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張玲
我老家的病人余某某,男,71歲,2006年底在武漢同濟醫(yī)大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已經(jīng)失去手術和放療的機會,協(xié)和醫(yī)院估計他最多只能存活三個月。
2007年春節(jié)期間,家屬邀我中醫(yī)治療進行最后一搏,減輕病人痛苦。
一診:2007年2月21日(正月初四)
癥見:胸骨后日夜劇痛,雖口服雙氯酚酸鈉,以及肌注杜冷丁止痛 ,但痛仍不得減,以至于無法入睡。常咯血,色暗紅,吐白沫痰,咳嗽時劍突處疼痛已有多年。畏寒,下肢冷,腰痛。乏力,納差,每日進食僅一杯米糊,大便便溏。低血壓,心動過緩。
望診:舌質(zhì)淡黯紅,苔水滑。面色晦暗,消瘦,精神狀態(tài)差。
脈診:脈弦無力。
辨證:脾腎陽氣虛,陰寒內(nèi)盛,瘀血內(nèi)著。
擬方:附子理中湯合當歸補血湯加味
炮附片10g 紅參10g 干姜5g 白術10g
炙甘草5g 黃芪30g 當歸15g 茯苓10g
肉桂5g 五味子5g 蘇子10g 三七粉5g(沖)
7劑日一劑,服4劑效不顯。
二診:2007年2月27日
胸痛緩解不明顯,余癥同前述。
我認為前方中黃芪等壅補太過,故復診黃芪減半,去五味子,加陳皮、木香、砂仁,行氣消脹;加元胡,化瘀止痛。
擬方:四逆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炮附子10g 干姜6g 人參10g 白術10g
茯苓12g 炙甘草3g 木香5g 砂仁5g
陳皮10g 肉桂6g 玄胡10g 黃芪15g
三七3g(分吞)
3付日一付。
患者自服此方后,當天胸痛大減,睡眠也顯著好轉(zhuǎn)。胃口大開,每次飯量都不少。不到一個月,人也長胖了,面色紅潤,精神狀態(tài)好,正常生活,勞作逾常人,與以往判若二人。
因效果顯著,守方每日一劑,或隔日一劑內(nèi)服,至5月初。
病人不知自己病情,見身體狀況明顯好轉(zhuǎn),以為身體康復了,故而參加農(nóng)活較多,勞作太過。
三診:2007年5月3日
面色轉(zhuǎn)黃,納食轉(zhuǎn)差,又見乏力,同時咯白痰中夾少量血,新增胃脘及脅疼,聲音也變得嘶啞。
舌質(zhì)暗紅 苔薄潤,
右脈弦沉,右寸沉小,左脈沉弦細。
辯證:脾胃虛弱,土不生金,血瘀胸中
擬方一:黃芪建中湯合六君子湯、丹參飲出入
黃芪30g 當歸10g 桂枝10g 白芍20 g
生姜3片 大棗3枚 黨參15g 白術10 g
茯苓15g 甘草5g 焦楂曲各10g 半夏10g
陳皮10g 丹參30g 降香10g
7付日一付
擬方二:血府逐瘀湯合金鈴子散加味
桃仁10g 紅花10g 川芎10g 當歸15g
赤芍10g 熟地15g 柴胡5g 枳殼10g
牛膝10g 桔梗10g 黨參10g 黃芪30g
炮附片20g 肉桂5g 川楝子5g 元胡10g
7付日一付
兩方交替服用,各癥明顯好轉(zhuǎn),未再咯血,恢復正常生活狀態(tài)。
四診:2007年6月22日
又見納差,乏力,劍突處脹悶,心悸,余無不適。
舌淡紫苔水滑,兩脈弦。
辯證:脾腎陽虛,水氣凌心,水飲上沖
擬方:附子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苓桂術甘湯出入
炮附片30g 黨參10g 干姜15g 白術15g
炙甘草6g 肉桂10g 茯苓20g 桂枝10g
砂仁6g 白蔻仁10g 黃芪30g 姜半夏10g
7付日一付。
病情穩(wěn)定。
五診:2007年7月18日
病人又出現(xiàn)咳血鮮紅,痰成塊,色黃綠夾鮮紅,胸骨后空痛,氣逆上沖,咽癢則咳。口不干苦,口中清水泛溢,喜冷飲,大便日1—2次,便溏,尿不黃,納差。
舌質(zhì)淡紅,苔薄潤滑。
右寸脈滑數(shù),余脈皆弦緊。
補充問診:病情一直穩(wěn)定,為何近期常有反復,以及加重?
