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人與人的交流變得太容易了,各大社交app上充斥著奇妙緣分和浪漫邂逅的愛情故事,無數單身男女趨之若鶩,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敞開心扉,希望能寫下關于自己的故事。
然而,互聯網在帶來緣分的同時,卻也帶來諸多危機。
畢竟你永遠都不知道,在屏幕彼端,那個體貼人意和你“互訴衷腸”的人,懷著怎樣的意圖而來。
都說人一生可能會遇到20000個潛在的愛情伴侶,但可惜的是,在遇到那兩萬分之一前,可能會先遇見一個騙子。
和傳統(tǒng)詐騙不同,這樣的騙局有一個更加浪漫的開始,或許是相見恨晚的一次相遇,或許是電光火石般的靈魂碰撞,抑或是兩個孤獨患者的相互治愈,總之,當你不幸遇到時,你會覺得那是”幸運的緣分“。緣分妙不可言,情感漸漸升溫,一切自然而然,一段電視劇般的愛情砸開你塵封已久的心窩,一旦開始就注定深陷,時機成熟,你想要彼此的關系更進一層,而在對方看來,不過是到了收網的時候。
于是,猝不及防間,一段愛情匆忙結束,當你回過頭來才發(fā)現,你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段真情,還有你的積蓄。
這樣的騙局并不少見,花樣也越來越多。
25歲的王艷(化名)從沒有想過,談個戀愛也能傾家蕩產。
故事并不久遠,今年初,她在社交平臺上認識了一個不錯的”男生“,事業(yè)有成,風趣幽默,對她更是”關心備至“,很快兩人便”正式交往“,后來,”男友“急需用錢,再接著,王艷的錢就慢慢沒了,再然后,”男友“也沒了。
這都不能算人財兩空,畢竟從一開始,”人“就不是那個人,而王艷,在對方眼中,也僅僅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誘騙對象罷了。
近幾年,類似的騙局在國內頻發(fā),據相關部門發(fā)布,在過去一年,就造成軍中損失超過50億元,個案平均損失近20萬元。
這樣的騙局有一個形象又殘酷的名字,叫殺豬盤。
在壞人嚴重,被誘騙的對象是”豬“,培養(yǎng)和引導感情的過程叫”養(yǎng)豬“,最后發(fā)生金錢詐騙叫”殺豬“。
很顯然,王艷就是被”殘忍宰殺“的一員。
那些騙子深諳PUA之道,甚至不需要見面,就能把錢騙到手。
而那些被騙的對象,從已婚到未婚,從普通白領到名企高層都有。
似乎,用”愛情“羅織而成的騙局,更容易穿透那些由教育和經歷帶來的防范心。
更何況,他們還會因人而定,編撰最適合的劇本。
第一篇章:用細節(jié)堆砌鮮活人設
理工科出身的王艷,并非是滿眼愛情的”戀愛腦“,她對愛情始終保持著一種謹慎,多年以來,沒談過幾次戀愛,但拒絕的人卻不少。
她的故事始于“附近的人”一句老套的招呼:能認識一下嗎?
不能,王艷有些冷漠的拒絕。
但對方卻并沒有就此打住,一句回復隨即發(fā)來“這是系統(tǒng)自動發(fā)的“,有點錯愕,也有點幽默,還沒緩過來,對方又發(fā)來一句”再發(fā)一遍好了,能認識一下嗎“,不知怎么,這句話倒引起了王艷的興趣,于是加了好友。
對方自稱阿杰,26歲,單親家庭,父親在年幼時失事身亡,母親一人將他撫養(yǎng)長大,后來考進名牌大學,順利保研畢業(yè),如今開了一家公司,剛剛走上正軌,但前女友卻拋棄了他還轉走了他銀行卡里所有的錢,好在公司經營越來越好,還買了一套房子正在裝修......
破裂的原生家庭,不幸的感情生活,足夠的事業(yè)心和上進心,這樣的人設多少有一些神秘感,而更關鍵的是,每一個設定都有足夠的細節(jié)來鋪墊,比如前女友和他的聊天截圖,又比如在公司和同事嬉笑的照片,還有為新房選家具的照片。
人設是鮮活而豐滿的,經歷過許多”不幸“,阿杰面對陌生人有些孤僻,內心敏感而脆弱,沒有什么朋友,經常一個人孤獨喝酒,但對自己的員工卻非常親近,時常在公司發(fā)福利......
