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檔天天大片,今天Sir來換換口味。
這個故事,從錢開始。
一筆橫財,卻沒有人笑得出來:
這是丈夫癌癥身亡,留下的保險金。
數(shù)目不小,卻沒落到妻子手里:
受益人不是妻子、孩子,而是丈夫的情人。
理應(yīng)奪回,卻又有一大攤難言之隱:
丈夫的“外遇情人”,是他婚前就已經(jīng)結(jié)識的前男友。
對,丈夫的男友。
老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
這部臺灣電影是升級版,湊齊三個神經(jīng)?。阂粋€更年期潑婦、一個神經(jīng)沙雕“同志”、一個青春期小叛逆。
一筆錢,逼著三人冤家路窄。
但你知道,關(guān)于錢的事,都不是錢的事。
太多難言之隱要掰扯清楚——
《誰先愛上他的》
Dear EX
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8提4中,豆瓣評分8.6。
“沒存在感”的臺灣新生代電影,時不時就會給你來一部驚喜。
比如《大佛普拉斯》。
用荒誕講述現(xiàn)實,用喜劇講述悲劇。
一段段彩色世界的行車記錄,碰撞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階級。
從這點來看,同樣優(yōu)秀的《誰先愛上他的》(以下簡稱《誰先愛》)有著一種相同氣質(zhì)。
只不過它的打開方式,更暴力、更對抗、火藥味更足。
故事,是一個新浪熱搜級的故事。
#形婚丈夫患癌去世,男性小三獨占保金。
#孤兒寡母上門討債,母子關(guān)系危在旦夕。
也就是海報上這四個人——
一臉鄙夷的兒子、一臉委屈的正房、一臉暴躁的男小三。
和“沒有臉”的,他。
急著開罵騙婚出軌的渣男?
哎,巧了。
人,癌癥死了。
錢,留下來了,到底歸誰?還真難說......
錢的故事,你聽過不少,總是關(guān)于生存、關(guān)于欲望、關(guān)于權(quán)力、關(guān)于貪婪。
而這個錢的故事,掰開揉碎,寫滿了說不出口的委屈。
但生活告訴我們,比起掏心掏肺訴委屈,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
錢,不能不要。
臉,該要得要。
理,愛講不講。
還等什么???來啊——
撕逼??!
講不清的道理,先撕為敬。
在這個項目上,《誰先愛》為太多國產(chǎn)狗血愛情片上了一課:撕得好不好,先得看選手配置。
暴躁寡婦,劉三蓮(謝盈萱 飾)。
一個“童年噩夢”般的虎媽。
對于兒子,劉三蓮人如其名,一套三連。
先是嘮叨。
丈夫失格,她把自己的全部生活,押注給了兒子:衣食住行、養(yǎng)生保健、功課學(xué)業(yè)、人生規(guī)劃......每一項都被安排得沒有商量的余地。
哪怕眼瞅要跟正式對手開吵,也得先操心兒子渴不渴。
你口渴的話先喝這個
我馬上出來
拿著,宋呈希!
這筆保險金,是兒子將來出國留學(xué)、出人頭地的先決條件。
這筆錢,不搶能行?
第二招,胡攪蠻纏。
用兒子的話講,劉三蓮是一個“覺得全世界都虧欠她”,于是成為了“全世界最吵”的人。
兒子因為她丟掉了父親的遺物,跑到了自己情敵這里。
不怨兒子,不怨自己,就賴他一定是下了降頭。
- 誰知道你對他下了什么咒?難怪他會跑來這里
-走開啦
- 說不定你也對我下了降頭,難怪我身體不舒服
你可能想說,“Sir你是不是太惡毒了?”
明明是她被“形婚”,被拋棄,被搶保險金......至少,也得可憐天下父母心嘛......
誰都懂,她也懂,“可憐”早就成為她的武器。
第三招,又哭又鬧。
罵不頂用,就三秒鐘內(nèi)掉下眼淚,利用“為你好”升維打擊。
摔碗,直接哭。
不但能一哭一鬧之間無縫切換,而且,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理虧,能立刻切換一副無辜臉。
端碗,繼續(xù)吃。
你又去我房間?
這樣一對比起來,“小三”果然可愛多了。
朋克文青,阿杰(邱澤 飾),一位生活完全垮掉的同性戀。
曾經(jīng)的愛人為了過正常人的生活,他被拋棄了十幾年,當愛人再回來時,已經(jīng)身患絕癥時日無多。
但他仿佛一直沒長大,沒心沒肺著:明明繼承了保險金,卻不知情;明明欠了一屁股債,卻依舊笑嘻嘻......哪怕是愛人去世,也看不出太多悲傷。
一張熱情高漲的臉,一門心思地?zé)釔壑约旱乃囆g(shù)——導(dǎo)演一部十七年前的話劇。
傾家蕩產(chǎn)地投入,擋我者死地專注。
兩個情敵遭逢,原因還是因為錢。
找我啊
叛逆兒子,宋呈希(黃圣球 飾)。
認定母親是為了錢才和父親在一起,還一天到晚地辱罵父親。
劉三蓮是壞人,被稱為小三。
為此他離家出走背叛母親,硬是住到了阿杰家,卻發(fā)現(xiàn)父親去世阿杰毫不傷心。
阿杰也是壞人,被稱為小王(因為比小三多了一根)。
整部電影的視角,便由他開啟,見證著一場場精彩絕倫的人格攻擊。
小三罵小王,是破壞家庭的死同性戀,保險金必須還我。
小王訓(xùn)小三,快把你兒子領(lǐng)回你家去心疼,保險金我壓根不知道。
兒子混不吝,你倆沒一個好東西。
但歸根結(jié)底,撕逼能有輸贏?
