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是生命的根本,有陽氣存在生命才能延續(xù)。
人死了叫斷氣,這氣指的就是陽氣,陽氣耗盡了生命就結束,所以死人是冰涼的,因為沒有了陽的溫熱。
陽氣即正氣,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不足,疾病就隨之而來。
一切腫瘤、結石、增生等都與陽氣不足有關。
中醫(y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
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則生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
如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卵巢囊腫等。
生命有陽氣,若陽氣宣通,則陰霾自散,周身不病。
因此一切疾病都需要通陽排濁,養(yǎng)陽就是養(yǎng)命。
有陽氣才有生命,所以治病或養(yǎng)生必須在陽氣上下功夫。
疾病之所以康復,是因為邪退而陽氣得安;
身體之所以健康,是因為陽氣旺盛而邪不能客。
因此,陽氣是本,病邪是標。
治病時往往需要標本兼顧,切勿失其本。
不管任何醫(yī)療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視陽氣,祛邪固然要緊,復陽才是康復的關鍵。
不要濫用寒涼以免耗傷陽氣
中醫(y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
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
如何保護好陽氣?
1、飲食:
我們的飲食寒熱要平衡,寒涼的與溫熱的搭配著吃,保持陰陽平衡。避免多食生冷寒涼食物,特別是冷飲最傷脾陽。
若體質已經偏陽虛體寒,就要多吃些溫性的食物,溫補升陽。
如:晨起喝姜糖水,平時少吃寒涼食物,特別是冷飲最易傷陽。
如果是相火偏旺的人適當吃些寒涼性的水果有利于健康。
2、睡子午覺:
睡子午覺,即保證每天子時(晚23時至凌晨1時)和午時(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的睡眠時間。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子時在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斂藏之時,需要熟睡幫助身體自我修復。
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睡午覺有助于緩解壓力、保持一天飽滿精力。
睡子午覺要遵循“子時大睡,午時小憩”的原則。
睡前應減少刷手機、玩電腦等興奮活動,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同時中午也要小憩至少15-25分鐘。
3、運動:
動能升陽,堅持運動鍛煉,可選擇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站樁等較舒緩的運動,忌劇烈運動。使陽氣振奮起來,排除陰濁。
4、針灸:
針灸調理可選大椎、陶道(大椎穴往下的第一個胸椎就是陶道穴)二穴,能扶督脈陽氣,增強全身抵抗力;
足三里能開胃進食,兼可補益中焦,增強氣血生化之源。
以上三穴可針可灸,都有效果。
逢盛夏可用灸法,最能扶陽逐寒,行氣通絡,活血祛瘀。
陽氣充足并宣通,則氣能化,血能散,經絡通暢,自然不至于留瘀
5、曬太陽:
太陽為真陽,這4個部位多曬太陽有很好補陽作用:
曬頭頂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于頭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
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曬太陽時間最好11—13點之間。這時的日光陽氣最充足。
讓陽光灑滿頭頂,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曬后背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背部有一條不可忽視的經絡——督脈。它有“陽脈之?!敝Q,總督一身之陽氣。把背曬熱、曬舒服了,人體的陽氣也就充足了。
曬腿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
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松。
曬手心
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進勞宮穴,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疲勞,促進睡眠
養(yǎng)生重在預防,從生活飲食起居上養(yǎng)成好的習慣,身體就會無病無災,延年益壽!
分享健康知識,讓更多人免受疾病痛苦,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