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yè)、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對工作來講都很重要,如果從中選一個更重要的,大多數崗位更重視實踐技能。對于缺乏經驗的畢業(yè)生來講,要明確什么對自己未來的事業(yè)是最重要的,然后在這些技能上傾注時間,通過找實習等方式來在實踐中檢驗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專業(yè)知識,而不是僅僅有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畢業(yè)季增加自己的就業(yè)機會。本文譯自Medium,作者Jon Hawkins,原標題為" How to Become a Pro When You Have No Experienc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想象這樣一個畫面:現在是2016年,我在商業(yè)研究課上學習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我不知道現實世界里這個理論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雇主是如何確定激勵員工的因素的?所以我舉起手來問。我的老師回答說:
“……我不太確定……我從來沒有在企業(yè)里工作過?!?/p>
就在那時,我明白了,我的大多數老師一生都從事教育工作,在他們的專業(yè)領域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當然,我的老師花了數年時間來記住關鍵理論的錯綜復雜的細節(jié)。她能回憶起鮑曼的戰(zhàn)略鐘模型,但她從來沒有親眼看到它發(fā)揮作用。
她是沒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
作為一名22歲的大學畢業(yè)生,我還很年輕,我還有很多要去看和去經歷的事情。我還有很多我知道,但沒有在實踐中看到的東西。
擁有理論知識并沒有錯,可以說是必要的,如果你是教師、哲學家或作家,那么一定要打好理論知識接觸,因為在這些領域談論的大部分都是假設性的或理論性的。
但在商業(yè)世界中,實踐技能勝過理論知識。那么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呢?
網上經常有一些雞湯文告訴你如何成功,如果你遵循這些步驟,你也可以做到。讀到一些東西和真正能夠成功地執(zhí)行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專業(yè)人士讓事情看起來簡單,但他們沒有告訴你他們花了多長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水平。
第一步:熟能生巧
但把事情付諸實踐是第一步。你做得越多,你的技能磨煉得就越好,你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事情也就越多。你可以參加培訓課程,做志愿工作,找一份實習,或者找出其他訓練自己的方法。
第二步:長期投入
根據作者艾瑞克·巴克(Eric Barker)的說法,要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奉獻精神。要想成功,你需要長期投入。
在你開始為某項任務進行訓練之前,巴克懇求你捫心自問:
“這件事你能做多久?”
你希望它像你課本上寫的那樣簡單嗎?你愿意沖過難關,還是會在跨過第一道欄時就放棄?
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在他的《人才代碼》(The Talent Code)一書中指出,即使在練習時間總長度相同的情況下,長期投入的人的表現也比短期投入的人高出400%以上。即便不是活到老學到老,成為一名專業(yè)人士也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你愿意投入大量的時間,你會獲得更多的成功。
我們沒有時間成為所有方面的專家,我們當然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即使是在一個職業(yè)中,也有數百種不同的技能和數百種不同的方法來執(zhí)行這些技能。
在我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中,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是幫助我們實現目標所必需的。其余的可以忽略,這樣做可以防止我們把已經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益的事情上。
大衛(wèi)·愛普斯坦(David Epstein)說得很好:
“專業(yè)知識的標志是:弄清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
在學校,你必須死記硬背課本上的每一頁,以應對考試中出現的問題?,F實世界不是這樣的,要想成為專家,要在一個關鍵領域成為專業(yè)人士,而不是在每個領域都成為業(yè)余人士。
要成為一名專業(yè)人士,就要有意識地選擇你的訓練內容,只培養(yǎng)對你的興趣有用的技能,這樣做可以讓你快速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舉個例子
當蒂姆·菲利斯(Tim Ferriss)向專業(yè)棋手喬什·韋茨金(Josh Waitzkin)學習國際象棋時,他們并沒有像平常一樣忙活。他們沒有從初學者階段開始,而是直接跳到高手對陣的關鍵策略。
結果就是,幾天之內蒂姆就能與頂級棋手一較高下了。而這是通常需要數年才能達到的水平。這里的啟發(fā)很簡單:要想成為專業(yè)人士,精確定位那些對實現理想目標重要的信息。專注于這件事,忽略其他事,你就能更快達到目標。
在我學習生涯的最初幾年,我的復習方式是看筆記,那時候我成績平平。直到后來,我才決定改變我的復習方式,從看筆記變成了做題,以此來回憶學過的知識,我的成績突飛猛進。
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是如此。我們不能通過“看”而進步,而要通過“行動”來進步。用丹·考樂(Dan Coyle)的話來說:
“經過進化,我們的大腦通過做事情來學習,而不是通過聽事情?!?/p>
想象一下,你花了100個小時讀武術方面的書,而我只花了50個小時練拳擊。你覺得誰會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三分法
當然,學習復雜的技術和理論是重要的。如果你不知道需要做什么,你怎么能成為一名專業(yè)人士呢?你應該拿什么作為比較的標準呢?
觀察他人并學習一些基本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正確地做事。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繼續(xù)觀察他人使我們洞察到創(chuàng)造性的、新的和有效的做事方式。因此,我們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人才代碼》一書中,科伊爾認為,你應該采用三分法則:你應該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習,三分之二的時間練習。
這樣做可以幫助你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比如說,你要記住一篇文章,最好用30%的時間來讀,70%的時間來檢驗你是否記住了它。
我的老師不經意間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像她一樣,很多大學畢業(yè)生都是沒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他們飽讀詩書,但他們缺乏在現實世界中運用這些知識的技能的經驗。
他們知道武術打斗的原理和背后的傳統,但把他們放在擂臺上,他們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雖然理論知識在某些行業(yè)是很有用的,但大多數企業(yè)需要實踐技能。他們想要的是能取得成果的人,而不是只會看書的人。學校只教給我們理論知識,那么我們如何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從而讓自己更有就業(yè)機會呢?
1. 為事業(yè)傾注時間。把你的知識轉化成你想要的技能,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研究表明,那些長期堅持訓練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出400%。
2. 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能幫你達到目的的知識和技能上。你應該專注于你的目標,然后逆向思維,看看自己需要做什么。要想走捷徑獲得成功,只需要培養(yǎng)那些能讓你實現目標的技能。
3. 多在時間中檢驗自己,采用三分法。不僅僅是看別人的文章,還應該把時間花在實踐上。
做到這三點并不容易,但是這樣做可以讓你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專業(yè)知識。
譯者:Jane
本文來自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