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長宏
2021.2.21.
當今世界,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令人欣慰,但仍未突破十七世紀三大定律圈子,那就是相對論,萬有引力定律和智能化!在廣博無墾的太空,有一種天體叫黑洞。
什么是黑洞?“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在相對論的框架下,宇宙空間內(nèi)存在的一種天體。它有無比強大的引力,使得視界內(nèi)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于1968年命名為“黑洞”。早在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如果將大量物質(zhì)集中于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chǎn)生奇異的現(xiàn)象,即在質(zhì)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p>
令人無法想象的是,這黑洞人類不可以觀測,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推算其存在的形態(tài),大小和相關信息!比如可以借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還可以借觀測恒星或星際云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zhì)量。
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該黑洞位于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zhì)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qū)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huán)繞一個新月狀光環(huán)。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黑洞是一個中心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天區(qū),這個天區(qū)范圍之內(nèi)不可見。依據(j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垂死恒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里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qū)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zhì)。它的產(chǎn)生過程類似于中子星。某一個恒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fā)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zhì)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nèi)部的空間和時間。但在黑洞情況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質(zhì)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zhì)。由于高質(zhì)量而產(chǎn)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
前面說到連光速都難以逃脫黑洞的吞噬,大家可能不太明白這個意思!舉個例子,宇宙飛船要擺脫地球的引力進入行星際空間,速度至少要達到11.2千米/秒,否則它就永遠逃不出地球引力的控制。這11.2千米/秒的速度,就是任何物體從地球引力場中“逃逸”出去所需的最低速度,稱為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陽的引力比地球引力強大得多,因此太陽的逃逸速度也要比地球的大得多,為618千米/秒。而黑洞對天體的逃逸速度達到了光速?!昂诙词菑V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個封閉的邊界,稱為黑洞的'視界’;外界的物質(zhì)和輻射可以進入視界,視界內(nèi)的東西卻不能逃逸到外面去。”正因為黑洞如此“只進不出、貪得無厭”,所以才有了一個不雅的外號:“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