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半佛仙人的第392篇原創(chuàng)
1
雙11要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考。
考驗商家的力道,更考驗消費者的錢包。
尤其是說了一年的百億補貼,大家都在搞百億補貼,都在說自己實惠,我看到的不是商業(yè)大戰(zhàn),而是復讀機大戰(zhàn)。
消費者眼花繚亂,但是商家心里清楚,同樣是砸錢和用戶交朋友,要怎樣砸錢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目前商家眼中的答案是聚劃算。
大量頂級品牌通過懸念解密的方式和聚劃算進行互動,并且拿出官方旗艦店的產品,與聚劃算百億補貼一起,直接補穿地心,全網低價。
而且不用拼單。
我們都知道,拼單在交朋友這個場景中,是泥石流一般的效果。
大牌戰(zhàn)略一直是聚劃算百億補貼的核心,自從去年聚劃算推出百億補貼后,“品牌正品”就成了聚劃算百億補貼的關鍵詞。
年初38女王節(jié),星巴克、Godiva、雅詩蘭黛等一線大牌扎堆上線聚劃算百億補貼大牌補貼日;
今年五月的大牌補貼日中,聚劃算百億補貼攜手維密、斯凱奇等世界級大牌一起,用補貼讓消費者用平價就能購買國際大牌,5月份的斯凱奇價格,讓假鞋販子都直呼硬核,后悔自己選錯了行業(yè)。
這次雙11,CPB、紀梵希、寶潔、雅培、九陽等國內外的大牌作為各自領域的代表,和聚劃算百億補貼站在一起,給消費者官方旗艦店真5折的好價和好貨。
撒幣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大牌都喜歡和聚劃算百億補貼合作?
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是便宜才是硬道理,這個沒問題。
但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真正決定一切的,往往是利益動機。
核心原因是,聚劃算百億補貼已經成了他們去挖掘新價值的全新營銷陣地。
2
我們回頭看一個更基礎的概念:品牌是什么?
品牌就是商家通過固定的策略,在消費者內心中塑造的認同感。
你的質量好,是品牌;
服務好,也是品牌;
價格低,仍然是品牌;
老板腦子不太好,這還是品牌。
當人們想起你的商品,立刻就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時,品牌形象就有了。
這種印象一旦建立就很難逆轉,所以很多公司在品牌形象這件事情上往往有特別多的主觀能動性。
動不動就抓關鍵字,發(fā)律師函,生怕自己的品牌和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
品牌形象之外,還有品牌調性。
講白了就是消費者認了你這個牌子,還要看愿不愿意為你掏錢,同樣的包包,有的牌子賣4位數(shù)那叫驚天性價比,有的牌子賣4位數(shù)那叫核動力韭菜收割機。
品牌調性與品牌形象一體兩面,構成了商業(yè)中最重要的溢價權。
這不是玄學,這是科學。
用更簡單直接的說法來講,就是逼格。
因為用戶已經了解了這個品牌,知道這個品牌的核心特點是什么,質量有沒有保證,購買的時候減少了大量的判斷成本和試錯成本,用戶就愿意支付這個品牌的溢價。
理所當然,形象越正面,品牌溢價就越高,一些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品牌甚至可以叫出幾倍的溢價。
而和低端土嗨掛上邊的品牌想要再重回高端市場,需要付出的代價往往還不如重新造一個品牌快,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大品牌旗下都有只面向高端市場的高端品牌的原因。
對已經建立起完整用戶認知的大牌來說,在商業(yè)運作中必須要考慮的就是營銷行為對品牌形象的影響。
傳統(tǒng)商業(yè)中,降價打折和品牌逼格,是對沖的。
你不能指望超市里天天促銷的產品有何逼格可言,所以為了維持溢價權,就必須抗住打折的誘惑,批發(fā)是品牌的天敵。
這其實就是為什么,大牌相繼選擇聚劃算百億補貼,原因很簡單,因為聚劃算百億補貼是絕無僅有的賣便宜了還不會掉逼格的地方。
能享受流量紅利,又不用擔心逼格滑落,不來還是人?
3
資本是很現(xiàn)實的,做成了品牌的資本更是早就已經放棄了情緒和沖動,只會按照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看宣傳每一家都會有不同的亮點,但品牌真正選擇的,一定是對自己來說好處最多的那一個。
我要經營一個品牌,管理自己的品牌形象,一定繞不開三個環(huán)節(jié):質量管理、渠道管理、售后管理。
質量大家都懂,如果商品質量不統(tǒng)一,根本就沒有建立品牌的基礎,總不能商品還分詞條顏色,讓用戶抽盲盒,抽到金色史詩算運氣好,抽到灰色直接扔垃圾桶。
這是手游玩法,不是實業(yè)玩法,建議換皮手游出來挨打。
但是這里有個問題:你能保證從自己手里出去的都是高質量的貨,但你怎么保證到用戶手里的貨還是高質量的?
