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文藝生活,一群人的閱讀陪伴。昨天 22:47
作者 /花邊
“任何年齡的愛情都是合情合理的。”
這是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里說的。
在這本小說中,男主在年輕時錯過了女主,女主另嫁他人??伤麖膩頉]想過要放棄,在整整等了51年9個月4天,半個多世紀(jì),終于熬到她丈夫去世,迎來再續(xù)前緣的機(jī)會。
“我一直愛著你,從我第一眼見到你,直到現(xiàn)在,我第一次向你表達(dá)我的誓言,我永遠(yuǎn)愛你,忠貞不渝。”他說。
這兩天,看電影《我愛你》時,我不斷想起這本書,想起他那近乎偏執(zhí)、瘋狂的愛。
《霍亂》和《我愛你》都涉及了老年人的愛情。
根據(jù)世俗的看法,年齡越大,越現(xiàn)實,越不純粹,而且隨著荷爾蒙的退散,也再無法愛得那么濃烈。可是,無論是《霍亂》中的男女主,還是《我愛你》中的老金和宋氏,都顛覆了這種陳見。
他們對愛情的期望并沒有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弱;他們的熱烈不遜于年輕人,而其深情、溫柔、成熟、綿長卻又讓很多人望塵莫及;他們愛得那么投入、真誠,完全符合我們對愛情的美好想象。
尤其是《我愛你》中的老金和宋氏,男的送牛奶,女的收廢品,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普通,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他們之間的感情經(jīng)歷沒有驚世駭俗的起伏跌宕,也并不如金童玉女般完美不可攀。
因此,很多人共鳴,被深深打動,乃至淚奔,真的再正常不過。
具體地說,是怎樣的兩個人呢?
他,脾氣暴躁,總是粗聲粗氣,罵罵咧咧,不懂照顧別人,體貼兩字與他完全絕緣。妻子死后,他才恍然醒悟,內(nèi)疚且懊悔。
而她,年輕時被心愛的男人拋棄,孩子也夭折了,這么多年,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這個城市里苦苦掙扎。
如果不是那個清晨,那次無意的事故,他們倆大概一輩子都只會不斷地擦肩而過,他送他的牛奶,她收她的廢品,老死不相往來。垂暮之年,怎么還可能奢望自己的生命會發(fā)生什么故事,還會對什么人心動?
“真沒受傷嗎?可別以后又說那傷著了,知道了嗎?”他看著摔倒在地上的她,依然維持著自己的“直男癌”人設(shè),而兩個人的羈絆就從這里開始。
當(dāng)然,他們的愛并沒有立刻就發(fā)生。時間一天又一天溜走,一來二往,打招呼,偶爾互相幫忙。他真正對她動情,大概是當(dāng)他們的朋友老張找到迷路的老婆,邊笑邊哭背著老婆回家時,他聽到她喃喃自語:“我曾經(jīng)也想這樣老去?!?/p>
愛情是一種本能,就像呼吸,就像食物。愛來了,不應(yīng)該躲避,除非,你愿意讓心變成一座被懊喪炙烤的沙漠。
愛面子的他,是那種嘴上說不要,行動卻很誠實的人。
約會是他主動的,“我愛你”也是他先說的。
他可能是不夠浪漫細(xì)心,但他的愛,真率,果敢。
在知道她不識字之后,他給她畫了一張圖畫,圖示了約會的時間、地點。她一個人在屋子里攤開這張幼稚畫,幸福地大笑,像一個初涉愛河的女孩。
她內(nèi)向,甚至有點畏畏縮縮,可她也勇敢地做出了回應(yīng)。她花了很長時間學(xué)寫字,她把自己人生的第一封信給了他。
內(nèi)容很簡單:金萬皙先生,很感謝你。落款:宋怡芬。
據(jù)說,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當(dāng)英文老師時,出過一道翻譯題,他要求學(xué)生們把情侶月下散步時,男方情難自禁說出的"I love you"譯成日文。
學(xué)生們的答案沒能讓夏目漱石滿意,他說,別太直白,要含蓄,翻譯成“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夠了。
“金萬皙先生,很感謝你?!焙螄L不是另一種“今晚的月色真美”呢?
宋怡芬這個名字,其實是在辦身份證時,老金不假思索給她起的。這也是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怡芬,在韓語中,和美麗的發(fā)音一樣。
是的,她已經(jīng)很老了。多年寡居,加上貧窮、艱苦勞作的雙重摧殘,面容早已和嬌嫩紅潤無緣,皺紋滿面,頭發(fā)灰白,衣著也很普通,不,應(yīng)該叫寒酸。
可是,別忘了,馬爾克斯在《霍亂》中還寫過另一句話:“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xiàn)出來的無法復(fù)刻的美。 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bǔ)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strong>
更何況,還有愛。她當(dāng)然是美麗的,無與倫比。
因為愛,他們都找到了第二次生命。然而,如此相愛的他們其實也不是自始至終都那么堅定。
尤其是宋怡芬,她的猶豫在他們共同的好友老張和妻子一起自殺后達(dá)到高潮。
她說,她要回老家了,她不能和他在一起,畢竟他們都已經(jīng)很老了,時間隨時有可能帶走他。年輕時慘被丈夫拋棄的她,無法再次承受愛人的離去。
獨(dú)自活在沒有對方的世界,簡直太可怕了。
就讓彼此“在美好回憶中慢慢老去”吧!她淚流滿面。
近情情怯,當(dāng)感情來臨時,渴望又害怕,患得患失,本來就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表現(xiàn)。
可嘆的是,有些人就真的信以為真,就真的退縮了。
而有些人,他們有智慧,也不缺乏膽量,就像老金,他最終明白,當(dāng)對方說“不”的時候,表面是猶豫,實際上是在期待自己的堅持。
宋氏那顆冰凍已久的心很難一下子就融化,必須有耐心,有熱情,必須用心,用行動去讓她相信。
令人感慨的是,垂暮之年的老頭老太太可以義無反顧,很多更年輕的人卻在愛情面前畏畏縮縮,卻步不前,年紀(jì)輕輕就放棄愛,“決定孤獨(dú)一生?!?/p>
我們當(dāng)然可以選擇孤獨(dú)。
單身,獨(dú)居,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自己決定如何活。沒有愛情,我們也當(dāng)然能活下去,也許還能活得更加自由無拘束。
可是,如果我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抗拒催婚,只是害怕自己在生活重壓下妥協(xié),只是擔(dān)心遇不到真愛,或者只是“賭氣”,那你不是在選擇孤獨(dú),而是在拒絕幸福,選擇遺憾。
我們應(yīng)該有愛的希望和勇氣。
愛肯定是不容易的,“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p>
可要是垂暮之年的人都能愛、敢愛,那么,我們又有什么好怕的?要是垂暮之年都能碰到真愛,那么,我們又何須擔(dān)心找不到自己命中注定之人?
影片中,老金最終實現(xiàn)了和宋氏在一起的愿望。
當(dāng)生命走到盡頭之時,躺在醫(yī)院病床上的老金,咽下了最后一口氣,他嘴角帶笑,神情愉悅。
不應(yīng)該因為接近生命的終點就減弱愛,而應(yīng)該把它當(dāng)成一種提醒:時間有限,更要一往無前。
“對于死亡,我感到的惟一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边@句話,同樣來自馬爾克斯。
以此而論,老金沒有遺憾。
老了以后,不,無論年輕還是年邁,18歲還是80歲,都希望你能和他一樣得到愛,你們像他和宋氏一樣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