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你有圣母型人格特質(zhì)嗎?
發(fā)表于2016-09-10 17:08:18

文:任麗 壹心理專欄作者

還記得有位朋友小敏跟我抱怨,她的一個同學雅悅離婚了,情緒非常低落,甚至有點抑郁。小敏很為她的同學擔心,想盡辦法去幫助她。小敏經(jīng)常下班后去雅悅家去開導她,很熱情地告訴她需要幫忙盡管出聲。

可是雅悅雖然很感激小敏,但卻實在不怎么想見她,很多時候雅悅就想自己一個人呆著,但小敏的頻繁登門讓她感覺很不舒服,自己的有些東西并不想過多與小敏分享,而且她也覺得對她幫助不大,但是她又不忍拒絕別人的好意。有時小敏問她感覺怎樣,她還得強裝笑臉敷衍一下,好多了,別擔心。她真的很想自己獨自去舔傷口,很想告訴小敏“我想靜靜”,但這句話怎么也說不出口。

雅悅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她總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特別期待別人的認可。在婚姻中她也是對丈夫溫柔體貼,對公婆照顧,全付身心都撲在了這個家里。她有時候?qū)φ煞虻耐須w也有怨言,但大多也是隱忍,她覺得男人在外應酬經(jīng)常不回家也很正常。

終于有一天丈夫告訴她,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說,你是很好,我覺的很對不起你,但我跟你在一起太壓抑了,因為你總是正確的,你什么都做得很完美,但好像跟我沒關系。

我們看到這樣的好人,為什么丈夫居然會要選擇離婚呢?我們在婚姻中的付出,為什么得不到期望的幸福呢?

英國心理咨詢師雅基馬森在她的新書《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中為我們闡述了這類人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做改變,如何可以去愛自己。

圣母型人格有什么特質(zhì)呢?請先來對號入座。

*一如既往地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的行為準則,并因此受盡委屈。

*認為要讓別人喜歡自己、愛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事。

*面對強勢的人(父母、老師、上司),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過度夸大拒絕別人的后果。

看看雅悅占了很多條:她總是把家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沒有了自我。她那么小心翼翼地苦心經(jīng)營著這個家,不敢對別人表露出絲毫的不滿,心中的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因為她并不開心,所以天天掛個苦瓜臉也就不難理解了。她總是竭力把大家照顧的盡善盡美,讓公婆覺得她孝順,讓丈夫認為她賢惠,讓孩子覺得媽媽很溫柔。她害怕拒絕別人,因為拒絕可能意味著破壞了關系,甚至失去了關系,那對于她來說是致命的。

這樣的做的結果是,潛意識里我是全世界最正確的,我的完美對應的是你們的不完美,你們都欠我的,而我的期待就是你們的認可與贊美,如果期待落空,雅悅會覺得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她會更加加倍的去對對方好,而這種好讓人窒息,讓人有一種吞噬淹沒的感覺,那個被無形控制的人,對你的好似乎永遠無法給予等同的回報,就只好逃離了。

雅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圣母型人格特質(zhì)呢?

美國客體關系理論的先驅(qū)溫尼科特曾經(jīng)說過,年幼時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父母給予的愛是“無條件的”,也就是無論你做了什么,你取得了什么成績,我們都是愛你的。而“有條件的愛”卻是,當孩子考了好成績時,父母欣喜并給予孩子獎勵,而孩子犯錯時,就把孩子批的一無是處,那一刻孩子就覺得自己就是個垃圾。

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孩子學會了如何去迎合與討好父母。他們會去揣摩父母的喜好,知道父母期待的是什么,就會朝著父母的期待去努力。而自己其實想要的、喜歡的或許并不是父母喜歡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爸爸媽媽高興,那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當我們習得了這樣的模式,我們在成人后就會照搬這樣的人際模式: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滿足別人的需要才是最關鍵的。但在人際中,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那些失去自我的人并不能給她帶來自尊,沒有尊重也就很難建立平等的關系,被討好的人不會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會成為理所應當,而付出或者討好者也并不能從關系中獲得滋養(yǎng),反而越付出越匱乏。

