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符號和旗子
在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船只都在桅桿上掛各種不同的、標明它們的國別或其他屬性的標志——小旗、三角旗、大旗、軍旗。
海盜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他們在各個時代里都在自己的船桅上升旗。各種各樣的旗子都有,它們并沒有規(guī)定得很嚴格的功能,因此無法對它們作明確的分類。我們也無法十分準確地說出,加勒比海的海盜在自己的桅桿上掛些什么旗子,而地中海的海盜掛的又是什么旗子。凡是想斷定哪些海盜升哪些旗子的人(好像他知道似的)定會徹底失望的。
例如,通常認為,所謂的“快樂的羅杰”——即畫著骷髏頭和骨架的旗子——是加勒比海的海盜或中世紀后期在其他海域行動的海盜們的“商行”旗。但是,最新的科學(xué)著作對這一個好像已被完全證實的事實提出了質(zhì)疑?,F(xiàn)在,從古代文獻資料出發(fā),已經(jīng)確定,奇里乞亞的海盜為了嚇唬敵人而在自己的船桅上升起畫著骷髏頭和骨架的旗子——即死亡的象征符號。就這樣,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止一次被謳歌過的“快樂的羅杰”有著多么深遠的淵源。
但是,這一符號并非是各個時代和各個民族的海盜們的唯一標記。例如,羅馬海盜很樂意用墨丘利神的權(quán)杖來裝飾自己的船帆。在那個時代的多神教象征符號中,這是一根纏繞著兩條蛇的權(quán)杖。權(quán)杖是羅馬的貿(mào)易神墨丘利的標志物,他還會保佑機靈鬼、騙子和賊。因此,羅馬海盜并不是無緣無故地把墨丘利選為自己的庇護神的。但是他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其他神明——用作海盜圖標的還有雅典娜的貓頭鷹、宙斯的鷹、狄安娜的鹿。
11世紀時,丹麥海盜用繡品來裝飾自己的旗子,繡的圖案是一只展開翅膀和張著喙的黑烏鴉。征服者威廉的旗艦“莫拉號”的桅桿上有畫著十字架的紋章,而艉柱上則有吹號角的天使形象。
諾曼人的旗子上(指戰(zhàn)船)畫的一般都是龍;商船上用的圖案則是羊羔。在這兩種船上,旗子都是從右面安在船首的。
但是,最著名的海盜象征標記還是所謂的“快樂的羅杰”——海盜們在攻擊敵船前升到自己桅桿上去的畫著骸骸頭和骨架的黑旗。這面旗子的歷史又長又復(fù)雜,其中有許多模糊之處,但是它大致可歸納如下。
歷史學(xué)家們斷言,畫在紅色大幅布上的裹著纏頭的白色骷髏頭起源于19世紀著名的瓦爾瓦里海盜巴爾巴羅薩二世。這種旗子正是在他的船上開始升起來的。
至于說到較晚一些的時代,那么英國的武裝民船按照國王的命令,從1694年起,在打接舷戰(zhàn)之前,除了國旗外,務(wù)必還要在自己的桅桿上升一面紅旗。它似乎是在警告被攻擊者:要是進行反抗,那就得不到寬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色的海盜旗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讓位于黑色的海盜旗——”快樂的羅杰”。這一名稱的出處沒有弄明白。有人認為,它出現(xiàn)于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時,并且不是別的什么東西,而正是法國海盜所使用的法國用語“JoliRonge”的洋涇浜說法。
第二種推測是,這一名稱源自于東方海域,并表示封號“AliRaja,(阿里_拉賈)——即“大海之王”。英國人把這兩個詞讀成“OllyRoger”(奧里_羅杰)。
還有下面這種解釋:這一說法源自于單詞“roger”——乞討的流浪漢。英國1725年出版的詞典里有一個詞組“OldRoger,’(老羅杰)——意思是魔鬼。
正如我們所見到的那樣,一開始,海盜們升的或是紅旗,或是黑旗,旗上均無圖案。有人認為,骷髏頭和骨架作為海盜的專用標志是于1700年出現(xiàn)在法國海盜伊曼紐爾_韋的旗子上的。除了骷髏骨頭,旗上還畫了一只計時的沙漏。它同樣也有明確的意義:向被攻擊者暗示,在沙漏里的沙漏光時,他們還有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并作出投降的決定。
還有一種旗子,上面畫的是一具骷髏,它的一只手里握著沙漏,另一只手里握著一顆還在滴血的被鏢矛擊穿的心。
有證據(jù)說,一些海盜使用畫著黑色骷髏頭和骨架的白色旗子,圖案下面還有一勾題詞:“為了上帝和自由”。
海盜們還會經(jīng)常升起兩面旗子——先升“快樂的羅杰”,然后升紅旗。第一面旗子似乎是邀請對方自愿投降。要是這一邀請被拒絕,那么海盜船的桅桿上就會飄揚起一面腥紅的旗子。它證明敵人將得不到寬恕。
但是,從上述的一切中到底該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毫無疑問,只有一個結(jié)論:無論海盜們在自己的船上升什么旗子——黑旗、白旗或紅旗,它們始終都是同一種死亡之旗。
——摘自《死神旗下》
日常生活和風(fēng)俗習(xí)慣
只有針對加勒比海海盜的情況,才能有點可靠地談?wù)摵1I們的日常生活和風(fēng)俗習(xí)慣。從那時候流傳到今天的海盜文獻雖說數(shù)量并不多,但畢竟是真本,而且還有一些文學(xué)資料——我們指的是??怂箍隧f梅林的《美洲海盜》和約翰遜船長的《海盜史》,順便說一說,從某個時候起,后者的真實性就引起了人們的爭論。
至于說到古希臘羅馬或中世紀的海盜的日常生活和生活準則,那么我們基本上只能作一些猜測,因為學(xué)者們所掌握的那些少得可憐的資料只能勾勒出那些時代的海盜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概貌。比如,眾所周知,奇里乞亞海盜成立幫會就不光是為了搶劫,而且還為了在所謂的和平時代生活在這些幫會中,并遵守自己的法律。但是,到底是些什么法律,它們?nèi)绾我?guī)定一個人在社團中的地位,對人有什么要求和承諾——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同樣也不知道瓦爾瓦里海盜的生活準則,雖說他們創(chuàng)建的不只是社團,而是完整的國家。這就為臆想和推測提供了一塊很大的余地,但是這種方法只有藝術(shù)家才能使用;研究者只能以事實為依據(jù)。
關(guān)于加勒比海的“成功的紳士”的生活,可以十分肯定地說: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岸上,另一部分在海上。這兩部分生活相互間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征戰(zhàn)間隙期的岸上生活實際上并不要求海盜們嚴格遵守任何法律。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過日子。由于托爾圖加島和牙買加島上的氣候溫和,所以不必營造堅固的住房,只要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在小酒館里狂飲后回去好好睡上一覺的窩棚就夠了。醉后打架和各種各樣的糾紛在海盜中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在這方面,他們有自己的規(guī)則,要是糾紛符合這些規(guī)則,那么一切都會被認為是合法的,哪怕是殺人。
1667年之前,沒有一位托爾圖加的總督想到過要改善一下海盜們的生活。但是就在1667年,貝特朗_德奧熱隆解決了海盜生活的一個重大問題——婦女問題。不能說,托爾圖加島上根本就沒有女人,但是經(jīng)常會覺得女人不夠用,所以和平和安定在海盜根據(jù)地上是一些極其淡薄的概念。
于是,德奧熱隆租了一艘專用的船,把一批法國女人運到了托爾圖加島上。她們共有150個人,有關(guān)這一舉措的警方報告使我們能絕對正確地說出,這些女人以前是些什么人——全都是從拉羅謝爾和其他法國城市的妓館里召來的,有些人甚至是從監(jiān)獄里出來的。但是,海盜們對此一點也不計較。他們自己也是腳底抹油只想逃跑的那種人,因此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弄到了一個妻子。不過是用錢買來的——德奧熱隆定下了每個女人的價錢,以便抵補把她們運到托爾圖加島上來的費用。