家屬答曰:農(nóng)村六、七月正值“雙搶”農(nóng)忙季節(jié),他個性要強,酷暑天里,農(nóng)活兒他都搶著干。
家有五個姑娘,一個上門女婿,都來幫忙干農(nóng)活,他覺得孩子們農(nóng)活都不如他干得好, 孩子們不讓他去,他非去不可,擋都擋不住,他就覺得自己病已經(jīng)好了,七十多歲老人像壯勞力一樣干活。
咳痰色黃綠,同時咯血色鮮紅,右寸脈滑數(shù),痰熱郁肺;
其余脈皆弦緊,納差便溏,口中清水泛溢,心、脾、腎陽虛體質(zhì)未曾改變。
證屬:心脾腎陽虛,兼肺郁痰熱
擬方:苓桂術甘湯、六君子湯、加清熱化痰藥
茯苓30g 桂枝10g 白術10g 炙甘草5g
肉桂5g 干姜5g 黨參10g 半夏10g
砂仁5g 白茅根15g 黃芩5g 青黛5g
海蛤粉15g 牛蒡子10g 冬瓜子30g
2付日一付
再次強調(diào):您每次咯血時不必緊張,這是排出瘀血的反應,務必及時咯出血塊和痰塊,以防止窒息。
答曰:我不緊張。
六診:2007年7月21日
服藥2劑,病人胸悶,氣逆,咽梗,納差均好轉(zhuǎn)。
舌質(zhì)淡紅,苔水滑。
脈弦緩,右寸脈滑數(shù)已變?yōu)橄揖彛f明肺郁痰熱已解。
病人胸悶氣逆上沖,舌淡苔水滑,此為奔豚,水飲上沖。
擬方:苓桂術甘湯加肉桂
茯苓30g 白術15g 桂枝10g 炙甘草5g
肉桂5g
4付日一付
七診:2007年7月25日
病人氣上沖咽、咯血已減,劍突下及劍突處疼痛,午后加重,轉(zhuǎn)白稠痰,納差,面黃,足心熱,便溏,時現(xiàn)寒熱,小便作脹。
舌淡苔水滑,脈弦。
氣上沖咽,咯血已減說明藥證相對,劍突處疼痛,痰白稠,納差、面黃,脾腎陽虛病機一直未變。
此次出現(xiàn)足心熱,小便作脹,應是患者體質(zhì)陰陽兩虛,加上前期用藥過于溫燥,耗傷腎陰,出現(xiàn)腎陰虧虛,虛火上逆。
辯證:陰陽兩虛,氣血虧虛,虛火上升。(后按:結合患者有腫瘤病史,劍突處疼痛,且午后加重,此時病機可能是肝肺陰虛夾瘀熱在內(nèi),宜血府逐瘀湯出入)
擬方:十四味建中湯
黃芪15g 黨參10g 白術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生地10g 當歸10g 川芎5g
白芍10g 肉桂10g 肉蓯蓉10g 麥冬10g
干姜4片 大棗5個 附子3g 半夏10g
2付日一付
一晃到了2008年春節(jié),我回老家的時候才知道他已經(jīng)死亡,我感到很吃驚。
家屬告知:8月2日(農(nóng)歷六月二十),病人正在家門口的高岸邊吐血,同村一矮個子男性經(jīng)過,見吐血挺嚇人,怕他倒了下去,從后面攔腰一抱,他當時眼睛一翻,窒息而亡。
回顧反思
病人初診時,消瘦嚴重,精神特別差,胸骨后白天晚上皆劇痛,不能入睡;無法進食,每天只能勉強吃一茶杯子面糊糊。之前療效顯著,但結局確實可惜。
回顧分析原因有三點:
一、患者7月份復診時再次出現(xiàn)咯血,胸骨后發(fā)涼,咳嗽綠痰,后多次調(diào)整處方無顯著療效。
分析是患者既有脾腎陽虛的病機,還有他一生脾氣硬,易怒要強,應該還有肝郁血虛血瘀的體質(zhì),前期的治療忽視了此點,用藥過于升補溫燥。
第三診時出現(xiàn)了食欲變差,再次咯血,加用血府逐瘀湯后,病情一度明顯改善,說明病人確有肝郁血瘀血虛的體質(zhì),所以才有木火刑金,上逆犯肺咳血,和肺部生腫瘤的內(nèi)因。
二、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前期用藥有效,以為病情已愈,故而積極參加勞作和感受暑熱,加重肺、肝經(jīng)的郁火。
三、雖已經(jīng)叮囑患者,每次咯血時不必緊張,這是排出瘀血的反應,務必及時咯出血塊和痰塊,以防止窒息。
可惜患者于當年8月2日在自家門口咳血時,被一矮個子的男人從后面抱住,本意以防止倒下,反而造成血塊窒息而死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