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大明帝國已經處在一片風雨飄搖之中了。國家滅亡的命運已無挽回的余地了。該年,作為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一路下來打下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緊接著,率領幾十萬農民軍一路東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拔寨,僅用兩個月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從而推翻存在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然而,李自成之后犯了三大錯誤,從而導致自取滅亡。
一、作為推翻一個王朝的領袖,李自成鼠目寸光,毫無遠見。
李自成,一個從底層崛起爬到了農民軍首領地位的人,一個把崇禎逼得走投無路上吊自殺的人,但同時也是毀滅了中國最后一個漢王朝的人。在中國古代史上,他是一個敢于反抗的大英雄,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卻是一個自私殘暴、毫無遠見,斷送江山的歷史罪人。若非李自成的鼠目寸光和自私愚蠢,滿清不會那么輕易的就能入關。從這一點來說,因為李自成的存在,給了清朝統(tǒng)治者乘虛而入的一個大大的先決條件。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已經到達了北京城下,把北京城包圍的水泄不通。李自成兵強馬壯,士氣正盛,而京師孤立無援,崇禎皇帝可謂坐守孤城。就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李自成竟然派人到皇宮內給崇禎皇帝傳話,告訴崇禎皇帝只要能夠犒賞百萬軍餉,并且封自己為西北王,劃地而治,那么自己就撤兵退守西北,永不還京。李自成的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他胸無大志,還想回到西北。也就是說,他沒有統(tǒng)一天下,取明朝而代之的胸懷。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李自成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北京。后來太監(jiān)曹化淳在半夜打開了彰義門,李自成率領部隊進城,沒有遭到一兵一卒的抵抗,更是能說明這一點。
二、本來有很好的機會接替明朝一統(tǒng)中國,奈何失之交臂。
李自成進入北京之時,曾坦言: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闖軍剛剛進城的頭幾天,軍紀尚能維持良好,與百姓秋毫無犯。可是,一經權將軍劉宗敏帶起頭來,那些原本還有所顧忌的農民軍此刻終于按捺不住了,在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李自成根本無法去管轄,很快,北京城的百姓們便看清了這些推翻舊朝的闖軍的真面目,他們不過是一群土匪而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李自成一樣出生于赤貧,當年攻下南京城后卻能禮賢下士,安撫民眾,最終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而從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后的表現(xiàn),看不到一點帝王的樣子。只是知道擄掠和燒殺,得不到百姓的民心,也許李自成根本沒有做皇帝的心,只是一心想著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錢財,然后回到西北稱王。這也是李自成最后慘敗身死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李自成是滿清入關的罪魁禍首。
李自成最大的敗筆在于,他的一個舉動,間接導致了滿清的入關,而自己又不能有效地組織部隊進行抵抗。他的部下劉宗敏,搶奪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還拷打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后來,李自成寫信勸吳三桂投降之時,吳家的一個家丁逃出北京城,把吳家的現(xiàn)狀告知了吳三桂。吳三桂惱羞成怒,發(fā)誓絕不投降,還要舉兵為父報仇。李自成不但不好言慰籍,反而覺得吳三桂對自己不敬,竟然率領幾十萬農民軍去攻打山海關。本來山海關牢不可破,結果李自成與吳三桂的開戰(zhàn)讓滿清有了可乘之機。
吳三桂走投無路,投降了多爾袞。由于李自成與吳山桂的關寧鐵騎作戰(zhàn)元氣大傷,被清軍從山海關一路打到北京城,最后又狼狽逃竄想回西北。最終,滿清占領中原之勢已不可避免。而李自成當歸路也被切斷后,死在了湖北九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