像所有的鋌而走險的人一樣,海盜們過一天是一天,并不惜一切地尋歡作樂。信奉這一條生活原則的不僅僅是普通海盜,而且還有他們的頭頭,因此使大家團結(jié)在一起的只是一件應(yīng)辦的事:快一點把搶來的錢吃光喝光,然后再去尋找新的獵物。
在托爾圖加也好,以及后來在牙買加也好——即在他們的京都巴斯特爾和羅伊雅爾港——每天都是一派狂歡的景象。海盜們身穿華服,手戴貴重的嵌寶戒指,成群結(jié)隊地逛著馬路,決不錯過任何一家小酒館和任何一個娛樂場所。整筆整筆的財產(chǎn)都會在大吃大喝中花掉,因為那里端上來的酒都是最好的,而飯菜都是用金銀餐具端上來的。要是開始賭博,那就會一連路上幾天幾夜,誰也數(shù)不清有多少金杜卡特或皮阿斯特從一些人的錢包轉(zhuǎn)移到另一些人的錢包里去了。
海盜的武器也會令鑒賞家們感到驚訝不已。它們是從新大陸最富的人家家里搶來的。都是真正的藝術(shù)品;必須給予海盜以應(yīng)有的評價,他們關(guān)心武器勝過關(guān)心自己。它們是以理想的方式保存起來的,并且是用專用絲帶佩戴在身上的,這種絲帶在歐洲只有公爵才能使用。
幾乎所有的海盜都有綽號,它們或是反映他們的性格特點,或是反映他們的外表特征。我們只要回憶一下我們的老朋友約翰_雷卡姆就行了,大部分海盜都只知道他叫印花布杰克。但是也有一些比這奇異得多的綽號——鐵手、瘸腿比利、黑胡子、難以制服者等等。
海盜們起綽號的習(xí)俗不是平空產(chǎn)生出來的,也不是為了自夸而產(chǎn)生的。當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的綽號被人家叫得特別起勁時,人家就會注意它,并開始害怕它,這一點在打仗時往往會帶來成功:只要某個“商人”一聽到可怕的綽號,他就會不戰(zhàn)而降的。
上述一切足以表現(xiàn)出那個時代海盜日常生活的特征,這種日常生活也可以說是和平時期的生活;至于征戰(zhàn)時的生活,那就與海盜們在征戰(zhàn)間隙期間所過的那種日常生活大相徑庭了。
只要海盜們一踏上甲板,他們的舊生活也就留給了過去,而占據(jù)它的位置的則是一種至少是受嚴厲約束的生活,這種生活中的一切舉止行為的基礎(chǔ)只有一條——那就是鐵的紀律。做到這一點靠的倒并不是請求或威脅,而是簽署一份被稱之為協(xié)議書、合同或條令的文件,每個海盜都要先以圣經(jīng)宣誓,然后再在該文件上簽名或畫十字押(在有人不識字的情況下才這樣做)。
海盜協(xié)議書并沒有統(tǒng)一文本,它們各有不同。流傳至今的有幾種這樣的文本,比如簽署日期為1723年的約翰_菲利普斯船長的文本,但是據(jù)我們看來,英國海盜巴托羅繆_羅伯茨和他的同謀者們在1719。1722年之間所簽署的那份合同書是一份最完全的文件。
它的文本是:
1.每個船員都有權(quán)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只要一搶到新鮮的食物和含酒精的飲料,每個船員都同樣有權(quán)得到它們。
2.每個船員都應(yīng)當以預(yù)先決定的次序被叫到被捕船只的甲板上去,以便他除了自己的一份戰(zhàn)利品外還能獲得一套新衣服。
3.船上的人一律不準用紙牌或段子賭錢。
4.燈光和燭光都要在晚上8點鐘熄掉。凡是想要繼續(xù)喝酒的人,都應(yīng)當在上甲板上喝酒。
5.每個船員務(wù)必使大炮、手槍和馬刀保持清潔和完好無損。
6.禁止女人和孩子待在船上。把喬裝打扮過的女人帶上船來的人應(yīng)當被處死。
7.擅自離船或離開戰(zhàn)斗崗位的人要被處以死刑或被拋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島上去。
8.船上禁止打架。所有的爭吵都應(yīng)當在岸上用馬刀或手槍來解決。
9.在每個船員尚未收到自己那份1000英鎊的基金時,任何人也無權(quán)離開協(xié)會。
10.在打仗時失去手足或變成殘廢的人可從公款中獲得800元;受輕傷的人得到的錢也較少。
11.船長和航海長在分戰(zhàn)利品時好得到兩份。
12.樂師們每逢星期天都可以休息,而在其余的六天里,他們都應(yīng)當奏樂供船員們消遣。
違反任何一條規(guī)則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直到被放逐到無人居住的海岸上或被處以死刑為止。
本協(xié)議書的第十條可用已知的其他海盜合同書的條文來加以補充,這些條文中較為詳細地標明了肢體受損的補償金。
這樣就會看到下述規(guī)定:
——付給失去右手的受難者600皮阿斯特或6個奴隸,
——失去左手的是500皮阿斯特或5個奴隸,
——失去右腳的是500皮阿斯特或5個奴隸,
——失去左腳的是400皮阿斯特或4個奴隸,
——失去一只眼睛的是100皮阿斯特或1個奴隸,
——失去一只手指的與失去一只眼睛的一樣。
有關(guān)海盜們劃分戰(zhàn)利品的情況還需要作如下的說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平均分配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得到自己的一份定額,它的盈實程度取決于海盜集團每個成員所擔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各個時代都是這樣做的,只有兩個海盜集團——利克德勒兄弟會和俄國的哥薩克是不管參與分贓者的級別而平均分配戰(zhàn)利品的。
但是,海盜的生活并不僅僅是由追捕和戰(zhàn)斗組成。為了有機會一次又一次地行劫,海盜們不得不經(jīng)常做許多艱苦的、甚至可以說是可恨的、卻又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比如起錨和張帆的工作。它們是由全體船員一起做的,而這么多人工作時不可能默不作聲。每一聲嘆息、每一聲沖口而出的叫喊、每一句說出來的話都會消解落在身上的負荷,緩釋胸中郁結(jié)的愁情。曲調(diào)和宣敘調(diào)正是這樣在航海業(yè)的初期被編制出來的,而后來又編出一些有助于水手們干全船的活兒的歌曲。
海盜也是水手,當他們用盡全力勉強地在甲板上拖拉很粗的纜繩,或者把胸脯壓在絞盤棒上,把錨起上來時,就誕生了被稱之為水手號子的獨特的歌曲,它們在17世紀的船隊里得到了特別快的發(fā)展,因為當時出現(xiàn)了大帆船,船上配備著一整套大帆和幾只相當沉重的錨。這些錨是用豎式絞盤起上來的,絞盤的頭部插著專用的杠棒——絞盤棒,前甲板上的船員邊兜圈子,邊推自己面前的絞盤棒。
在這種時候助他們一臂之力的正是有著各種不同名稱的水手號子:起錨號子、絞車號子、豎式絞盤號子。它們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會向在絞盤上干活的水手們指出,什么時候該多用一點力,而什么時候則剛好相反——要松一點勁。
還有另一種水手號子,即所謂的索具號子,是在與帆和纜索打交道時唱的‘下面就是這種號子的一個例子:
拉纜索吧!真嚇人呀!
長長的纜繩!你真沒用!
棒小伙子們!抓住繩頭!
肉——撕爛啦!上衣——破啦!
背上布滿傷疤!真糟糕!
辮子是棕紅色的!背再低一點!
快動手吧,平民百姓!跳板正在等著你們!
老老少少一起上呀!無一例外!
拉吧!拉緊!叫得應(yīng)天響吧!
不難看出這首水手號子是典型的勞動歌曲,就像著名的俄羅斯“船夫曲”一樣粗獷奔放。
另一些水手號子和歌曲,尤其是那些歌頌著名海盜們的功績的歌曲,在海盜中也極為流行。例如,歌頌克勞斯_施特爾特貝克爾的那首歌:
施特爾特貝克爾和戈德克_米海爾總是一起,
狠狠地用龍骨切割著海浪。
但是,看來上帝已不再理睬他們,他們的艙房里只填滿了恥辱。
于是施特爾特貝克爾說:“真該死!我們熟悉西方所有的海域。
“啟航吧!
“商人們在那里忘記用錢和美酒向我們付賬啦!”
或者是歌頌著名的海盜——船長基德的歌曲,他雖然沒有成為本書的主人公,但還是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我的名字叫威廉_基德。
揚帆吧,揚帆吧。
魔鬼就站在我旁邊,接舷戰(zhàn)的刀子熠熠生輝。
揚帆吧!
齊射后的硝煙宛如水面上的波紋。
揚帆吧,升帆吧。
我吹哨命令:操帆停泊,親自打開保險柜吧!
揚帆吧!
降下敵方的長旒。
揚帆吧,揚帆吧。
死神使我們與商人們相遇。他們的身體落入了鯊魚之口!
揚帆吧!
