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知識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但問題是,掌握哪些知識,才真正讓我們聰明起來呢?
愛因斯坦曾說過,他從來不記憶和思考那些詞典、手冊里的東西,他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有載入書本的東西。
換句話說,我們學習知識,沒必要去死記硬背那些已經(jīng)存在,而且可以查找得到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我們只需要知道在哪里找到它們就行。
而真正有用的知識,是從這些已有的知識當中思考出來的“新知識。”正正是這些“新知識”,才會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
而怎么做掌握和獲得這些新知識,就是讓我們變得聰明的方法之一。
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到如今,也不過二十幾年,但在這期間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量,其增速是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無法比擬的。
不管你死記硬背的能力再厲害,也終究比不過手機上的一個APP。即便你是一個駕齡有二十年的老司機,闖南走北哪里都去過,但跟手機上的導航相比,你認為自己會更聰明嗎?
在過去的年代,我們是以知道多少知識為標準,而判斷一個人的聰明與否。而如今,盡管這個標準依然在起作用,然而真正起主導作用的,卻是你計算知識,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
其中,有兩種知識我們需要懂得如何識別:
第一,程序性知識;
第二,陳述性知識;
這兩種知識有什么區(qū)別呢?
所謂“陳述性知識”,就是一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或者已經(jīng)被驗證的定理或定律,某些詞句的概念等,都是屬于陳述性知識。
這些知識如同晶體智力一樣,需要通過時間去積累,鞏固在我們的長期記憶當中。當我們在進行學科考試時,我們回答的過程就是晶體智力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因為我們是在運用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
但“程序性知識”就不同了。我們運用這些已知的“陳述性知識”,從中推斷出某些新的知識,而“推斷”這項能力,就是“程序性知識”。
例如,你從“男朋友沒有回家”、“他今天沒有加班”和“他的車停在某個女性朋友的公寓樓下”這三個陳述性知識中,推斷出“男朋友出軌”這個新的結(jié)論,就是你在發(fā)揮流體智力的過程。
這個過程,你就是運用了“推理”這種“程序性知識”。當你通過正確的推理而得出正確的推斷,這是不是一種聰明的表現(xiàn)呢?
簡而言之,“陳述性知識”是在說明“是什么”的問題,而“程序性知識”則是在說明“怎么做”的問題。
所以,程序性知識就像算法,是一種對既有事實進行運算的能力,這種能力將陳述性的數(shù)據(jù)、知識、信息等因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組合成新的結(jié)果。
問題是,這種“程序性”的算法,不是想學習就能夠?qū)W習到,它需要更新我們的大腦的認知能力,構(gòu)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才行。
其背后,就是解決問題用到的一種思考模式,也是聰明的根本因素。
“程序性知識”是屬于思維的邏輯底層,是認知能力的基本條件。
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我們必須通過習得“程序性知識”,而構(gòu)建出自己的“程序性思維模式”。
畢竟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能不能從這些信息看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取決于我們每個人有什么樣的“思考模式”。
而很多時候,我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于儲存,而不是在于思考和運用。而后者,正正是“程序性知識”的產(chǎn)生機制。
當我們對于學到的知識,缺失思考和運用,我們就很難深化和升級自己的流體智力。只運用一種智力方式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完全聰明起來了。
就如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很多“干貨”文章,教導大家怎么學習、怎么工作、怎么做事,我們在閱讀時,這些文章的內(nèi)容頂多是以“陳述性知識”進入我們腦中。
但如果我們懂得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然后大量的運用這些“陳述性知識”,提升我們大腦神經(jīng)的反應速度,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一種全新的經(jīng)驗體系,這就是屬于自己的“程序性知識”。
這個過程就如同我們學習駕駛。我們首先會學習一些“陳述性知識”,知道方向盤、油門剎車、離合、檔位這些零部件的作用和操作方式。
接著我們就在這些“陳述性知識”的引領(lǐng)下,開始小心翼翼地駕駛汽車,隨著這個過程的深入和重復,我們就會慢慢獲得一些怎么駕駛的“程序性知識”。
這些“程序性知識”是帶個強烈的個人印記的,它門既好像跟我們熟悉的那些駕駛“陳述性知識”一樣,又有些地方好像不太相同似的。
例如“倒車入庫”這個技能,考過駕照的人都知道倒車時,要找一個參照點,但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每個人有經(jīng)驗的駕駛司機,都有他自己的“倒車參照點”。
就是這種“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識”,讓我們在倒車的操作上,比起考試時的“生搬硬套”倒車顯得更加聰明。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大量的重復操作,把這些“陳述性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程序性知識”。
而這背后,就是程序性思維模式的形成,我們也因此而聰明起來了。
可以看得出來,構(gòu)建“程序性思考模式”需要經(jīng)過三個步驟:
第一,儲備一定量的“陳述性知識”;
第二,大量對“陳述性知識”的摸索和實踐;
第三,重復運用“程序性知識”。
想要完全做到這三個步驟,是一種耗時、耗神的行為,所以我們寧愿呆在知識的舒適區(qū),也很少會主動花費精力,去獲得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程序性知識”。
那有什么簡易的辦法去積累這種知識呢?
