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在最為常見的古典中式實木家具,當屬明清時期的家具。
明清家具以其古樸、尊貴、綿長的中國韻味征服了眾多的收藏者和家具愛好者。
淳厚的紅木色澤,清晰的紋理走向,獨特的歷史制作工藝,形象生動的雕刻圖案,給人以十足的藝術享受。
以地方風格為脈絡,在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中和歷史背景下,明清古典家具演化出了蘇式、廣式、京式、仙作、東作五大流派。
其中又以蘇式、廣式、京式這三大流派最為出名。
所謂京式家具,現代史學家一般公認的是以清宮宮廷作坊如造辦處、御用監(jiān)在京制造的家具。
由于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裝飾力求華麗,非其他家具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
在材料選擇、工藝制造、使用功能、裝飾手法諸方面均達到了有機的結合。
蘇作家具是指以蘇州、無錫、常熟、南通、杭州、南京等為中心的廣大江蘇地區(qū)和制作的紅木家具。
明清時期的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蘇省為中心的長江下游一帶。
蘇式家具在用料方面以俊秀著稱。
明代蘇式家具的一招一式,空間尺寸,都經過反復推敲,甚至達到了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地步。
即使是陳設,也有一套相互適應的規(guī)范。
廣作家具是以廣東為中心,廣州地區(qū)為主制作的家具被稱為廣作家具。
明代,實木家具由蘇式家具獨領風騷;到了清代,則出現了廣式家具,在清朝中期后風靡一時。
廣作家具的用材粗壯,造型厚重、大氣;用料清一色,互不摻用,豪華氣派。
有別于蘇式小塊堆嵌的雕刻風格,廣式家具普遍存在大面積的雕刻裝飾,紋路細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件高檔的廣式家具,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刻藝術品。
仙作,泛指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藝家具,是傳統(tǒng)國畫藝術、雕刻藝術與家具制作技藝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經典款式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
仙作古典工藝家具主要特點:一是款式典雅,二是結構嚴謹,三是用料考究。
仙作家具,既有簡潔明快、清新高雅的仿明式,又有雕琢精細、莊重典雅的仿清式,形成了具有行業(yè)特色的區(qū)域派系。
東作家具主要是指在浙江東陽本地生產的家具,源于西漢,被稱為東陽三絕翹楚(另二絕為東陽木雕、東陽竹編)。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造辦處,諸多技藝高手均來自東陽一帶。
自明清以來,東陽地區(qū)的家具,既與我國京作古典家具一脈相承,又融入了東陽本地獨有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內涵。
至今,在全國許多地方的建筑和家具上,都有著東陽技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