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咽 湯
【方 源】 宋祚民效驗方 【組成用法】 蘆根15g 茅根15g 菊花10g 板藍根10g 川貝母10g 僵蠶10g 元參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 本方有清熱解毒,養(yǎng)陰利咽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乳蛾,西醫(yī)屬扁桃體炎。
【加減應用】 夾表證而有惡寒者,加芥穗6g,淡豆豉10g,麻黃3g;
夾表證而不惡寒者,加薄荷10g,金銀花10g;
高熱者,加生石膏15~30g,知母6~10g,或炒梔子3~6g;
扁桃體腫大者,加馬勃1.5~3g,苦梗6g,牛蒡子6g;
扁桃體紅赤甚而紫赤者,加丹皮10g,赤芍6g;
已化膿或有少量膿栓陷窩者,加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金銀花10g,連翹10g;
喉腫痛劇者,加山豆根3~6g,錦燈籠6g;
咽干痛者,加青果10g,石斛6g;咽啞者,加鳳凰衣6g,或蟬衣10g,木蝴蝶6g;
乳蛾只腫不紅者,加夏枯草6g,橘葉10g;
大便秘結(jié)者,加瓜蔞10g,元明粉3g(沖服),或用生軍1.5~3g用開水泡兌服;
余熱不凈,或有低熱者,加天花粉10g或玉竹10g,骨皮10g。
清 蛾 湯
【方 源】 喬鴻儒效驗方
【組成用法】 金銀花15~30g 連翹10g 黃芩10g 板藍根15~30g 生地18g 玄參18g 麥冬 赤芍 丹皮 桔?!∨W痈?0g 荊芥 薄荷各6~10g 甘草3g
此為成人量,兒童酌減。上藥用水浸泡透,第一煎沸后8~10分鐘濾出,第二煎沸后20~30分鐘濾出,混合后分2次服,兒童可作2~3次服。一般日服1劑,重癥2日服3劑。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疏風消腫。治療兒童、青壯年風熱乳蛾,即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初發(fā)或反復發(fā)作者。
【加減應用】 熱毒不甚,發(fā)熱輕者,金銀花、板藍根可用小量;內(nèi)熱傷津,虛火上炎者生地、玄參、麥冬用量不可少;若陰虛不明顯而風熱為重者,養(yǎng)陰藥宜減量,以免滯邪;暑令挾濕者,去養(yǎng)陰藥加香薷芳香化濁,亦有利于退熱。
加減升降散
【方 源】 朱進忠效驗方
【組成用法】 蟬蛻10g 僵蠶10g 片姜黃10g 大黃3g 桔梗10g 薄荷10g 水煎服,一日1劑。
【功效主治】 解表清里,表里雙解。治療素有積熱,外盛風邪,咽喉疼痛,發(fā)熱哮喘,便秘,舌苔黃燥,脈浮數(shù)者。 【加減應用】 熱較甚者,加銀花10g,連翹10g。
清咽解毒湯
【方 源】 呂同杰效驗方
【組成用法】 生地30g 元參24g 麥冬30g 黃芩15g 板藍根45g 白芍15g 丹皮15g 蟬衣15g 薄荷6g 甘草6g 山豆根15g 桔梗9g 牛蒡子15g 浙貝15g
水煎2次分服,日1劑,病重者可日服2劑。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等一般1~3劑即愈。小兒或年老體弱者酌減劑量。
【功效主治】 養(yǎng)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止痛。治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及白喉等。 【加減應用】 素體陰虛、起病急驟者,多屬虛火上炎,可加肉桂2~3g以引火歸元;
若脾胃素虛、不耐寒涼者,也可稍佐肉桂或干姜。
加減普濟消毒飲
【方 源】 王國書效驗方
【組成用法】 銀花15g 連翹15g 黃芩10g 黃連10g 玄參10g 麥冬15g 桔梗10g 甘草6g 馬勃6g 射干10g 薄荷6g 牛蒡子10g 板藍根15g 大青葉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散風邪、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治療風邪疫毒、熱邪上攻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腮腺炎、大頭風瘟等。
散火清廂湯
【方 源】 耿鑒庭效驗方
【組成用法】 粉葛根9g 蘇薄荷5g 淡豆豉10g 枳殼9g 甘草4g 赤苓10g 磨金果欖5g 蚤休10g 陳蘿卜纓12g 加水400ml,煎成200ml,不宜多煎,一次服完。二煎與頭煎同法,間隔6小時左右再服。
【功效主治】 本方有散火清咽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喉蛾腐破(或咽關(guān)紅腫破皮),發(fā)熱少汗,頭痛口渴,脈象滑數(shù),舌苔膩厚等癥象者。
【加減應用】 若一服得汗熱解,可去豆豉;
痰多腫勢重者,加貝母;咽干者,加玄參;
脘悶苔厚者,加生山楂、郁金等;
里熱重者,加雪里青;心火旺盛,小便少者,加燈心;
咽部紅盛者,加赤芍;不腐者,去蚤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