我極喜歡戰(zhàn)利品。
揚帆吧,揚帆吧。
金子流成河。沒有比這種命運更美好的東西。
揚帆吧!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兩首水手號子講的是同一個內(nèi)容——金子、銀子、搶劫和戰(zhàn)利品。這種號子像歌曲一樣有很多很多,但是與它們并存的還有各種各樣以愛情為題材的海盜情歌。這種情歌就像整個海盜生活一樣,的確也很獨特:
我的路在大海上,愛情是我的星辰;
美麗的嬌女郎總是吸引人。
一早我待在莉澤塔身邊,中午時瑪麗與我在一起,
我在亨利耶塔家喝茶,在索菲家過夜。
歌頌葡萄酒、羅姆酒、威土忌的歌曲在海盜中間十分流行,因為少掉它們,“成功的紳士”就會不想再活下去了:
所有的道路中令我們
念念不忘的——是那條淌著格羅格酒的路。
它會焐暖我們的心
并將與我們相伴到底。
或者是那首已成為精選之作的、關(guān)于死人箱子的海盜歌曲:
十五個人坐到一只死人箱子上,
喲一嗬一嗬,還有一瓶羅姆酒!
喝吧,魔鬼會帶著你走到底的,
喲一嗬一嗬,還有一瓶羅姆酒!
眾所周知,在帆船船隊的整部歷史中,葡萄酒、羅姆酒和威士忌都是發(fā)給船員們的;海盜也是水手,同樣也享有這一權(quán)利。區(qū)別只有一點,那就是葡萄酒在海盜船上真所謂是流成河了;既沒有任何定額,也不加任何限制;皇家船隊的船只上的情況就不能這么說了,因為在他們的船上是有些限制的。
有關(guān)箱子和有關(guān)死人的歌曲本身倒是沒什么可多談的。一種認為它是由羅伯特_斯蒂文森想出來的看法流傳很廣,因為我們是從他的小說《金銀島》中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的。實際上,英國水手們約在斯蒂文森問世前100年就在高唱這首歌了,它在作家的筆下變成了一種海盜的頌歌。
但是,海盜們企圖用來美化自己的艱辛生活的不單單是歌曲和水手號子。海盜船上自古以來就有以各種各樣樂器組成的樂隊。這一傳統(tǒng)源自于古希臘羅馬的水手,他們?yōu)榱藧偠底嗪@锏呢悮せ驑幼优c長笛相似的自制樂器(后來,海盜船甲板上悠揚回蕩著的聲音多是來自長笛,而且船員的名冊中也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公職人員——長笛手)。中世紀時,實際上每艘船上都有自己的樂隊,假如沒有樂隊,那么即使在最蹩腳的船上也一定會有小號手或小提琴手的。順便說一說,小提琴手往往是在干全船性的活時,特別是在起錨時派用場的,因為那時候前甲板船員們不得不轉(zhuǎn)動豎式絞盤——一節(jié)節(jié)錨鏈是在船上小提琴手拉出來的簡單旋律的伴奏下絞到絞盤上去的。
在德雷克做環(huán)球航行時,他的船上就有一個樂隊;在巴托洛米尤_羅伯茨的一份協(xié)議書中,樂師的職責是專門列出來作說明的,這證明業(yè)余樂團在海盜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順便說一說,羅伯茨船上的那支樂隊甚至在打仗時也要演奏。
但是,正如在任何人的生活中一樣,在海盜的生活中,生命的樂趣是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與痛苦及死亡交織在一起的。經(jīng)常受強烈欲望(通常是一些卑鄙的欲望)控制的海盜們,即使不說是每小時,那也是每天都在扮演為自己所干的事和所犯的罪而受懲罰的人的角色。如果有過失的人沒有招來死刑,那末他們有時也會遭受以死亡而告終的肉刑。
鞭打、上鐐烤、吊在桅桿上、“側(cè)放”就是這種刑罰。在海盜船長約翰_菲利普斯的船員們于1723年簽署的那份協(xié)議書中,有一條就是說:“假如有人亮出武器,在艙里用無蓋的煙斗抽煙,或拿著無插座的光蠟燭,那么他就要按‘摩西法規(guī)’在光背上挨40缺一下多尾皮鞭的抽打。”
要想象出“40缺一下鞭打”是怎么一回事,就需要明白,懲罰是用所謂的“九尾貓皮鞭”來執(zhí)行的,這種皮鞭從古希臘羅馬的大橈船時代起就已臭名昭彰,并在19世紀初的艦隊上也保留著。它是手柄上裝了九根皮條的鞭子。因此,用這種鞭子抽一下就會在受罰者的背上留下九條血痕。那么“40缺一下”呢?我們不打算吊讀者的胃口:打過40缺一下后,就皮開肉綻了。
給有過失的人戴上鐐銬是較輕的懲罰。盡管他要戴著鐐銬,只靠面包和水在黑洞洞的牢房里一連待上幾星期,但是他不會受到別的體罰,只會受到一點驚嚇——體重輕掉幾公斤。
吊桅桿的懲罰是把繩子捆在受罰者的腋下,并把他吊到主桅的頂上。不管天氣和海面上的情況如何,他都得在上面吊一夜。
但是,最殘酷的刑罰(這里不把死刑算在內(nèi))是所謂的“側(cè)放”,也就是把人放在船的龍骨下拖。這種懲罰在古希臘羅馬時代是否有——我們不知道;證實這一點的文件是屬于13世紀的,我們在那時的漢薩同盟的一份指令中找得到下面這番話:“凡是說下流話、賭博、濫用自己的武器或在值班時睡覺的人,都應(yīng)該被放在龍骨下拖行?!?br>
“側(cè)放”時,就像吊上桅桿時一樣,要用繩子捆住受罰者,把他放在船下面,從船的一側(cè)拖到另一側(cè),再從另一側(cè)拖回來。需要有強壯的身體素質(zhì)才能挺得住“側(cè)放”的全過程而又不嗆水,這一點是沒什么可說的。而繩子把人絞住的情況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
水手和海盜們所面臨的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危險早在遠古時代就迫使他們想出某種似乎能使航海者免遭命運的大量打擊的奇異記號,即一種有藝術(shù)趣味的誓愿。我們是在談?wù)摷y身,因為它的原始功能就是要嚇退惡鬼和敵人。后來它才變成了一種裝飾。
海上流浪者們身上的紋身圖案非常豐富多彩,但是表現(xiàn)得最多的是那些按水手的說法能幫助他們安然無恙地回家的有關(guān)日常生活的標志。很流行的一種紋身是,在肩上或胸脯上刺上愛人的名字,旁邊再加刺一個帶耶酥受難像的十字架。據(jù)說,擁有這種記號的人可以免遭各種各樣的災(zāi)難。
另一種圖案是愛人置身于帆船和燈塔之間的畫面。此外,船照例應(yīng)當是有三根桅桿的,因為“3”是個幸運數(shù)字。
這兩種情況——用愛人的名字和她的肖像作紋身——有著同一種意思:有這種紋身的水手應(yīng)當是一定能回到故居的,因為據(jù)說女人具有一種能加快船的航速、并使它回到故鄉(xiāng)海岸來的本領(lǐng)。女人的畫像也象征著成功和順風(fēng)。
海盜們所喜愛的紋身圖案還有被視為愛情之花的玫瑰,以及象征著至死不渝的愛情的兩顆快要被火焰吞沒的交叉在一起的心。有一點雖說很奇怪,但卻是事實:海盜們在進行襲擊和血洗時既不會憐惜女人,也不會可憐孩子,卻非常喜歡突出他們對女士的“溫柔”態(tài)度。在上面提到過的約翰_菲利普斯的那份協(xié)議書的最后一條中,我們讀得到一段真的很著名的記載:“假如我們遇到一個可敬的女人,而又有個人在未經(jīng)她許可的情況下就追求她,那他將被當場處死。”
風(fēng)行的圖案還有會使水手的敵人們感到害怕的蛇,以及刺在身體各個部位上的十字架。這些被認為是針對鯊魚的咒語,據(jù)說,要是有這種紋身的人掉到了海里,它們是不敢去攻擊他的。
但是,海盜的生命遲早(往往是很早)會天折的。他可能會因臨陣怯戰(zhàn)或因開小差而被吊掛在桅桿上,可能會在沖鋒時溺死或在打接舷戰(zhàn)時倒下。假如海盜被浪頭卷走,那就一了百了,無需忙碌了,假如是在船上犧牲或死掉的,船員們就會急于替他操辦葬禮。的確是急急忙忙地辦喪事的,因為按海上的常識,死人久擱在船上就預(yù)示著它的船員們將要倒霉了。因此,他們毫不耽擱地把死人縫進帆里,在他的兩只腳上系上重物(往往是炮彈),把尸體放在一塊擱在船舷上的木板上,讀過祈禱詞后,就把死者從板上放下水去。正如常言所說的,死得既無十字架,又無桂冠。關(guān)于這一點,在一首名為《水手的墳?zāi)埂返墓爬系乃痔栕又惺沁@樣唱的:
后甲板上發(fā)出了命令:
“全都到操帆索旁去!操帆停泊!”