這就涉及到渠道的管理。
對商家來說,渠道是一個外行看起來平常但實際接觸后復雜到讓人頭禿的領域,商品從出廠到分銷,一路上要過不知幾個環(huán)節(jié),渠道上出一點問題,很可能就會成為品牌聲望的滑鐵盧。
當年臺灣的大宇告大陸的彩虹光盤廠盜版旗下游戲《仙劍奇?zhèn)b傳》,彩虹光盤廠立刻拿出大宇的授權文件,而大宇更震驚,表示自己從沒給彩虹光盤廠授權,雙方又一起問責中間的代理商,代理商那里卻找不到任何存單留底。
像這類真貨假貨摻著賣的行為并不罕見,游戲盜版不影響游玩,可實體商品是盜版質量上恐怕就沒辦法保證,但這些質量問題最后大多要算到品牌的頭上,降低品牌的信用。
更不要說里面還有一個供貨問題,控制自己掌控的渠道到底出多少貨是一個極度玄學的事,預估的太高了可能會發(fā)生大量的積貨導致虧損,預估的太低了可能會被罵耍猴損失口碑。
管理不好渠道,無從談起品牌打造。
所以每一個有心氣的大品牌,都希望自己能掌控渠道,去真正接觸客戶。
電商時代讓中間的渠道環(huán)節(jié)盡可能的縮減了,更為很多原本開不起直營店的品牌提供了開官方直營店的機會,這種改變大大減輕了商家經營渠道的難度,而作為代價的就是售后的難度直線上升。
任何品牌都不能保證百分百不出現(xiàn)質量問題,而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一個良好的售后系統(tǒng)可以將大部分問題轉化為優(yōu)勢,就好像在淘寶看五星好評,最容易自發(fā)給出的好評就是商品出了問題但賣家解決的快。
實體店時代,售后的壓力被分散到各個門店,而互聯(lián)網時代,售后的壓力則更為集中,只要平臺敢不當人,用戶就別想找到活的客服。
對雜牌軍來說,沒有售后是省去了成本,但對大牌來說,售后體系不完善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問題。
在雙11這樣的大規(guī)模電商合作中,商家不可避免的要出讓一部分權限給平臺,這時候,平臺能不能扛得起維護品牌形象,管理好這些部分,是大品牌必須要仔細權衡,考慮清楚的。
如果我和你合作,把品牌交到你手里,結果渠道混亂,宣傳翻車,跳票延期,售后找不到人,品牌這么久以來辛苦建立的形象不是都送掉了?
所以對品牌來說,平臺選擇,關乎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4
對品牌來說,促銷本身不是問題,還有人補貼的話就更沒有壓力,降價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在哪里降。
同樣是降價,你在奢侈品店降,在綜合體降,在便利店降,在菜市場降,在夜市地攤降,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費勁心思打廣告,花大價錢請明星代言,憋出各種差異化賣點,歸根結底不就是為了弄一點品牌溢價么?不就是想要刷高一些格調么?
為了一次促銷把B格丟掉了,怎么看都不劃算。
要是把海藍之謎賣成了海南之謎,再搞出什么“老鐵叫個數(shù)”、“只要9塊9”、“倒閉清倉,最后一天”、“大黎村正品”,集團創(chuàng)始人怕是能氣的從墳墓里蹦出來,當場墳頭蹦迪。
大牌們相信聚劃算百億補貼,本質上是在信任聚劃算百億補貼背后的阿里巴巴。
聚劃算百億補貼不是一個簡單的流量入口,而是阿里巴巴優(yōu)勢的集中點,是建立在阿里電商二十年地基上的一個完整生態(tài)。
這個生態(tài)可以為商家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從合作前的協(xié)調,到入場后的運作,再到實際銷售中對渠道的管理,對售后的負責,都打在了商家需求的點上。
做一次爆款的購物節(jié),意味著平臺在這之前首先要協(xié)調足夠多的商家,要上多少個品類,每個品類主打什么品牌,都需要提前溝通清楚。
定好了之后,宣傳的節(jié)奏,宣傳過程中主打的內容、調性,宣傳過程中的風險管理、輿論管理,預售數(shù)據的真實度,全都需要仔細打磨。
到了販售當天,協(xié)調成千上萬商家數(shù)以十萬百萬計的商品流動,更是對平臺協(xié)調能力和物流能力的考驗。
而等到第一波貨到達,一大波售后需求則要求能扛住大流量的的平臺服務器。
聚劃算百億補貼能夠得到大牌信賴,歸根結底是因為阿里巴巴在過去二十年中建立起來的電商體系非常完整,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一套完善的策略去應對。