上文說過,大量對“陳述性知識”的摸索和實踐,甚至是直接運用,都能夠讓我們獲得“程序性知識”。
問題是,摸索和實踐的方式,卻是決定我們會獲得什么質(zhì)量的“程序性知識”。
例如你學習英文,學到“現(xiàn)在完成時”的“陳述性”語法知識,其意思是表明過去的某種狀態(tài)持續(xù)存在,于是就在第一人稱have或第三人稱has后面加上動詞的過去式,例句就是:
I have eaten six apples since this morning(我從早上開始就吃了六個蘋果了)。
你學到了這些“陳述性知識”,那你是否已經(jīng)獲得“程序性知識”,懂得怎么說英文了呢?或許,你依然還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說英文時,要用到“現(xiàn)在完成時”。
這時,摸索和實踐的方式,就會決定你是否真正理解這個知識點,以及是否能夠真正知道怎么把這個知識點運用出來了。
是什么樣的摸索和實踐方式呢?
1,把新知識點與舊知識點的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思考;
如果你之前已經(jīng)學過英文的“一般過去時”,而且已經(jīng)知道怎么運用這個知識,那么當你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這個新的知識點時,就可以跟舊的知識點放在一起思考。例如:
he went to Thailand two days ago(他兩天前去了泰國),這是一般過去時;
He has gone to Thailand two days ago(他兩天前去了泰國),這是現(xiàn)在完成時。
盡管中文的表達是一樣,但從英文就得知兩句話的差別。
經(jīng)過這樣新舊知識的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一般過去時表達的是他之前去了泰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來,而現(xiàn)在完成時表明的,就是他去了泰國,而且還沒有回來。
有了這種新舊知識的關(guān)聯(lián)性思考,你就會更加理解和明白新知識的運用了。
再如,你考駕照的時候,教練一般會告訴你,在你停車的時候,一定要放空擋和拉手剎,這是舊的知識。但你的“老司機”好朋友卻告訴你,等紅綠燈時,沒必要空擋和拉手剎,直接踩剎車更方便。
你把這兩種知識點放在一起對比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前者在長時間停車時,是一種安全而正確的做法,而這種做法,在一些短時間停車的狀況,如等燈紅綠時,可以不用這么做。
有了這種思考,你就得出屬于自己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識”,你在面對不同情況時,處理手法是不是就會變得更加靈活呢?
這就是聰明的特征之一了。
2,深入挖掘“陳述性知識”的底層邏輯;
很多“陳述性知識”的背后,都有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只要你能夠找到其背后這套邏輯體系,你自然就理解到這個知識點。
例如現(xiàn)在冬天,天氣干燥,我們?nèi)梭w很容易帶有靜電。有時候用手把一些門把之類的物品,都會被靜電電到自己。
那么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給雙手涂上護手霜”,這是一個“陳述性知識”,我們照做,當然可以解決到靜電的問題,但我們是無法“舉一反三”,去解決其他靜電情況的。
當我們深入去了解“給雙手涂上護手霜”這個“陳述性知識”背后的邏輯,發(fā)現(xiàn)讓雙手保持濕潤,就可以減少靜電的產(chǎn)生,那么通過逆向思考你就明白,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電荷會自動導出,也能夠有效減少靜電。
于是你就悟出了自己的“程序性知識”,購買空氣加濕器,讓房間保持濕潤,就算不用涂抹護手霜,也會減少觸摸時產(chǎn)生的靜電。
我們看到的很多“陳述性知識”,背后都有其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如果你勤于思考這套邏輯體系,你自然就能夠獲得自己的“程序性知識”了。
3,從實踐的試錯中獲得“程序性經(jīng)驗”;
試錯是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有時候我們根據(jù)某些“陳述性知識”去做,也未必會獲得我們想要的那個結(jié)果,原因可能是我們做得不到位,或者還沒有把握到方法的要領(lǐng),這就是一個“錯誤”的方式。
這時你根據(jù)這個“錯誤”方式的反饋,適當調(diào)整,幾番嘗試之下,我們竟然獲得成功了。
這些成功的“經(jīng)驗”,就是我們知道怎么做的“程序性經(jīng)驗”了。這種經(jīng)驗,未必適用于別人,但卻是你獨一無二的“程序性知識”。
所以,“勇于試錯”是獲得“程序性知識”的必要手段。
當你通過這三個步驟獲得了“程序性知識”之后,接下來你要做的,就需要你大量運用這些知識去改善和深化自己的做事方式了。
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就會比以前的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