降下的半旗不再飄揚,
有個人夭折了。
照水手中形成的習(xí)慣,
尸體被裹進帆里,
再用繩子捆緊一點,
然后就把他推到船外去。
海面上既沒有十字架,
也沒有一朵花。
水手的墳?zāi)股戏?br>
只有波浪,只有霞光。
戰(zhàn)略
海盜們打仗時用的策略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在這一點上起作用的有作戰(zhàn)時間、作戰(zhàn)地點、船舶設(shè)備的發(fā)展程度、己方的武裝狀況、敵方的軍事裝備狀況,還有其他許多因素。進行海盜戰(zhàn)的形式和方法都是根據(jù)這一點來制訂的。它們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并獲得新的特色。
但是,在整部海盜史上還是形成了一些戰(zhàn)術(shù)方法,并幾乎一成不變地保存了下來,古代海盜使用過它們,現(xiàn)代的“成功的紳士”也同樣在使用著它們。
這些方法是:接舷戰(zhàn);伏擊;各種誘騙花招;偵察。
接舷戰(zhàn)有史以來就是海戰(zhàn)的最終一幕。海盜們從一場戰(zhàn)斗的最初時刻起所進行的一切行動、實施的一切策略和編隊活動都只是為打接舷戰(zhàn)所做的準備工作,因為只有抓住敵船,才能弄到它運送的貴重物品。
但是,在船舷相撞的那一刻到來之前,船只不會在寂靜中,也不會在消極等待中相互靠攏的,——在這決定成敗的全部時間里,進攻者和被進攻者都會拼命地用他們所擁有的戰(zhàn)斗武器相互殘殺。
從古希臘羅馬時代起,海盜們在船相互靠攏時就用弓、投石器、石管和彎炮向敵方發(fā)射雨點般密集的箭、梭鏢、鏢槍和石頭。在這種場合里,用能擊中距離達150米之遙的目標的遠射程弓武裝起來的弓箭手的火力特別有效。弓箭手被安置在安設(shè)于桅桿頂端的籃筐里,他們就從那里有選擇地消滅敵船的指揮人員??梢哉f,這是最先出現(xiàn)的狙擊手,他們后來在全世界的海軍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例如,海軍統(tǒng)帥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角海戰(zhàn)中就是被這種狙擊手射死的)。
但是,在14~15世紀時,弓開始被弩所取代。弩是弓和稍后的火槍的雜交品種,確切地說是槍的被稱作槍托的那個部分。弩發(fā)射的不僅是箭,而且還有石頭,但是石頭用得較少。弩的殺傷力很大——它們射得穿普通箭會被之彈走或會卡在上面的盾牌和鎧甲。
在各個時期,海盜們都采用牽制這種戰(zhàn)術(shù)。比如,在南方海域就經(jīng)常使用受過專門訓(xùn)練的潛水者。他們在水下偷偷潛到敵船旁邊,割斷敵方的錨纜,破壞龍骨、水面下的殼板、舵的轉(zhuǎn)動結(jié)構(gòu)。
從古希臘羅馬時代起,人們就知道有一種叫縱火船的海戰(zhàn)手段——這種船上裝滿了可燃材料,是準備放到敵船集結(jié)處去的。首先采用縱火船的是迦太基人,后來它們在有海盜施虐的各個海域上不止一次地被使用過。比如,在17世紀末,海盜的”海軍統(tǒng)帥”摩根在馬拉開波附近就用過縱火船。
伏擊是海盜所喜愛的方法之一。海盜們常常在沿海地區(qū)活動,有些地方的海岸線極其曲折,有些地方則由巖礁、島嶼、海灣、狹航道組成一座座迷宮。那里總是有許多隱蔽之處,海盜對它們了如指掌,并且就在那里守候自己的犧牲品。為了通訊,就在沿岸地帶上設(shè)置了觀察哨和瞭望塔。發(fā)現(xiàn)商船后,觀測人員就從這些塔上向停泊在隱蔽之處的己方船隊發(fā)出信號,后者就會駛出去截住“商人”。
當然,偵察對海盜來說所起的作用最大。不作偵察,他們就寸步難行。到處都有他們的間諜和各種各樣的奸細。這些人收集必需的情報,并把它們轉(zhuǎn)交給海盜頭頭。正因為如此,海盜的進攻一直都是出其不意的;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他們似乎不該知道有貴重物品存在的時刻占領(lǐng)那些擁有貴重物品的要塞和船只。
利克德勒匪徒的偵察工作組織得非常好。他們的密探不放過任何一個消息,從聽到的每一句話里汲取信息,用一些最小的細節(jié)拼湊成完整的情報。因此,利克德勒匪幫的頭頭們一直都很了解各種情況,他們的計劃也是靠這一點定下來的。順便說一說,他們是在通航期一結(jié)束時,即在冬季降臨時,開始制訂這些計劃的。春天,等征戰(zhàn)季節(jié)降臨時,利克德勒匪徒已有充分準備了,手頭已擁有即將進行的搶劫活動的詳細計劃。
一般說來,利克德勒匪徒多年的成功活動是由許許多多因素促成的。比如,在“上帝的朋友和全世界的敵人”之行列中有著最嚴明的紀律。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每件事都是重要的,都要嚴格照辦。因此,從普通成員到頭頭,每個利克德勒分子都非常了解自己的行動策略。每一個人都會盡自己的責任去完成它的,因為完不成任務(wù)只會帶來一種懲罰——死亡。在這一點上,任何人都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利克德勒匪徒是在戰(zhàn)斗中奪取自己所有的戰(zhàn)利品的,因此戰(zhàn)斗一開始,他們(就像科薩或海拉丁的海盜們一樣)首先就盡力設(shè)法用像打魚的鉤竿般的接舷戰(zhàn)鉤竿鉤住敵船。當面船靠攏到一定距離時,利克德勒匪徒就跳到敵船的甲板上去并開始打肉搏戰(zhàn)。
利克德勒匪徒視季節(jié)變化在北海的整個東南部海面上到處移徙;他們的主要根據(jù)地設(shè)在東弗里西亞的沿岸地帶,冬天他們就住在那里。3月初,利克德勒匪徒就把基地轉(zhuǎn)移到黑爾戈蘭島上去,它是他們的堡壘。它的岸邊危巖重疊,難以攻克,是一個能監(jiān)視整個北海上的船只動態(tài)的好地方。不遠處有德國一些最大的河的入海口,還有位于入海口中的一些商埠。要想不為人發(fā)現(xiàn)地從任何一條河中駛出來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利克德勒匪徒是主宰局勢的人。
不列梅和漢堡的商人無法蟄居在城里,這樣做將會造成巨大的虧損,因此他們不大把希望寄托在人力的保護上,而往往是聽天由命地把自己的商船派遣到英國和佛蘭德,以及波羅的海上去。這種行動的消息立即就會被利克德勒匪幫的觀察哨截獲,利克德勒匪徒馬上就會派自己的分艦隊去抓“商人”。在這種情況下,角色是用下面的方法來分配的。三分之一的船去設(shè)埋伏,先是守候在埋伏處,然后抓住商船;另外三分之一的船在這段時間里就嚴密地執(zhí)行巡航任務(wù),假如漢薩同盟的戰(zhàn)船突然在看得見的范圍內(nèi)出現(xiàn),那就盡量不讓它們趕到現(xiàn)場來;其余的海盜船把搶來的東西和傷員運到自己的根據(jù)地去。
正如我們所見,利克德勒匪徒的戰(zhàn)術(shù)并不簡單呀:在分散自己兵力的同時,他們也就是在打消漢堡或不列梅想一下子就把海盜收拾掉的各種嘗試。漢薩同盟的海軍最多只能出其不意地抓獲海盜的一部分兵力,而這時海盜的中堅力量正隱藏在旁人不可企及的海灣里,像多頭蛇似的使喪失的實力恢復(fù)原狀。
利克德勒匪徒絕不是無緣無故地把黑爾戈蘭島選作自己的大本營的。原因在于,該島周圍有一大片淺水區(qū),海盜們對它們?nèi)剂巳挥谛?,這一情況有助于他們擺脫掉敵方的追捕(漢薩同盟的船只不敢冒險深入這一河流組成的迷宮),而在遇到敵方緊迫不舍的情況時則有助于他們把敵人引入死地。這說明海盜對周圍的海域有著極為詳細的了解,這點有助于他們制訂出他們的行動策略。
