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釣友大家好,這是釣客學堂的第九期。
繼續(xù)第八期的話題,我們來談談冬釣鯽魚都需要哪些釣具。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期我們都學到了什么:
下面繼續(xù)今天的話題。
小鉤細線收獲大
首先先說線組。秋季的搭配,在要求柔軟的同時,必須保持強度,可是到了冬季,魚兒中鉤后的掙扎能力也明顯減弱了不少。
此時的線組應該更加適合魚兒吃口較輕的要求,因此需要使用更加柔軟的子線。
同時,魚兒的吃餌動作更加細微,大號的魚鉤往往會在魚吸入餌料進嘴的瞬間暴露目標。因此釣鯽魚的鉤子要放到3.5號以下,一般是以2號的袖型鉤子更加的符合小鯽魚的口型。釣鯽魚的子線長度根據魚的體型不同而變換。
150克以下的鯽魚,配用軟調手竿,子線在0.15~0.2號。鉤子是3、4號袖鉤,鉤距1.5個鉤長為宜。
300克以下的鯽魚:使用軟調竿子的時候,子線可以用到0.3號。鉤子大小可以相當于4-5#袖鉤。鉤距1.5~2個比較通用。
如果你用的是中硬調的竿子。而且所釣水域里面還有更大的其它魚類。用到0.4~0.6號超軟子線也是可以的。鉤距可以放大到2.5~3個鉤長。
超過3個鉤距時,入水后浮標的動作往往是過于夸張或遲鈍,放空槍的概率翻了一番。這樣的做法在底釣時不推薦。
主線的號數(shù)基本上要略粗于子線0.8倍左右。0.6號及以下的子線,可以配合0.8號到1.25號的之間的主線;0.8號的子線可以用到1.2-1.5號的主線。
專門釣鯽魚時的原則就是寧細勿粗。當然,子線越細,所用的竿子還是相對要更軟一點。
深秋時節(jié),魚中鉤后掙扎的爆發(fā)力沒有以前大了,但耐力還是有,細線軟竿更加適合遛魚。而細線的另一個好處是,在冷水中比粗線更加靈敏,信號準確,不會使魚受到驚嚇。
靈敏小漂魚訊好
每當談及到浮漂,釣友們往往會想起釣魚媒體上排連篇累牘的文章。
選取問題上,還是仁者見仁吧。但是個人認為浮漂的選用簡單即可,考慮到魚口逐步變輕的趨勢,浮漂不要再用那些粗大的型號了。
當釣點水底的地形比較平整,小魚又很活躍時、可以選擇細長身的短腳軟尾浮漂。
如果溫度比較低的時候。最好是有一只漂身細長、兩頭尖梭狀的小號長硬尾的蘆葦材質冬釣漂。這種漂形翻身速度不快。但是下降到釣目后很靈敏,微弱的信號反應的也會很清晰。
浮漂的調釣在深秋可以延續(xù)往常的習慣,到了初冬時節(jié)就要更靈敏一些。
硬尾漂調5釣3,或是調6~7目,釣4~2目。
軟尾漂可以調3.5~2.5目,釣1目半到1目之間。
另外要注意觀察軟尾漂標尾的微弱下滑幅度,在沒有清晰頓口時,不足1目的動作就是魚吃餌的信號。
長槍短劍各備一套
初冬時節(jié),魚兒的開口的情況越來越差。竿子也就不能一味地推崇釣快魚的超硬調。
野釣的時候更是要以37調性為主軸,甚至有時可以使用46調性或55調性的魚竿,在線組和魚種個體差異之間做靈活變換。
釣竿的長度和水情,魚情、季節(jié)等環(huán)境要素緊密相關。
若是水岸較為陡直,近處的水體相對深一些、短竿釣近沒有問題。
如果遭遇大片的淺水灘涂。用較長的竿子探索更深的地方才是正道。
因此深秋初冬的釣友出行時最好是長槍短劍各備一套,這樣子遇到各種都可以更從容的應對。
由于篇幅的關系,今天第九期的內容就到這里。下期的釣客學堂,老楊還將為大家?guī)矶烐a魚的釣法篇。
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釣魚知識,或是在釣魚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告訴老楊。同時,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也歡迎跟老楊分享。
大家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