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的朋友們,今天要為大家所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氣 的第22位女人,她是唐朝唐代宗時期的霍王與寵婢之女,霍王因戰(zhàn)亂犧牲,母女流落他鄉(xiāng),母親的悉心教誨,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詩文,易姓為鄭氏,人亦不知其王女,家貧如洗,迫于無賴做了歌妓,賣藝卻不買身,后與著名的邊塞詩人、最終的官位高至禮部尚書的李益做了同居兩年之久,因相愛之人李益中了進士之后,回鄉(xiāng)省親后上任做官,留下自己的心愛之人,可是她卻再也沒有等到李益,在焦慮,苦悶,無助下斷送了性命的-------霍小玉。
這霍小玉,并非平民出生,她的母親是當時霍王的寵婢。安史之亂,霍王爺戰(zhàn)死,霍小玉的母親帶著尚在襁褓中的她流落民間,易姓為鄭氏。長大后,稟受母親的資質,長得容貌秀艷,明麗可人;加上母親的悉心教誨,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詩文。但無賴為生活所迫,霍小玉做了陪唱賣笑的歌舞姬,為了女兒的前途,鄭氏對待客的尺度把持甚嚴,僅限于奉歌獻舞,為客人助興消愁,決不出賣身體。這樣竭力保住女兒的貞潔,是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緣人,能名正言順地為人妻,以獲取終身的幸福,霍小玉,但因才貌俱佳,照樣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風流之客,成為頗有聲譽的紅歌妓。
霍小玉很欣賞李益(大歷十才子之首)的詩詞,經(jīng)常在宴席間唱他的作品。她婉轉的歌喉,幽怨的神色,把李益的作品演驛得如泣如訴,讓眾人唏噓不已。很快,人們就知道,長安名妓霍小玉唱李益的詩詞盡得其中味道,兩人之間也有了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扯。 雖未曾相見,兩人的心靈早已有了默契,她和他仿佛在前世就已約定好,冥冥之中,她和他還是見面了。結果,是預料中的。兩人一見鐘情,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只恨相逢太晚。 可惜,幸福來得總是那樣短暫,兩人還未享受夠濃情蜜意,李益就被朝廷派到外地做官。他打算先回鄉(xiāng)祭祖探親,來年走馬上任,等一切安排妥當之后,再來迎娶霍小玉完婚。 霍小玉每天憂心仲仲,傷心哭泣。一方面,她是舍不得李益走,另一方面,她也怕世事多變,李益這一走再也不能回來,她和他此后再不能相見。 為了安慰傷心的佳人,也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誠,李益在一方素綾上寫下婚約:“明春三月,迎娶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 那時候的李益,對霍小玉的感情一定是真心的,否則他也不會寫下誓言。
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人生充滿了太多的變數(shù),一分別,誰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不管有多么地不愿,分別的那一天終究還是來了。還未啟程,霍小玉早已哭成了淚人,李益也是傷心難奈,淚水漣漣。他強忍著分別之苦,告訴霍小玉,一定要等他回來。到時,他們將時時刻刻在一起,永不分離。 李益走了,霍小玉日日活在相思之中,滿懷希望地期待李益能早些來接他。只是她并不知,李益后來因為家人強迫,娶妻盧氏。半年過去了,不見李郎,一年過去了,仍是杳無音信?;粜∮裰罁慕K成事實,悲恨交加,臥床不起。李益負心之事漸漸傳開,全長安都知道了,許多人為霍小玉憤憤不平。
沒多久,李益進京辦事。一個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門口。看到因絕望而面黃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難當。霍小玉掙扎著站起來,面對負心之人縱有萬般苦楚卻一句話也不想再說了。她拿起一杯酒潑在地上,表示與李益已是“覆水難收”,倒地而亡。李益撫尸大哭,悔之晚矣。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禮部尚書,飛黃騰達,而他對霍小玉的愧疚之情卻折磨了他一輩子。
愛情本該是美好的,神圣的,可是在李益和霍小玉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花好月圓,幸福美滿,而是愛情的殘酷和無奈。 他欠了她一命,她毀了他一生。這也就是從古到今,人們常在口頭上傳的癡心女子負心漢的代表人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