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當夏季來臨,暴雨不斷,“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jīng)常接受考驗。
本月22日,廣州的排水系統(tǒng)就經(jīng)受了一次這樣的考驗。盡管廣州去年已經(jīng)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22日這場突降的大暴雨還是暴露出了水浸、漏水等問題。
今年,廣州計劃解決城區(qū)29個水浸點的排水問題,改造有望明年完成。除廣州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在積極升級或改造排水系統(tǒng)。了解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統(tǒng),或許能為中國城市的治澇工程帶來啟示。
盡管經(jīng)過去年5月暴雨后的嚴重內澇、水浸車事件,廣州去年已經(jīng)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是,5月22日一場突降的大暴雨再度令廣州市內幾十處遭水浸,并且暴露出珠江新城地下空間排水力不足、APM線漏水嚴重的問題。
城市排水系統(tǒng)嚴重滯后,這并非是廣州一個城市的問題。對于中國大多數(shù)城市來說,改革開放30多年,已經(jīng)使得城市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地下,卻還是二三十年前的樣子,一旦遇到暴雨天氣,下水道便開始變得不堪重負。去年廣州經(jīng)受暴雨沖擊的同時,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11省區(qū)市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內澇問題。
在國外,為防范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紐約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的標準,東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標準。
例如倫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tǒng),都已經(jīng)有150多年的歷史,卻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排澇功能。而建成于2006年的東京地下排水系統(tǒng),更堪稱牢固、先進,護衛(wèi)著東京免遭內澇災害。
倫敦:為防霍亂改造排水系統(tǒng)
本報訊 如果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tǒng)出了問題,那么不僅是水浸街、水淹車的問題,還有可能導致流行病肆虐,這就是當年倫敦的下水道系統(tǒng)落后所帶來的警示。
倫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統(tǒng)建于150多年前。1856年,英國的設計師開始研究設計倫敦的地下水道系統(tǒng),而此時英法聯(lián)軍正在中國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誰也不會想到,150多年前的倫敦竟是一個垃圾遍地、臭氣沖天、霍亂橫行的城市。1848年-1849年間,倫敦死于霍亂的人數(shù)超過1.4萬人。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像那段時間此起彼伏的其他流行病一樣,霍亂也是因為空氣污染引起的,而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根源是水源污染。
1849年,霍亂疫情結束后,英國首都污水治理委員會任命約瑟夫·巴瑟杰為測量工程師,以確定城市排水系統(tǒng)未來如何改進。
1856年,巴瑟杰建議將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設計方案連續(xù)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迫于壓力才同意了巴瑟杰的改造方案。
倫敦地下排水系統(tǒng)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動工, 1865年完工,實際長度達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當年,倫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擔心地下被挖空的倫敦會不會坍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強度水泥,用這種水泥制造了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
由于將污水與地下水隔開,倫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決了導致霍亂的水源問題。從此以后,倫敦再也沒有發(fā)生過霍亂。
巴黎:年均十多萬人參觀
近代下水道的雛形脫胎于法國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里,規(guī)模遠超巴黎地鐵,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從1867年世博會開始,陸續(xù)有外國元首前來參觀,現(xiàn)在每年有十多萬人來參觀學習。
巴黎的下水道處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wǎng)。下水道四壁整潔,管道通暢,地上沒有一點臟物,干凈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不會聞到一丁點兒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寬敞得出人意料: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