盡管利克德勒匪徒的船上也有炮,但像數(shù)千年前一樣,海戰(zhàn)的勝利還是要靠接舷戰(zhàn)來取得的。的確,在這個時期之前,西歐各國在制造武器和個人防護設(shè)備的工藝學(xué)上有了相當大的進展?;鹌鞯牧餍衅仁怪奇z甲的工匠發(fā)明出新的鎧甲——用搭接法裝上金屬薄片的鱗狀銷甲,這些金屬片大大地增強了鎧甲的牢度。
還出現(xiàn)了用三層鋼板合在一起鍛制而成的新式劍,它們不會彎曲,也不會折斷??磥恚钣忻睦说吕辗肿涌藙谒筥施特爾特貝克爾在與漢薩同盟的人作最后一次搏斗時就是以這種劍為武器的。史冊上記載著,他不讓敵人靠近自己,用自己的一把巨型劍把他們擊潰。施特爾特貝克爾直到敵人從桅桿的橫衍上拋下一張網(wǎng),把他罩住時才被制服。
對自己所處海域的了如指掌使瓦爾瓦里海盜成為難以被捕的人,而他們所采用的各種各樣詭計則使他們的敵人感到走投無路。最能說明這一點的事實是,當時還只是叫阿魯?shù)缕澋陌蜖柊土_薩一世抓獲了教皇的一艘大橈船,以及著名的德拉古特挖一條新的運河,把自己的船隊從威尼斯海軍統(tǒng)帥多里亞的鼻子底下帶走,從而一舉沖出了包圍困。但是,這些事讀者都已知道,我們只要簡短地講一講瓦爾瓦里海盜的行動策略就行了。
它首先取決于進行作戰(zhàn)行動的那個地區(qū)的特點——海岸線的曲折情況、風(fēng)和水流的穩(wěn)定性或多變性、經(jīng)商航線的方向,最后還取決于季節(jié)。
14世紀末,從西班牙驅(qū)逐出來的摩爾人在北非沿海地帶定居了下來,建起了許許多多海港,它們后來變成了海盜的根據(jù)地。隨著時間的推延,它們的數(shù)目在不斷地增長,設(shè)備也在不斷地改善。海盜們替根據(jù)地補造一些非常隱蔽的避難所,可以在那里設(shè)埋伏,也可以在那里休息和補充一點儲備品。
瓦爾瓦里海盜通常都在3月份開始采取積極的攻勢,而他們喜愛的活動舞臺則是有著許許多多非常適宜于打埋伏戰(zhàn)的島嶼和秘密海灣的愛琴海。
為了打伏擊,海盜通常都是挑選離通商航線交叉點近的島嶼。船隊隱藏在海灣里,并且一直都嚴陣以待,等候著設(shè)在高處的監(jiān)視人員發(fā)出的信號。收到信號后,船隊就快速地駛出去截斷“商人”的路,由于速度上占優(yōu)勢,所以他們通常都會獲得獎品。
將近仲夏時,戰(zhàn)利品也積累得不少了,于是海盜們便轉(zhuǎn)移到諸如塞浦路斯、羅得這樣的近一點的大島上去,或轉(zhuǎn)移到埃及和敘利亞的海岸邊去。在那里賣掉戰(zhàn)利品,修理好船只——以便趕在秋季之前再設(shè)埋伏。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里過冬、分贓,春天時再出海去行劫。
當然,他們所搶劫的不僅僅是商船,而且還有沿岸地帶。正如一個同時代的人所指出的,海盜“用他們的劃槳小船填滿了基克拉澤斯群島和莫列亞島的各個角落,并把每一艘無能力自衛(wèi)的船變成自己的合法的戰(zhàn)利品,或者在夜里開進就近的沿岸地帶上的村鎮(zhèn)和住宅區(qū),把他們所能找到的一切東西全都搶走?!?br>
沿岸地帶的居民當然一直是嚴陣以待的,他們那里有一整套遇到海盜進攻時互相通報的信號體系;他們不止一次擊退過海盜,并在海上追擊過他們,但是在海上,海盜們的機會要多得多,因為普通的漁船無法追上他們的船。要知道,沿岸地帶的所有居民通常都是漁夫。
是的,與海盜們爭速度是力所不能及的事。他們是職業(yè)航海家,此外又是不得不經(jīng)常追趕別人或逃跑的強盜,是用高速船只來裝備自己的船隊的,這種船只是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在各種情況下經(jīng)受過考驗的。
接舷戰(zhàn)、伏擊和各種各樣的詭計也是加勒比海海盜的武器庫里的重要戰(zhàn)術(shù)方法。
任何一種捕獲獵物的戰(zhàn)役都是從發(fā)現(xiàn)獵物開始的。為達到這一目的主要是采用兩種方法——利用已證實的情報,或自由尋找。在第一種情況下,從自己的密探那兒獲得有關(guān)某艘載有貴重物品的船只的移動情況的必要情報后,海盜們就出海去,在合適的地方設(shè)下埋伏以截獲它。這個方法最為有效,因為突然襲擊一直會使敵船船員鼓不足士氣。
但是,海盜們也經(jīng)常采用“自由狩獵”的方法。加勒比海在那些年代里是一個熱鬧的經(jīng)商地區(qū),要探出商船隊或獨航船只的蹤跡也并不太難。開始追擊了,在這種追擊中幾乎總是海盜獲勝,因為他們的船比較輕、比較靈活,航速也比較快。
此外,海盜們還嚴格地遵守一系列能幫助他們在戰(zhàn)役中取得成功的規(guī)則。
首先,他們一直設(shè)法從上風(fēng)頭駛近被追捕的船只,這種做法使他們能在戰(zhàn)斗開始之前具有極大的機動性,一旦交火時,風(fēng)會把火藥的煙和大火的煙吹到敵人一邊去,這樣一來敵方的開火和開船工作就會有麻煩了。
其次,海盜們盡力設(shè)法從船尾進攻敵船,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船尾炮才能朝他們開火。為了讓船舷炮也投入戰(zhàn)斗,敵人就必須讓船掉過頭來,而在這段時間里,海盜們就來得及緊緊地靠到敵船旁邊去了。
這樣說吧,除了這些主要規(guī)則外,海盜們還采用不少其他方法去贏得海戰(zhàn)的勝利。比如,他們的船上一直有備用槳。這就使他們在無風(fēng)天氣也能駛到離敵方一定的距離之處,而在這種距離內(nèi),敵方的炮火實際上不會對海盜造成任何損失——齊射之間的間隔時間很長(達30分鐘),因此敵人在第一次開火后就再也來不及給炮重新裝上彈藥。
追上敵船后,海盜們用鉤竿,“貓爪”鉤住它的船尾,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力設(shè)法卡住被攻擊之船的舵。失去機動性后,它就會成為海盜們很容易得手的戰(zhàn)利品,他們登上它的甲板和內(nèi)艙,開始打接舷戰(zhàn)。
海盜們在行動時經(jīng)常采用各種各樣的詭計。比如,在打接舷戰(zhàn)之前,即在離敵船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米遠時,原先躲在高高的船舷背后的海盜就大叫著站起來,裝出一副要發(fā)起攻擊的樣子。但是,他們又立即躲起來了。不過,被這些舉動激怒的敵方射手已經(jīng)發(fā)出了齊射,這樣一來也就被解除了武裝。敵方?jīng)]有時間給火槍重新裝彈,海盜們就利用這一點,轉(zhuǎn)入了真正的進攻。
海盜在海上與其他船只突然相遇時是這樣做的。他們毫不猶豫地立即在桅桿上升起相遇船只所屬的那個國家的國旗。按海洋法,對方應(yīng)該鳴禮炮回答這一姿態(tài),因此對方的船長也這樣做了,白白地把自己炮里的炮彈發(fā)射了出去。海盜們則審時度勢地或是沖上去打接舷戰(zhàn),或是繼續(xù)照原先的航線前進。
海盜船的特點之一是船員眾多。這是戰(zhàn)術(shù)的要求使然,因為我們已經(jīng)說過,接舷戰(zhàn)是海盜的主要戰(zhàn)術(shù)。它要求有大量的士兵,所以海盜們盡管要忍受種種不便之處,還要進行自我節(jié)制,但還是會在每一次出征前盡力設(shè)法把盡可能多的人帶到船上來。不過,他們從來也不會是多余的人——接舷戰(zhàn)的損失有時幾乎會達到全船人員的一半之多。但是,正如常言所說的,目的會證明手段是正確的……
不停地追捕商船隊是一種很流行的海盜方法(特別是印度洋的海盜)。有時候,海盜的高速船會在它們后面一連追上幾晝夜,只要有一艘商船掉隊,海盜們就會把它圍住,打上一場接舷戰(zhàn)。
海盜們事先讓自己的大部分人藏在下面的艙房里,再裝出一副自己的船已出故障的樣子,——這種情況也并不罕見。迎面開來的船只發(fā)現(xiàn)“遇難的船”后就會向它靠攏,想給予幫助,結(jié)果卻陷進了圈套。海盜們會從藏身處竄出來,并攻擊救生船上的那些毫無疑心的船員。