父母過度的挑剔,過多的指責,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嚴苛的內(nèi)在父母。即使已經(jīng)成年,父母不在身邊,但這個聲音一直都伴隨左右。當孩子獲得的認可不夠時,他們就會上癮般地想要得到它,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它。

我們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評價一個是內(nèi)部評價。在早年的教養(yǎng)中得到父母贊賞比較多的孩子,自我的認知程度比較高,具有較高的自尊與自信,他們就會給自己較高的內(nèi)在評價。當外部給予不切實際的貶低的評價時,他們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當然對于自大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了。如果自我的內(nèi)在評價跟自己的實際水平相去甚遠,而忽略外部的客觀評價,那也就是盲目的自我膨脹了。

早年在批評指責中長大的孩子,會對于自己有著較低的內(nèi)部評價,即使他們很努力,很優(yōu)秀,甚至獲得了很多獎勵,他們?nèi)匀挥X得自己不行,不敢挑戰(zhàn)。別人的評價高的自動會忽略,別人的評價低的自動照單全收,這樣就把對自我的評價全然的交給了別人,那么我們的行為導向就是去獲得別人的愛和重視,而不是憑借我這個人本身去跟他人建立關系了。

雅悅怎樣找到自己,勇敢的做自己呢?

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的書中提出了幾個權力:

你有權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及價值觀。

你有權做自己。

你有權說“不”。

你有權犯錯誤。

你有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有權不依賴別人的認可。

……

當你能夠行使你的上述權力,你就開始在愛自己了。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別人的認可、欣賞、尊重是吸引來的,而不是乞討來的。如何才能做到去克服恐懼來行使自己的權力呢?

第一,   你配得上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感情中受到了創(chuàng)傷,她一直都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自己不夠完美,潛意識里她覺得她是不配得到這么美好的愛情的。

其實造物主在造人的時候,把我們每個人都打造成一個獨特的個體,正是與他人的不同,才讓我們各放異彩,世界也因為多樣而變得精彩。在這如萬花筒般的世界里,也有獨特的你的一份力量。

我們需要去嘗試一種自我肯定,去幫助自己看到這個如金子般的與眾不同,去尋找能夠建立積極的自我感覺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的體驗中獲得愉悅與自信的感覺。

第二,   自我肯定不斷強化我的美好。

自我肯定有很多的套路,方法并不復雜,但對于你長期的習慣性思維模式的挑戰(zhàn)卻是非常艱難。但如果堅持持續(xù)地使用這樣的方法,形成新的習慣,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真的可以是一個讓自己欣賞、讓自己喜愛的人了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中提到了一個“一日三好”日記,這一理論來自于馬丁塞利格曼發(fā)起的“積極心理學”運動。它讓人們將關注點放在關注自己的優(yōu)勢及樂觀性格上,而不是弱點和缺陷上。

當我們的頭腦中一出現(xiàn)負面的批評的聲音時,我們就應有敏銳的覺察。當這個批評的聲音出來時,我用積極的正面的思維去替代它,并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你可能一天會有幾十次的批評的聲音出現(xiàn)在腦海,但你只需要先記錄三個積極的肯定的句子,不要貪多,只需要三條。

例如:

今天因為一件小事跟老公發(fā)脾氣,我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并且事后跟老公做了溝通。我覺得這是一次沖突,但更是一次建設性的談話,我相信有能力解決我們之間的沖突。

我今天拒絕了朋友吃飯的邀請,因為我需要陪孩子參加學校的活動。朋友不會因為我的爽約而生氣,我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孩子會感激我參加她的班級活動。我是個好媽媽,關注與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生活確實不易,做好人更不易,當我們總是無法善待自己時,又怎能去要求別人善待自己呢?幸福是與美好的自己相遇,即使是獨自上路。

文:任麗,知性的心理咨詢師,馬拉松跑者,心理專欄作者。

公眾號ID:renlixl

圖片來源:123rf.com

責任編輯:謝蜜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自戀型人格:自戀成癮,無可挑剔的西蒙尼
婚姻長久不衰三部曲(圖)
【微課堂】成功父母的智慧1
不停地對別人好,是我存在的方式 | 《可愛的詛咒》 | 心理學好書
夸孩子講究角度才有好效果
如何鼓勵孩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