不但在渠道、物流方面可以給品牌商家大量支持,二十年電商打磨出來的售后體系更是比一些品牌原生的售后還要好。
畢竟阿里的售后服務,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品牌售后。
你想到的問題,他們有方案,你想不到的問題,他們也有方案。
商家要的東西很簡單,就是錢,短期看不到錢,長期也要看到,我愿意為了長期的用戶,犧牲短期的收益。
所以,如果見不到用戶的增長,見不到用戶對于品牌的認可,那我干嘛花這個錢。
這就是聚劃算的另一個優(yōu)勢,流量優(yōu)勢。
舉個例子,YSL上線聚劃算百億補貼幾天后,小銀條口紅僅一個商品已經爆買了12萬只,而YSL整體成交已經超過了2000萬,并且這個成績是還沒上營銷位和流量位的成績,僅僅是聚劃算影響力和流量帶來精準用戶。
好平臺 好品牌 好貨品 好價格,就是打穿一切的。
這年頭大家都不傻,想要口碑,必須謙卑。
此外,聚劃算百億補貼是阿里官方渠道,聚劃算百億補貼在中間起到的是協(xié)同合作的職能,而非強勢掌控,這一點對商家來說非常重要。
一方面,中間商盡可能的少,才能摳出更多的利潤玩降價促銷;
另一方面,商家必須要自己控制價格,是漲價還是促銷,一定要商家自己來決定,主動權在你,不在聚劃算百億補貼,不能我說個數(shù),你給老子沖。
這種綁架商家強制打骨折的行為,也會導致商家偷工減料,最后傷害用戶,大家一起玩完。
調性不掉,直接控制價格,直接對接用戶,這樣的優(yōu)勢決定品牌商家對聚劃算百億補貼的信任。
就算一開始有顧慮,不斷出現(xiàn)的成功案例也會讓更多大牌跟上來,也成為聚劃算百億補貼大牌戰(zhàn)略的一員,最后形成集聚效應,也就會顯得聚劃算百億補貼上的大牌特別的多。
5
從整體來看,大牌們紛紛參與聚劃算百億補貼是一種擴張戰(zhàn)略版圖的行為。
隨著整個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用戶的整體消費趨勢變得更加謹慎,相比單純的低價,大家更多的去追求性價比和質量,這就給了大牌產品提供了一個擴展市場的空間。
線下吃的差不多了,線上最容易的也吃差不多了,而聚劃算帶來的增量,還是藍海。
之前YSL的例子,在聚劃算百億補貼購買YSL的客戶中,有75%是YSL的新客戶。
這個數(shù)據是非常恐怖的,新用戶,才是品牌的未來。
所以為了這樣優(yōu)秀的效果,YSL把他的一個單品補貼至史無前例的5折。
這也是大牌愿意在聚劃算百億補貼給出驚天低價的原因。
我付出了現(xiàn)在,我買回了未來。
而消費者,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商業(yè)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一個商家不想著賺錢,天天想著給用戶奉獻,那么這個商家本身要么腦子有問題,要么憋著什么壞還沒有使出來。
一個優(yōu)秀的合作策劃,必須是多贏,大家都有的賺,不然不長久。
品牌在合作中得到了更大的市場,阿里完善了自己的生態(tài),對消費者而言得到了什么?
實惠以及保障。
聚劃算百億補貼和品牌商家密切捆綁的合作模式,讓消費者沒有品質保障和售后的顧慮,他們不會擔心買到翻新機、假口紅或假奶粉。
便宜,但不是付出品質的代價。
就像這次雙11聚劃算百億補貼和品牌們在海報里寫的:
CPB—— “補貼站對了CP,大牌也能變成你的Baby”
膳魔師—— “把省錢當態(tài)度,日子才能過得有溫度”
小鵬汽車——“省錢是正確的道路,一直開下去準沒錯”
這年頭大家都非?,F(xiàn)實,互聯(lián)網磨平了信息差,你想用不對稱來割韭菜是不可能的。
聚劃算百億補貼和品牌們做的正是坦誠和直接,他們正在給到越來越聰明的消費者們更簡單直接的購物方式和購物觀點,他們愿意在適當?shù)臅r候,來共同給消費者好商品和好價格。
大家思來想去,自然會有更多的消費者粘性。
而忠誠的粉絲多了之后,整個體系的運轉就進入了良性的狀態(tài),這樣用戶少花錢,平臺和品牌各取所需的商業(yè)模式,形成了平臺、品牌、用戶三方共贏的局面,變成一個可持續(xù)的正循環(huán)。
所有人都獲益,商業(yè)的路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