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頭有塌陷,子孫難覓見;墳頭少長草,后人不會好!這說明了先人墳塋對子孫的重要。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guān)注【刺楸】,了解更多農(nóng)村趣味知識。
農(nóng)村重視祖墳就猶如重視祖宅一樣,沒有祖墳就沒了寄托,沒有祖宅就沒了根。因此,不管貧富與否,都注重對祖墳的修葺,若遇到不順的還會重新?lián)裰愤w葬。只要是家族有人,就絕不會讓祖墳塌陷消失。為此,農(nóng)村流行「墳頭塌陷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說法。
農(nóng)村的墳頭會出現(xiàn)三種變化:第一種就是長滿野草而找不到;第二種是完全看不出此處是墳頭,即完全塌陷消失,與其他無墳頭處別無二致;第三種則剛好相反,墳頭不但不縮小消失,反而越長越大。
農(nóng)村的墳頭塌陷了,可見已很久沒人來及時修葺,從側(cè)面反映出該墓主的后人極少,這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古代皇帝有「天子七廟」的宗廟制度,即祭拜始祖(比如太祖)以及上六代先祖,而中間那些先祖則因「親盡」而遷移到偏殿,即「祧」。
另外,刺楸在上面所提到有些墳頭自然長大,這種墳頭其實與子孫多寡沒關(guān)系,就算沒人去添土修葺,但確實會因土壤腐殖質(zhì)堆積而變大。
我們平時所講墳頭草,講的就是墳頭在一段時間后會自然長草,這是正常現(xiàn)象,不長草反倒不正常,除非用混凝土和石頭把墳頭硬化,如此一來墳上長的草可能較少。如果某個墳頭不長草,那真會讓子孫后代變窮嗎?
由此可見,墳頭塌陷子孫稀少并不準確,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子孫后代的繁衍情況。相反,有些完全無后的墳頭卻可能會因特殊原因而越來越大。
而墳頭長草與墳地的土質(zhì)有關(guān),也可能是墳地周圍長了某種能抑制野草生長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