總之,在仔細研究各個時代的海盜行動的戰(zhàn)術(shù)時,可以明確地說,它——這一戰(zhàn)術(shù)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它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不斷地在發(fā)展,既會吸收舊的精華,又會衍生出符合當代要求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武器
對海盜歷史的研究使我們能十分明確地說,海盜使用的是各個國家的正規(guī)軍隊在各個時代里所必備的那些武器。不過,這并不說明,海盜的軍械技師們不致力于改善傳統(tǒng)武器的工作。相反——他們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經(jīng)常不斷地改變制造武器的工藝,以便使武器更適合于海盜戰(zhàn)的特點。
從14世紀70年代起,炮成了所有艦隊的主要武器,其中包括海盜艦隊。在歐洲,第一批炮是于1118年在受阿拉伯人圍攻的薩拉戈薩城下開始轟鳴的。他們在1280年攻克科爾多瓦時也運用了炮。
西班牙人仿效阿拉伯人的經(jīng)驗,并在1308年從他們手中收復(fù)了直布羅陀要塞,從而成了歐洲人中的炮戰(zhàn)先驅(qū)者。炮很快就成了所有歐洲國家的軍用必需品,但是從薩拉戈薩戰(zhàn)役起又過了兩個半世紀后,歐洲人才想到要用炮來裝備戰(zhàn)船。西班牙人在1371年完成了這一件事。
一開始,艦炮造得又重又大,使用起來很不方便——須知,它們只不過是搬到甲板上來的最普通的野戰(zhàn)炮。當時,大家還不會鑄造炮身,它們是用扁鐵條焊接而成的,為了增加牢固度,還給它們加上了鐵箍。炮通過炮身來作瞄準,而火藥則是用一根燒紅的鐵絲來點燃的。石彈飛不到一百米開外處,而射速不超過一小時兩發(fā)。
但是,炮的改進工作進行得很迅速。人們開始鑄造大炮——先是用青銅鑄造,然后就用生鐵。開始出現(xiàn)用鉛和生鐵制造的炮彈。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型號的炮,其中包括艦炮。
海盜們通常對新生事物很敏感,因此成了用炮來武裝船只的首批人員之一。
鷹炮、長管炮和所謂的霞彈炮是中世紀船隊所配備的主要火炮。在15~18世紀的三個世紀里,它們被安裝在所有的軍艦上,必要時也會被安裝在商船上。瓦爾瓦里亞海盜的三桅船和小帆船、漢薩同盟的科格船和維塔利耶爾匪幫及利克德勒匪幫的戰(zhàn)船、加勒比海海盜的雙桅橫帆船和雙桅縱橫帆帆船都是用它們武裝起來的。
這些炮中最早出現(xiàn)的是長管炮。它于15世紀在法國問世。是一種有15~50種口徑的長炮身炮。炮膛的口徑為42-240毫米。在歐洲的海軍中,這種炮一直使用到18世紀為止。
比長管炮遲100年,出現(xiàn)了另一種炮——鷹炮??趶綖?5-100毫米的鷹炮幾乎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火炮。它發(fā)射出來的是鉛彈,也像長管炮一樣,一直被使用到18世紀為止。
霰彈炮毫無例外地在各地海盜那兒都有很大的需求量。這是一種近距離接舷戰(zhàn)用的炮,打接舷戰(zhàn)時必須抵近射擊,好對敵方的帆和桅造成盡可能大的破壞,還要讓敵方的有生力量遭到盡可能大的損失。霰彈炮口徑不超過100毫米,里面裝的是霰彈。
既然我們提到了霰彈,那就讓我們簡要地講一講它的情況。
霰彈是一種用來擊毀有生力量、帆、纜索和桅的炮彈。霰彈的彈藥是用石頭、小鐵塊、生鐵彈丸和鉛彈丸組成的混合物,是裝在鋼殼或硬板紙盒中的,它會在發(fā)射時炸開來,并用
它的充填物擊毀半徑在300米范圍內(nèi)的目標。19世紀時,人們開始用榴霰彈來取代霰彈。
18世紀時,英國海軍所采用的是加農(nóng)炮——一一種口徑為150—220毫米的滑膛炮。炮名來自于位于蘇格蘭的加農(nóng)鑄造廠。它有短短的炮身,因而被用于戰(zhàn)船的近距離決斗。它發(fā)射的是生鐵炮彈或爆破彈,被安裝在船頭和船尾上。
除了霰彈炮外,所有上述的炮都是發(fā)射圓形炮彈的。石彈在這些年代里已經(jīng)無人使用了,用的都是鉛彈和生鐵彈。像炮一樣,炮彈也有規(guī)格。在16~19世紀時,它是由以磅為單位的炮彈的重量來決定的。比如,要是把一磅去掉尾數(shù)算作400克的話,那么18磅重的炮彈重量就是7.2公斤。
手提射擊武器也是從阿拉伯人那兒傳到歐洲軍隊里來的。從12世紀時,人們就知道了所謂的統(tǒng)式土炮——一種略微有點像后來的滑膛火槍的阿拉伯火槍。統(tǒng)式土炮發(fā)射的是金屬小彈丸,彈藥是用燒紅的樹枝條來點燃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歷史學(xué)家都認為銑式土炮是手槍的前身,說它根本就不是手槍,而多半是一種小型炮;倒是應(yīng)該把火繩槍看作是最早的手槍,它是從15世紀的前30年起開始譜寫自己的歷史的。
火繩槍是一種從槍口朝里裝彈藥的明火手槍。火藥是用引火線點燃的,引火線則是用手穿過火門放在槍筒里的。后來才想到用火繩槍機來做這件事?;鹄K槍發(fā)射的是石頭子彈,后來才發(fā)射圓形鉛彈,發(fā)射時,槍筒要架在專用的支架上。
16世紀時,火繩槍被火槍所取代。它先是出現(xiàn)在西班牙,然后出現(xiàn)于西歐的其他國家和俄羅斯?;饦屢蚕窕鹄K槍一樣是從槍口朝里裝彈藥的手槍,但火藥已經(jīng)不是用手點燃的,而是靠火繩槍機點燃的。火槍的口徑達23毫米,槍重為8-10公斤,射程為250米。后來造出了槍身已截短和重量已減輕的火槍,是用來武裝騎兵的。它們叫短火槍,并很受海盜們的器重,因為短火槍的尺寸和重量最稱他們的心。
還有一種手提火器——燧發(fā)槍。它出現(xiàn)于18世紀初期,并取代了火槍。與火槍相比,燧發(fā)槍有較小的口徑——19.8毫米和較大的射速。燧發(fā)槍也是從槍口朝里裝彈藥的,但是發(fā)射時既不采用引火線,也不采用火繩槍機。在這時已出現(xiàn)了裝火燧石的槍機,燧石會打出火來點燃火藥。燧發(fā)槍有刺刀,連刺刀在一起的全長超過了1.5米。槍重約為6公斤,子彈重為32克。
除長槍外,短手槍從15世紀起也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由于體積小,它們是接舷戰(zhàn)中不可替代的近距離武器,所以對海盜來說十分有用。
手槍的進化過程是與軍事科學(xué)的發(fā)展同時進行的。槍機是中世紀手槍的主要零件——即射擊時點燃火藥的一種裝置。槍機分幾種。最早的是火繩槍機,出現(xiàn)于15世紀;取代它的是轉(zhuǎn)輪槍機(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其中的火藥引線是靠飛速旋轉(zhuǎn)的齒輪從爆石中擊出的火星來點燃的。16世紀時,撞擊型燧石槍機是手槍的主要槍機,是用板機連同裝在板機里的燧石一起撞擊鋼質(zhì)火鐮的方法來點燃火藥的。
火繩槍機發(fā)明者的名字我們并不知道;說到轉(zhuǎn)輪槍機,那就有兩個人可以競爭發(fā)明權(quán):紐倫堡人約翰_基夫斯和……列奧納多_達_芬奇!兩個人都有有力的證據(jù)。武器專家們相信,只有熟悉鐘表行當?shù)娜瞬拍芟氲贸鲛D(zhuǎn)輪槍機,因為這種槍機的一些零件與鐘表機件非常相似。這樣一來,發(fā)現(xiàn)約翰_基夫斯正好是個鐘表匠。