《誰先愛》不是一部講述剩下的人怎么智斗小三的爽劇。
而是“怎么熬不過來的”一地雞毛。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誰先愛》選擇各打五十大板。
像目前說的這三位,你可憐不起來,你也怨恨不起來。
小三、小王、小屁孩,三個世界的人帶著自己的抱怨,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每個字都向著對方猛烈開火。
每當開吵,你會哭笑不得。
每當他們停下,你才會覺得扎心。
沒有第四者出場當和事佬,唯一能打斷這三位的,只有突如其來的沉默。
最刺耳的就是沉默。
當三人撕得不可開交,突然阿杰的手機鈴響了起來
老公,接電話
這是他最熟悉的聲音,為眼前這個男人錄的鈴聲。
劉三蓮沉默了。
老公是GAY,而阿杰才是他真的愛人。
這沉默,來自不得不面對。
當劉三蓮跟阿杰抱怨:“兩個男人都被你搶走?!卑⒔芊瘩g:“兩個男人我都沒搶?!?/p>
劉三蓮用心里話嗆了回去——
對!
了不起
阿杰沉默了。
眼前這個女人,才是失去了一切,又怨恨著自己的人。
這沉默,來自不得不理解。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一萬年?”
在阿杰的故事里,這個時間單位不止出現(xiàn)在誓言中,更在每一天的痛苦里。
當有一個人跟你說,他想當正常人
然后就離開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之后的每一天
就是一萬年
宋呈希沉默了。
眼前的這個男人,也是一個被傷害過的人。
這沉默,來自不得不接受。
......接受,這個故事里少了一個人。
那個應(yīng)該阻止一切發(fā)生卻缺席的人,那個應(yīng)該出現(xiàn)哪怕和稀泥也好的人。
所有的沉默,都是他們沒喊出口的同一個問題——
我的父親呢?我的丈夫呢?我的愛人呢?
那個男人,是沉默的。
或者說,是這個世界讓他們沉默的。
臺灣自從同性婚姻合法后拍的電影一年好過一年~@給我一碗煎餃
《誰先愛》在明媚的節(jié)奏、跳脫的剪輯中,用一筆尷尬遺產(chǎn)為線索,串起太多屬于城市的病灶。
LGBT、歧視、愛情、家庭、同妻......
偏見和與歧視,釀造著一小部分人的痛苦。
更殘忍的是,這也讓本來的痛苦,成了難言之隱。
痛苦,雪上加霜。
這些因為順從,放棄自己的人,即便躲開歧視的眼光,他們也難以在社會中、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你爸走了
再怎么樣我也算是你的繼父(?)
繼母(?)
怎么樣我也是你的長輩
進步,是好事,也是必須。
而當進步的浪潮席卷而來,“壞人'們,或者說“被拋下的人”。
也成為了“被沉默”的傷者。
他外遇的對象是個男的
就算外遇的對象……(噎?。?/span>
好電影,更不會居高臨下地做出批判。
也不會只說一種故事。
除了社會帶來的偏見與隔閡,太多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我們自己身上。
你以為那是恨。
其實那只是你的無能為力。
劉三蓮,兒子的叛逆讓她失望,丈夫的謊言讓她失望。
但真正的絕望,是一直蒙在鼓中,期待著一個未來的自己。
你可不可以告訴我?
全部都是假的嗎?
沒有一點愛嗎?
就......一點點
阿杰,他真正的絕望,是接受不了愛人再次離開的事實。
焦慮在隨時消解的夢境。
宋呈希,他真正的絕望,是他想要的答案總被沉默隱蔽。
在愛與恨中找不到合適的距離。
于是——
得不到未來的人,執(zhí)著于未來;失去過去的人,執(zhí)著于過去。
找不到愛的人,用恨與世界為敵。
《誰先愛》之所以能打動Sir,是因為它撫平了屬于所有人的情感焦慮——
追不到的未來,回不去的過去,解不開的心結(jié)。
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
在你對號入座之后,《誰先愛》用針鋒相對,面對真正的問題。
再用沉默,撫平傷疤。
它告訴我們一個誰都明白,卻誰也不愿面對的出口。
愛,才能解決問題。
恨,只是你始終放不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