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論/第四章,清熱劑/清熱解毒/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
作為黃連解毒湯來講,清熱解毒一張代表方,以及它是基礎方。
黃連解毒湯,這個方過去當過二類方。因為它作為一種基礎方概念,體現(xiàn)了一種三焦熱毒,針對上、中、下三焦熱毒的一種清解方法。所以現(xiàn)在把它當一類方了。
(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組成】 黃連一兩(3-9克) 黃芩 黃柏各二兩(各6克) 梔子十四枚,擘(9克)
【用法】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功用】 瀉火解毒。
【主治】 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
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
或熱病吐血、衄血;
或熱甚發(fā)癍,身熱下痢,濕熱黃疸;
外科癰疽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筆記者摘自《方劑學》)
黃連解毒湯,我們現(xiàn)在這個名稱來考證,是《外臺秘要》上引的崔氏方,《崔氏方》這個書沒有了,其里邊出了很多方劑了,但是從三味藥相同,應該說見于《肘后備急方》,所以產(chǎn)生年代較久了。
從證候分析來看,
有些本科學員初起學習的時候,覺得這個方的主治很復雜,有的又說這個證候涉及面相當廣,
& 象大熱、煩躁這一類,
& 那它類似于,比如咽干口燥,大熱煩躁,錯語不眠。
這在氣分熱盛的時候可能出現(xiàn),有點就說具有氣分熱盛的一些特點。
& 那它又有出血,那熱迫血妄行這種吐血、衄血,以及熱毒引起發(fā)斑,那又是涉及血分了。
& 同時主治當中還結(jié)合了熱毒的外科瘡瘍腫毒。
& 又涉及到熱毒在腸道造成了痢疾。
它的一個適應范圍是很廣,那這個就是說,要理解它,在各種不同的這類證型當中,都可以包有熱毒的成分,都可以達到熱盛,壅積成毒這種情況,而不是說主治,這些都是包容在內(nèi),要理解這個精神了。
就是說熱毒可以發(fā)生
* 在氣分、
* 在血分、
* 在外科瘡瘍腫毒,
* 在熱毒下利,以及
* 熱毒引起黃疸等等,從濕熱壅積也可以成熱毒,可以造成膽汁外溢發(fā)為發(fā)疸。
所以它的主治病證看起來復雜,實際上講了一個意思,在各種熱證當中,只要熱壅可以成毒,可以產(chǎn)生在很廣泛的病變當中,是這個意思。
@ 也并不是說,就這類、這些病,
@ 也不是說這些病同時出現(xiàn),
只要符合熱毒,出現(xiàn)在某一類這種證里邊,都可以以這個基礎方來進行化裁,或者和其他方劑一起治療。
所以這是在討論這個方的主治的時候,一般本科學員開始一看,這個方好象涉及面太廣,沒有針對性,記憶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主要是要撲捉它的共同那個精神實質(zhì),那這個方它是針對熱毒,是清熱解毒了。
從方解來看,
簡單的講,很簡單,四味藥都有清熱解毒作用,各自特點不同,一般從三焦來分析,同時有的從臟腑來分析,可以兩者結(jié)合,
* 黃連善于清熱燥濕,清熱解毒,
其作用從三焦來說,作用于中焦為主,所以它也能清降胃熱、胃火。
從五臟來講,它還擅長于清心熱,解除心經(jīng)熱毒,你比如我們后面要講的導赤散,如果說發(fā)展到心經(jīng)有熱,有熱毒特點了。那加上黃連就是清心導赤散。它能夠清心。
* 黃芩擅長于清上焦的熱毒,同時也能清熱燥濕。
從臟腑來講,又擅長于清肝膽之熱。
* 黃柏,清下焦之熱,清熱燥濕。
同時它又能清解腎臟的虛熱、虛火,那這個通過配伍了。
這是三黃。三黃在歷史上,過去黃芩、黃連,開始用的多,是并列用了,當然仲景時代黃連、黃柏也是并列用的。
但作為黃芩、黃連和大黃來相配清熱毒,它主要是清中上為主,同時又引熱下行,但三黃相配呢,當然后世各家的方書里基本都也收載。
* 梔子這個藥,它是有清熱利水作用,它擅長于使熱邪從小便排出。
從三焦來講,它擅長于清三焦熱毒,所以上中下也都可以配它。實際上這個三焦概念也包含三焦水道,它能夠既清熱,又能夠利水,所以能引三焦之熱從小便排出,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個架構(gòu)是個基礎方,在運用的時候,應當根據(jù)具體部位的不同來使用。當然這是一般歷史上形成一種共識。
當然也有一些醫(yī)家有不同看法,象張景岳他們就說,你這三味藥分別上中下,它這個清熱解毒燥濕,你比如說黃芩,你說它作用于上,它下的不管了嗎?他認為也可以,所以認識這個并不完全統(tǒng)一,當然講的這種分析方法是一種共識。
作為辯證要點,
這個辯證要點從前面主治來看,因為它涉及到各個方面,很難把它囊括進去,那就是說
& 有基本的熱象,而且熱程度較重,在加上熱毒的特征。
所以很多教材是沿用了大家習慣的,近年來的一些教材是這樣來確定辯證要點。
實際上作為清熱解毒的這個作用來講,應該說有熱毒的一些特征,應該反映在里邊,但由于這個方,它的功用,我們放在清熱解毒里面,它又不是說只有清熱解毒,這個方也可以作為清熱燥濕用,梔子也清熱利水,可以針對這種濕熱來使用,
* 不僅針對熱毒了,
* 也能針對濕熱來使用。
當然在臨床運用當中,
針對主治里的一些情況,
* 如果內(nèi)熱盛,引起了有大便干燥秘結(jié),這個方配大黃,作為清熱力量揚湯止沸、釜底抽薪,相結(jié)合。所以在歷來用法里,針對不同部位,經(jīng)常用這個方里的藥調(diào)整,結(jié)合大黃,這是一種方法了。
* 如果是出血在血分,熱邪、熱毒迫血妄行。當然要加涼血止血藥,涼血止血,防止留瘀。
* 熱毒引起黃疸,那一般配象茵陳、大黃這些,增加清熱作用,同時還能利膽退黃。
* 外科方面常用的加味,銀花、連翹都稱為瘡家圣藥,都是較大劑量的運用了,蒲公英也是清熱解毒力量很強的,也有涼血作用,這是一般的運用了。
* 這個方很苦寒,所以它作為脾胃虛弱,或者火毒不盛,一般不用。
* 如果說過服,久服,過量久服容易傷脾胃了。
剛才講這個黃連解毒湯是個基礎方了?;A方要針對具體熱毒出現(xiàn)的部位,熱毒的程度,而且具體證型來加減組方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