在列奧納多的手稿中找到了一幅畫,畫面上畫的一種裝置非常像轉(zhuǎn)輪槍機。誰知道呢?也許這個天才的意大利人真的是它的發(fā)明者,但他表現(xiàn)得像在其他情況下一樣,并沒有公布他的發(fā)明,生伯它的成品落到無恥之徒手里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燧石槍機的設(shè)計者的名字也好像已為人所知——人們認為是西班牙人西蒙_馬夸特,即西班牙國王卡爾五世的軍械技師,但是有一系列的證據(jù)證明,爆石槍機是由幾個不同國家——西班牙、荷蘭、俄羅斯、瑞典的軍械技師在同一時期,卻又相互獨立地發(fā)明出來的。
15~17世紀的手槍有12-16毫米的口徑,長度為30~50厘米。用法是從槍口朝里填裝圓形的銅彈、鉛彈和鐵彈。這種子彈制作起來很簡單,并且在滑膛槍存在的各個時代一直都有人在生產(chǎn)。
但是,火炮、長槍和手槍只是在海盜行當誕生數(shù)千年后才成為海盜打仗時常用的武器的;在此之前,忠誠地為他們服務(wù)的是另一種被稱之為冷兵器的武器。
劍和矛、長劍和斧鉞、佩刀和鉞——這些冷兵器的名稱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把它們逐一列舉出來定會占去幾個頁面的。但是,這并不是我們的任務(wù),因此我們將只向讀者介紹各國海盜在各自的存在史上所使用過的那幾種冷兵器。
劍毫無疑問是這種武器的最古老形式之一。它出現(xiàn)于公元前2000年的中期,是一種雙刃直劍身的刺砍型武器。劍柄以十字接頭與劍身分隔開。一開始,劍是用青銅鑄就的,后來則是用鐵(鋼)鑄成的。
因為接舷戰(zhàn)是海盜的主要戰(zhàn)術(shù)手段,所以他們不能沒有劍,而是要靠劍去解決甲板上的戰(zhàn)斗。
劍被人使用了幾千年——直到16世紀為止。
矛也是像劍一樣古老的武器。人們不是用它們?nèi)ゴ棠繕?,就是把它朝目標投擲過去。矛是由硬木桿和金屬矛頭組成的。矛的全長取決于它的用途——從1.5米至5米不等。
深受海盜們歡迎的是鏢槍——裝金屬或骨質(zhì)矛頭的投擲用的短矛,適用于近距離戰(zhàn)斗。為了增加投擲距離,還使用一種專門的皮帶圈,借助于它,鏢槍擊得中70—90米之內(nèi)的目標。借助于皮帶圈當然也增大了投擲力量。
7世紀時,歐洲的草原上就出現(xiàn)了馬刀。它至今為止仍是由凸出一面開刃的鋼鑄彎刀身和刀柄組成的刺砍型武器。馬刀刃是打磨得很鋒利的,而刀柄則是由把手和十字接頭(東方的馬刀)或把手和護手盤(歐洲的馬刀)組成的。金屬制的護手盤比十字接頭好,這一點海盜們也考慮到了。馬刀在他們手里是打接舷戰(zhàn)時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海盜們也對它的結(jié)構(gòu)作了重大的改動——開始做一種密封型的護手盤,而且還給它補裝上各種各樣的鐵爪和鐵鉤,可以靠它們?nèi)ャ^住船舷或敵人。
刀身縮短的佩刀,特別是海軍用的佩刀,也是海盜們所愛用的一種武器。它是一種單刃(只有刀尖處是雙刃的)直刀身的刀,刀長達85厘米。佩刀的刀柄上裝有安全護手盤。佩刀出現(xiàn)于16世紀。
在中世紀初期,鉞幾乎是許多海盜的主要冷兵器。這是一種斧頭,刀刃很闊——達30厘米,呈半月狀,裝在一根長達一米的斧柄上。鉞的斧背上常常裝有一只小鉤子,像海盜的馬刀上的鐵爪一樣,可以用來鉤任何東西,甚至還可以用來把東西從高處拖下來,比如把一個人從甲板的上層建筑上拖下來。
16世紀將臨時,斧鉞在西歐漸漸取代了鉞。斧鉞在14至16世紀時極為流行。它是一種裝上斧頭的長矛。這樣一來就既可以用它來刺人,也可以用它來砍人了。但是,普通的斧鉞由于太長而成了一種在接舷戰(zhàn)中用起來很不方便的武器,因此海盜們對它也作了改進。首先是把它截短,其次則是給它加上了各種各樣的小鉤子,它們的功能上面已介紹過了。此外,每個海盜都能做一副稱手的斧鉞手柄(這樣做也可以說是在制作歸個人使用的斧鉞),并給它裝上專用的皮帶,皮帶是系在手腕上的,以免武器被人家打得脫手飛掉。
16世紀時,長劍特別流行。這是一種可刺可砍的武器,長度有時候可達一米多。劍身既可制成單刃的,也可做成雙刃的,上面還有劍槽(劍身兩面都有的血槽)或劍棱。長劍的劍柄是各種各樣的——有近乎于敞開的,有帶護手盤的,有帶密封型防護罩的。
雙鋒短劍和短佩劍也列入接舷戰(zhàn)武器的種類之中。短佩劍出現(xiàn)于16世紀,雙鋒短劍較晚問世。這兩種武器都是短小的兵器。短佩劍的劍身又直又薄,兩面都有棱;雙鋒短劍既有單刃的,也有雙刃的。雙鋒短劍有時候打制得有點彎曲。
還有許許多多其他樣子的冷兵器,但是我們僅限于介紹那些在長達數(shù)世紀時間內(nèi)被各代海盜們所使用過的主要武器。
海船
14世紀末15世紀初,即在以克勞斯_施特爾特貝克爾為首的利克德勒海盜集團的勢力在北海特別強大的那個時代,漢薩同盟的科格船被認為是最標準的海船。這是一種載重量達200噸的單桅商船。一張四邊形大帆是它的推動力,它是借助于裝在艉柱上的舵來駕駛的。它有厚實的龍骨和船殼板,因此非常牢固,使用壽命極長,在北方海域上完美地服務(wù)了幾百年。
誠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變化之一是載重量更大了(達300噸),并裝上了三根桅桿,此后,科格船改名為胡爾克船。
盡管科格船和胡爾克船都是純商船,然而它們也有武裝的船員,以便在遇到來自他國的船只或海盜的攻擊時能擊退敵人。
但是,利克德勒匪徒的行當要求有高效率,還要有在短短的時間里捕獲并洗劫任何一艘落到他們身邊來的船的本領(lǐng),所以他們很少使用科格船和胡爾克船來于這種勾當。在各個時期里,速度和火力都是海盜的主要法寶,因此利克德勒匪徒就改裝那些落到他們手里的船只。一般是拆除它們的上層建筑,而在原來的位置上安裝火炮。
這種船叫作弗雷德科格船,但可惜的是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外形看上去如何,任何一部中世紀編年史中都沒有它們的圖片資料。
利克德勒匪徒的另一種類的船——施尼格船和舒特船的模樣如何同樣也無從知曉。只知道它們是利克德勒匪徒按自己的設(shè)計制造的,是一種靈活機動和航速很快的船,能在弗里斯沿海一帶的礁石密布的環(huán)境中,以及在河口的淺水區(qū)上正常行駛。漢薩同盟的一些最大的貿(mào)易城通常都設(shè)在這些地方,海盜們也喜歡在這些地方設(shè)置埋伏。
地中海的海盜們用的完全是另一些船。大橈船是一種最為流行而又最為古老的船。它的家譜源自于古希臘羅馬的三層橈船和三層劃槳戰(zhàn)船,而它的發(fā)展過程一直持續(xù)到19世紀初,因為那時在某些南歐國家的艦隊中還遇得到它們。
大橈船基本上是戰(zhàn)船,列潘托會戰(zhàn)是它們的輝煌時刻,當時有200艘基督教大橈船和270艘土耳其大橈船鏖戰(zhàn)五小時,殘酷地爭奪著最后的勝利。
大橈船的尺寸長為50—60米,寬為15—18米。它有兩根張著三角帆的桅桿,但只是在有風(fēng)的天氣里從一個港口駛往另一港口時才會使用這些帆。在無風(fēng)的天氣里就要靠槳(達30對之多)來幫忙,與敵方相遇時也只有靠劃槳才能投入戰(zhàn)斗。那時候需要有機動性,而在炮火下借助于帆來作迂回前進——這種做法即使不說是有致命危險,也是相當冒險的。因此在戰(zhàn)斗中,行船的全部重擔都是落在槳手身上的。在這種情況下,監(jiān)工頭就會大施淫威。槳手稍一馬虎,劃得一不合拍,就會遭到鞭打。槳手被打死的事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
大橈船上的奴隸的命運就是這樣。
三桅船很早就是地中海上的另一種常用船,也可以說是最為人喜愛的一種船。它的體積不大,船長為25—30米。上層甲板的最寬處約等于船長的三分之一,而吃水部分的形狀特別尖,這就使它成為當時航速最快的一種海船。
瓦爾瓦里亞沿海一帶的海盜很早就把三桅船當作“自己的”船,并認為它比其他船好。
三桅船配備有12—14門火炮;它的船員是由300~450個人組成的,其中三分之二是士兵。
