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我們都知道,但是平時很少會用,只是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比較重視,因為貼春聯(lián)是新年的一個習俗,不能少,到了過年的前幾天,每家都會早早把對聯(lián)準備好,在除夕的時候貼到大門上,雖然上面的字都不一樣,但是都是在表示一種祝福和新年的歡樂。但是在古代,人們常會用到對聯(lián),很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對聯(lián),尤其是對那些認過字、讀過書的人來說。
乾隆皇帝是一個好學的皇帝,他對漢文化很感興趣,一個是為了管理天下,另一個就是因為個人的愛好了。他經(jīng)常寫詩,還總喜歡和大臣們對對子,不過那些人有的是故意藏拙,有的是確實不擅長對對子,反正沒人能贏過他,但是有一個人不一樣,這個人就是紀曉嵐,大家都知道他是個大才子,每次和皇帝切磋,他都是正常表現(xiàn),所以很多時候他的對子都能勝過皇帝,但是乾隆也不生氣,因為只有他有這個本事,還有這個膽子。
對聯(lián)在古代讀書人的生活中是常有的,看到好風景,遇到高興的事,等等,都會對個對子。接下來和大家說一個狀元和才女的故事,他們的對子很有趣,而且是在大街上對的對子。有一天狀元的馬車和一個才女的馬車碰上了,但是兩個人都不想讓路,于是狀元想出來一個辦法,他說他來出一個上聯(lián),只要對面的人能對出下聯(lián),不管對得好不好,他都會讓路。他覺得女子都是沒有才學的,就算讀過書,也是看的什么三從、四德之類的,一點也不擔心對方能對出來他的題目,對面的人沒有猶豫,立刻就答應了。
他搖了搖頭,說:“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過了一會對面一直沒人接,他正等著對方讓路,這時候車里的人說:“人心向佛,守八戒方可悟空”。他聽了很慚愧,連說了兩聲“佩服”,主動讓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