她做的家事多有挑剔。
她來咨詢的時候心中積攢了很多怨氣,哭得非常厲害。我問她是否把這些想法告訴過丈夫,她說隱晦地說過,但是不敢直接講,因為丈夫脾氣暴躁,怕他發(fā)火。
我給她講了男女關系運作的原則,其中一點是,男人最看不起畏畏縮縮百般討好的女人。我們也在咨詢中處理了她的恐懼,教給了她一些溝通的技巧。
回家之后,她告訴我,她鼓起勇氣把這么多年的想法告訴丈夫,丈夫先是習慣性地對她發(fā)脾氣,這次她沒有一味忍讓,一股腦把憋在心里的話都說了出來,丈夫忽然間愣住了,然后竟然同意她不再做家庭主婦,而是出門找一份工作。
所以,只要沖突讓兩個人都更了解自己、了解彼此,并且提供了一個尋求更多可能性的機會,就不是一件壞事。
每次產生沖突時,都問問自己:“有哪些是我需要看到的?有哪些是我不想看到的?我需要什么?我還可以做些什么讓事情更好?”
04.
自我滿足,自我負責
很多人進入親密關系的時候,并沒有以成年人的姿態(tài),而是像小孩子一樣在伴侶身上找父母,也可以說,是把伴侶投射成父母。
這種投射一般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
一種是非常粘人和自我中心,不顧對方的感受和反饋,只是期待自己的一切需要,都被無條件滿足。也就是那些父母沒能給自己的,希望伴侶都能幫忙補回來;
另一種形式就是“圣母”,希望通過不斷對對方好,無止境地付出而使對方留在自己身邊?!笆ツ浮敝詴嬖冢且驗檫@些人深信自己不夠好,需要不斷地付出以證明自己。
因此,所有“圣母”,內心都是非常缺愛的小女孩。她們如何愛別人,如何為別人付出,在內心深處就多期待能有一個人以同樣的方式愛她。
也就是“我想從你這里得到一些東西,但是我怕你不給,因此我先主動給你我能給的,以換取我期待的回報。”
而這或許就是你的成長點。你有多么想要愛他,多么渴望為他付出,其實就應該多么地關心和愛護自己。
沒有任何人有責任和義務永遠把另一半當小孩子哄。只有兩個人都能自我負責,關系才能長久。
最后我想說,不論我們的關系正面臨著什么樣的狀況,它都是對我們生命的豐富和擴展。親密關系給我們機會重新面對自己,因此,我們是在關系中成長的。
雖然我們并不是一定要結婚,也并非結了婚就幸福,但是如果你愿意選擇婚姻,希望與你的另一半分享今后的人生,并且懂得如何經營,你的關系一定是牢固的。
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擁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做一個有趣的靈魂,和對方成為無話不談的最佳好友,這些,就是婚姻成功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