然而,并不光是優(yōu)美的船形使三桅船成為高速船的;在這一點上,帆所起的作用也不是最大的。況且,在三根桅上,它們都是可替換的。例如,在風(fēng)力不大,而且風(fēng)又是從船尾吹來的時候,就裝上四角帆。它們相當寬大,所以在吹微風(fēng)時也能使船具有必不可少的速度。要是風(fēng)開始“繞行”,也就是改變風(fēng)向,并朝船舷吹來,那就把四角帆換成三角帆,它們會很好地兜住從尖角上吹來的風(fēng)。起風(fēng)暴時也用那種三角帆,但是尺寸較小。
不過,帆終究是帆,而在無風(fēng)的情況下,三桅船上也有槳。共有8~12對槳,它們就安裝在炮門前面。
海盜們使用大槳帆戰(zhàn)船的情況要比使用三桅船和大橈船的情況少得多。這種船在航行史上存在的時間較短。它是由工程師布雷桑于14世紀在威尼斯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一種超級大橈船。大槳帆戰(zhàn)船就火力而言要比普通的大橈戰(zhàn)船大上幾倍,但并不具有后者的那種航海性能,所以只用于相當穩(wěn)定的天氣。盡管如此,大槳帆戰(zhàn)船參加了列潘托戰(zhàn)役,并顯示了自己的優(yōu)點。但是,阿爾及爾海盜和瓦爾瓦里亞的其他海盜卻更喜歡使用他們所用慣的大橈戰(zhàn)船和三帆船。
只要了解一下大槳帆戰(zhàn)船的戰(zhàn)術(shù)技術(shù)數(shù)據(jù),就足以感覺到它與這些船之間的等級差別了。請你們自己評判吧:船長為80米左右,寬為20米以上。若是相信那些改建中世紀船只的專家們的話,那么大槳帆戰(zhàn)船的船員計有一千多人。船上裝著三根配有三角帆的桅桿。但是,槳手仍舊是大槳帆戰(zhàn)船的主要推動力,他們被安置在32個槳手座上,每座都有兩支槳。它們要由六至七個人來劃動,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槳的重量。
打仗時要全力劃槳,所以大槳帆戰(zhàn)船上也像大橈戰(zhàn)船上一樣,有一批專門挑選出來的監(jiān)工,他們有宏亮的嗓門,好發(fā)出口令來調(diào)控劃槳的速度。為了維持槳手們的體力,就直接在他們劃槳時把一塊塊蘸過酒的面包塞到他們的嘴里去。若是這樣做也不管用的話,那就使用鞭子。
野蠻的時代,野蠻的方法……
最后還有一種為地中海海盜所樂于采用的船——小帆船。這是一種不大的槳帆船,結(jié)構(gòu)上近似大橈船。它有10—16支槳和一張三角帆。小帆船的艏艉都是削尖的,它有兩根桅桿。主桅垂直地豎立在船中央,前桅安置在近船艏處,并且安裝得有點朝前傾斜。小帆船是用作沿海航行的商船的,因此它沒有武器裝備。當它的海上航行性能得到海盜們的充分賞識時,他們就開始給它裝上武器——6~8門火炮。
印花布杰克、安娜_邦尼和馬里_里德時代的海盜們到底是用什么樣的船航海的呢?
我們不會把它們一一列舉出來的;就講講加勒比海海盜們使用得最多的那些船吧。毫無疑問,它們就是雙桅橫帆船、縱帆船、雙桅縱橫帆帆船和三桅戰(zhàn)船。
雙桅橫帆船是裝有四角帆的,排水量為150~300噸的雙桅戰(zhàn)船。備有20!~25門火炮,船員人數(shù)達60~80個人。這是一種受海盜們青睞的、易操縱而又行駛得相當快的戰(zhàn)船。
縱桅船就大小而言不及雙桅橫帆船,但是能裝三根配置三角帆的桅桿?;鹋诙噙_16門,排水量達200噸。是18世紀初時在北美洲問世的。
雙桅縱橫帆帆船是一種輕型快速的雙桅戰(zhàn)船,第一根桅——即前桅,上面裝的是四角帆,而第二根桅——即主桅,上面裝的則是三角帆。船上備有6~8門炮。
最后是三桅戰(zhàn)船。正如讀者所記得的那樣,印花布杰克的船——“龍船”就是一艘三桅戰(zhàn)船。我們不知道它的戰(zhàn)術(shù)技術(shù)數(shù)據(jù),但是,一艘中等大小的三桅戰(zhàn)船通常就介乎于克爾維特式輕巡航戰(zhàn)船和雙桅橫帆船之間。三桅戰(zhàn)船的排水量視船只大小而定,一般在300~900噸之間變動,船員計有一百多人。有三根張著四角帆的桅桿,但是也有一些三桅戰(zhàn)船的船桅上裝的是三角帆。
最后我們要談?wù)勊^的皮納薩船——加勒比海海盜們十分頻繁和非常樂意使用的一種船。這是長約45米和寬為6—7米的槳帆船。皮納薩船有三根桅桿(每根桅桿上配有一張帆),此外,它還有槳。這些船常常都做成可拆裝的,這樣使用起來很方便:皮納薩船拆開后可裝在別的船的甲板上運送到作戰(zhàn)地點去,然后再組裝起來,并用于必要的目的。通常是用來讓登陸兵登陸,以及用來進攻停泊在海灣里的敵艦。
現(xiàn)在讓我們轉(zhuǎn)到東南方的大片海域上去吧。東方國家,特別是中國和日本,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習(xí)慣與愛好會數(shù)百年不變的那種國家。著名的中國帆船的歷史證明這一看法似乎是完全正確的,因為按照傳說,它差不多是在五千年前,也就是在公元前2852年造出來的,并且現(xiàn)在仍在圓滿地盡自己的職責。
但是,傳說歸傳說,歐洲人是在1298年就已經(jīng)從不久前剛到中國去旅行過的威尼斯人馬可_波羅的書中得知了中國帆船的情況。稍后,即在18、19世紀交會之際,“秦夫人”的海盜駕著帆船在海上航行;那位也許現(xiàn)在還活著的馮太太的艦隊就是用帆船組成的,不過卻是裝備著現(xiàn)代發(fā)動機的帆船。
那么,中國帆船到底是種什么船呢?
它的船身長達55米,寬度達9米。它有微微向上翹起的寬大的船艏與船艉,以及看上去像是“下垂著的”中部。排水量達600噸,桅桿則多達5根。帆船上的帆是四角形的,是用靠橫板條聯(lián)結(jié)起來的木板條制成的??瓷先ズ芟袷且环N獨特的百葉窗;需要縮小帆的面積時,也就是需要收帆時,可以像手風(fēng)琴風(fēng)箱似的收攏起來。
中國造船工人把帆船造得很結(jié)實,因此它們都能用上一百至一百五十年。為了作比較,請看:最長壽的一艘船,即那艘在50年代初被放置在格艾威治堤岸邊永久停泊處的著名的快速帆船,航行了八十三年。這在今天也絕對是個最高紀錄。
剩下來要談的就是印度洋海盜的船了。
此時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維克托號”——即信奉空想社會主義的海盜米松和卡拉奇奧利用來開始譜寫自己史詩的那艘船。
約翰遜船長的書中并沒有標明“維克托號”的等級,但是根據(jù)它被編入法國海軍的編制并被派到海上交通線上去活動的這一點來作判斷,它不是巡航戰(zhàn)船,便是克爾維持式輕巡航戰(zhàn)船。這是一艘巡航級戰(zhàn)船。
無論是巡航戰(zhàn)船,還是克爾維特式輕巡航戰(zhàn)船,都有三根張四角帆的桅桿,還有強大的炮火武裝——克爾維特式輕巡航戰(zhàn)船上有30門炮,巡航戰(zhàn)船上則有近60門炮。上述船只的排水量也是相當大的——從450噸750噸至800噸為止。按照噸位所配備的船員人數(shù)在150~250個人之間浮動。
但是,正如我們記得的那樣,當海盜的“海軍上將”托馬斯_蒂尤與約翰_阿弗里進行談判時,“維克托號”遇難了;蒂尤本人則是用那艘已轉(zhuǎn)交給共和國管理的三桅戰(zhàn)船航行的。但是三桅戰(zhàn)船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談到了;至于說到“自由人”的第二艘船——即在好望角旁邊捕獲的“比茹號”,那就為假設(shè)打開了所有的閘門?!氨热闾枴币苍S是雙桅橫帆船,也許是三桅戰(zhàn)船,也許是雙桅縱橫帆帆船。約翰遜船長只字未提該船的等級,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懸念公開提了出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