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瞧不起游戲里的碉堡流,雖比長城寒磣,北宋西軍靠它差點掐死西夏
編者按:在之前的文章,我們曾經(jīng)討論過中國古代的各種下營法,其中也包括部分以長期駐軍為目標所修筑的半永久性防御工事。這些防御工事在北宋時期與屯田相結合,形成北宋時期的堡寨,而在明清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那么堡寨的具體作用是什么?對軍隊而言,安營扎寨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而當軍隊長期駐守一地時,往往會在駐地修筑一些永久或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北宋兵書《武經(jīng)總要》之中所載繁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都會在駐地壘石墻、掘壕溝,構建一些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將軍隊與一般民眾隔開。而在駐地內部則會搭建一些營房供士兵居住。說起來,長城也是在這種情況下修筑而來的,但長城顯然是一種永久性防御工事,與軍寨所修建的防御工事相比更為堅固、綿長而耗費時力。直到宋代之時,戰(zhàn)爭的形勢也發(fā)生了變化。首先是石敬瑭獻上幽云十六州使得河北駐防變得更為困難,而西北地區(qū)沙漠化趨勢加深又導致了西北防線難以構筑。這倒不是為宋朝尋找借口,這種特殊的形勢導致了堡寨的出現(xiàn)。 ▲太行山
不僅如此,太行山地區(qū)地理隔絕相對嚴重,北宋在陜西共分為五路,東起麟、府,西盡秦、隴,地長二千余里,不僅防線綿長,而且地勢復雜,自然面臨著兵力的分散與防御上的困難。歐陽修認為正是因此,“吾兵雖眾,不得不分;所分既多,不得不寡;而賊之出也,常舉其國眾,合聚為一而來。是吾兵雖多, 分而為寡;彼眾雖寡,聚之為多。以彼之多擊吾之寡,不得不敗也?!保ā稓W陽文忠公文集·卷144》)▲吳玠是北宋末年西軍統(tǒng)領之一
西北駐軍的另一個困難,則在于糧食的補給。太行山脈水系并不發(fā)達,越接近宋夏交界的地區(qū)越是如此,這意味著進行補給之時轉運費用會大大提高,有時運費比起補給物資本身而言更高。其實,歷代王朝都為往北部前線運輸糧草輜重而煩惱,故而在秦代以后,為了減輕前線的供給壓力,軍隊常常在常駐地進行屯田。▲屯田契
屯田之時,士兵需要對農(nóng)田進行耕作,除了一部分上交外,往往還有不小的一部分可以當作自己的收入。但進行屯田亦需要面臨另一個問題,即屯田之處往往在敵我交界前沿,非常容易遭受敵人破壞,因此除非是大軍駐扎之處,那種規(guī)模較小的軍屯也容易受到威脅。而這一點,又與宋朝西北地區(qū)那種兵力分散的軍事部署格局有了一些沖突。在宋夏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兵力分散、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集中暴露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直到范仲淹進駐西北以后,開始將防御性工事與軍事屯田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具有新功能的軍事設施——堡寨。▲石堡寨遺址
堡寨的外圍由永久、半永久的防御工事組成,其選址較之軍隊駐地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往往在要害險隘之處,史念海先生直言:“這些堡寨實際就是關隘,扼守著西夏向東南進攻的要道?!保ā逗由郊さ谒募罚┑酥?,堡寨還能夠保護屯田、耕地并進行道路建設,“同西夏爭奪邊境地區(qū)的人口和土地資源,并滿足宋軍的后勤補給需求”(程龍《論北宋西北堡寨的軍事功能》)。在與屯田相結合以后,堡寨發(fā)揮出了更為重要的作用。但堡寨的意義還不僅僅局限于此。若結合宋軍在西北的兵力分布,至多二、三十萬人分布于二百余處堡寨之中,并且因為地勢難以形成十萬人左右的大兵團(曾瑞龍《拓邊西北》),故而各堡寨的防御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但若在險隘處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那么防守的壓力便會小了許多。并且這些堡寨處于西夏南下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試圖繞開堡寨進一步南下,就很可能遭到追擊與偷襲。由于堡寨可以有效保護屯田,所以宋廷便通過給予土地以及保護,在當?shù)卣心纪帘⑧l(xiāng)兵。這與歐洲中世紀的莊園農(nóng)奴有相似之處,在動蕩不安、盜賊橫行的歐洲,莊園主通過向農(nóng)奴提供保護來換取其勞動(諾思《西方世界的興起》),而西北的堡寨則通過提供保護以及土地來換取鄉(xiāng)兵、土兵的勞動以及戰(zhàn)斗。當西夏軍逼近時,諸堡屯的鄉(xiāng)兵便會齊赴城寨配合正規(guī)軍防守。至禁軍出戰(zhàn),鄉(xiāng)兵們便留守城寨之中,而正規(guī)軍則可以安心奔赴前線。直到宋神宗時期,陜西五路鄉(xiāng)兵甚至超過十萬人。(強文學《宋夏戰(zhàn)爭中的鄉(xiāng)兵與堡寨》)分散的堡寨還能夠形成彈性防御體系,縱然不能在前沿延緩夏人的軍事入侵,但卻可以分散其兵力、沿途對其進行阻擊,靈活地與敵軍進行作戰(zhàn)。在1092年洪德城戰(zhàn)役中,西夏梁太后率二十萬兵力親征。當時西夏所進攻的環(huán)慶路方向守軍只有5萬人左右,除了戍守兵員以外的野戰(zhàn)部隊不過2.6萬,其后所得援兵也就三萬人左右,并且尚不能全盤投入戰(zhàn)斗,但卻硬是通過快速機動、轉換正面以及堡寨防御來對敵人進行打擊,最終戰(zhàn)勝夏軍。梁太后“幾不得脫”,從間道倉皇逃走,而夏軍也在其后被迫乞和。(王曾瑜《拓邊西北》)▲梁太后的影視形象
從實際來看,單獨的堡寨根本不足以與北部的長城防御體系相提并論,但堡寨首先是屯田體系的一部分,又通過提供土地與保護來動員當?shù)氐膭趧恿?,這無疑大大減輕了宋朝在陜西五路的后勤壓力。與此同時,通過堡寨所構建的彈性防御體系相當適應陜西的地形,能夠以較少的兵力遏制甚至擊敗敵人。在熙寧以后,沿邊堡寨的數(shù)量增多,西軍甚至通過堡寨奪回了橫山天險,從而擁有了掐死西夏的可能。但這些努力在后來卻因女真南下而付之東流。▲童貫的影視形象
明、清兩朝也意識到了堡寨防御體系構建的意義,除了陜西地區(qū)以外,在長城沿線也修筑了數(shù)量龐大的堡寨,明“九邊”沿線共建軍事堡寨680座,并與軍戶制度相結合,于當?shù)剡M行軍屯。而這些軍堡當然也具有防御職能,明代都司衛(wèi)所制度便是長城軍事聚落防御體系的基本管理及運轉制度。(徐凌玉《明長城軍堡形態(tài)規(guī)制研究與比較》)▲自《明長城軍堡形態(tài)規(guī)制研究與比較》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chuàng)稿件、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易號“各有態(tài)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明月照禿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蒙古西征曾遭歐洲人夜襲?這可能只是一場史詩級碰瓷
宋軍總打敗仗是皇帝把陣圖當錦囊妙計?
圖說古代武具文物中的常見裝飾工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