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爸爸媽媽要在孩子教育上的觀點一致。
爸爸媽媽對孩子教養(yǎng)態(tài)度不一致的情況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定性。是否太寵愛孩子,缺少行為規(guī)范?過度的寵愛會導致對孩子的縱容,往往使孩子隨心所欲,愛做什么做什么,沒有忍耐、克制情緒、克服困難的觀念,做事自然難以靜下心來進行到底。
第二,不能一直寵著孩子給他買玩具。
人心總是欲求不滿,孩子更不例外。對孩子來說,如果每一次想要的玩具都能在第一時間拿到手,那么他的欲望就會不斷增長,得了星星望月亮。得到的玩具一換再換,每一件玩具只帶給孩子短暫的吸引,無法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樂趣。
第三,爸爸媽媽領(lǐng)著孩子,為每一天的生活做好安排。
對孩子來說,有條不紊的日程安排是保證其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必要保障。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想到什么才去做什么,那么很有可能出現(xiàn)某一段時間閑得無聊;又在另一段時間事情太多,做每件事都毛毛躁躁的情況。
第四,培養(yǎng)孩子一些安靜的興趣愛好。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跟他一起畫畫,涂色涂色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不僅能培養(yǎng)專注力和耐心,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的動手能力。對顏色和圖案的認識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一種顏色,簡單的圖案。
第五,對于一些有難度的事情,父母要多給孩子正向鼓勵。
有一些事情,譬如用積卡紙、剪刀、膠水做美術(shù),孩子在一開始練習的時候肯定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如果爸爸媽媽孩只知道批評,只會說“這樣是不能的,不對的”,對辨別能力還不夠的孩子來說,長期下來就容易對任何事抱有急于求成的態(tài)度。所以,爸爸媽媽不妨適當給孩子一點正向鼓勵,“你看,你比剛剛做的時候做的好多了!那個時候你還把樹葉粘到地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