不得不說,阿杰很快就引起了王艷的好感,在王艷看來,這個男人太細膩,也太會關心人了,這符合她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人的認知,她開始感動阿杰對她做的一切,雖然只是言語之上的關切。
阿杰說,要在新房子里放一個大長書桌,兩人可以在上面一起辦公,一起玩游戲。
他還說,等過年一定帶王艷見他母親。
所有愛情的美好,彷佛一下子就將王艷裹住,唯有一點,因為兩人還沒正是見過面,有過幾次視頻,但匆忙兩句后,阿杰都以工作為由掛斷,在王艷看來,阿杰平時太忙了,要么在出差,要么在開會,要么在見客戶的路上。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有足夠的細節(jié)來支撐,比如出差之后,阿杰會興高采烈的告訴王艷又拿下了新項目,還會跟她吐槽奇葩的客戶,寄土特產等等。
而在這期間,阿杰已經以公司財務走程序和銀行處理不及時為由,向王艷尋求過好幾次幫助,兩萬,五萬用來應急,數額不多,但幾乎都在第二天及時轉回。
直到最后一次,數額到了十五萬,那幾乎是王艷銀行卡里所有的積蓄。
阿杰的理由是,一個大項目急需要保證金才能拿下,但公司財務系統(tǒng)出了問題轉不出錢,個人信用卡已經刷爆了,還差15萬。
一想到能幫助”男友“拿下大項目,并且有前幾次轉賬的經歷,王艷并未多想,并且阿杰是打語音電話跟她說的,語氣很著急容不得她多想,王艷很快將錢轉了過去。
而這一次,錢沒有再轉回來。
王艷有些著急了,卻就在這時候,糟糕的消息傳來,因為對方有人違規(guī)炒作,項目出現問題,保證金被凍結了,公司賬戶也被凍結了,于是,阿杰似乎也變成了受害者。
這時,王艷似乎察覺到了不對,決定去找阿杰,而這時,阿杰的母親確診重病,他發(fā)來一張病危通知書,不出幾天,便去世了。
死者為大,王艷盡管心存疑慮,但面對阿杰,還是心存悲傷。
再后來,阿杰不再回復王艷的消息,發(fā)出的照片和動態(tài)也全部被刪除,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一同消失的,還有王艷的15萬積蓄。
第二篇章:狡猾的心理攻手會看人下菜碟
人設毫無破綻,表演爐火純青,而更狠的是,他們能拿捏你的性情。
如果你是王艷那樣的理性少女,那他就是一個更加成熟理性的事業(yè)男。
如果你溫柔似水,那他就霸道甚至易怒。
就算你更加謹慎,一個不相信“網絡一線牽”的緣分,他也能找準你內心的空白,并且設計出一個情感入口。
李倩(化名)是一個防備心很重的女孩,即便她從未想過要在網絡上和別人展開戀情,但還是被騙走了錢。
去年底,李倩有過一段很是“黑暗”的日子,那段時間,她整個人狀態(tài)很不好,陷入情緒的低壓區(qū),所有的負面情緒被她發(fā)在某soul的app上,在她看來,那里就是樹洞,沒熟悉的人,可以盡情宣泄。
半個月后,一個陌生男人出現了,他翻看了李倩所有的動態(tài),在每條下面都噓寒問暖,還主動私聊她。
李倩沒有當回事,明確說自己并不想聊天。
但這人卻非常有耐心,每天主動問好,甚至分享所見所聞。
像是架不住這樣的執(zhí)著,李倩還是加了好友,開始試著向別人傾訴著自己的情緒。
對方很懂分寸,會熱情回應,也會適時閉嘴,但永遠在線。
兩人聊天的次數越來越多,慢慢地,對方似乎回消息的速度變慢了,也偶爾會不在線。
關鍵來了,永遠在線及時秒回像是一種固有的狀態(tài),一旦這個狀態(tài)不再持續(xù),李倩都會覺得疑慮,好奇驅使著李倩去關心對方的狀態(tài)。
原來,對方是忙著關注一種網絡博彩,再李倩聞起來后,才有意無意的透露自己再某某網站上投了注,然后會發(fā)一些收益的截圖。
然后,更關鍵的來了,同樣是有意無意的一句話,對方問”要不要試試?“
第一次被邀請下注,李倩是拒絕的,她倒沒有覺得這是一場騙局,只是單純的覺得金錢上的來往并不適合她們那樣的關系。
但沒過幾天,對方突然很真情的表白,希望他們的關系能更進一層。
李倩是懵的,甚至并不相信這感情的真誠度,她同樣只是好奇,為什么兩個連面都沒見的人,也能產生感情?
一次次的懷疑和試探,但對方卻顯得越來越真誠。
當兩個人的關系拉近,便會去嘗試同一件事情,這符合大眾普遍心理。
于是,在對方的帶領下,李倩第一次下注,500元投進去,當天賺了84,秒到賬。
然后第二次,投1000,賺了156。
再后來,對方像是談出了這場局,讓李倩泥足深陷的是她自己的貪婪欲望。
3千,5千,到后來1萬,卻沒想到,前幾次都能賺,但后來就開始虧。
”彎腰能撿錢“的好事很快終止,再李倩投入2萬后,變得顆粒無收。
對方冷言冷語,”這種本來就憑運氣的,說不定下次就全部賺回來了”。
說得對,李倩想著能翻本,于是又投入3萬,5萬,錢越投越多,整整8萬砸進去不見水花。
而那個陪她聊天的人也很快消失的無影無終。
第三篇章:精密協(xié)作組團“殺豬”
事實上,危機四伏的不僅僅是某探、某陌、某soul、某書這樣的荷爾蒙平臺,甚至還包括那些“文藝青年的精神角落”,比如某乎,和某瓣。
徐軍(化名)畢業(yè)于某知名高校,金融和計算機雙碩士學位的他,依然未能幸免。
兩人相識于一個讀書小組,理工文藝男遇上文藝女。
對方的主頁很正常,標記了一些電影和書,兩人的交集是因為都標記了王小波的書。
但徐軍卻忽視了一個明顯的端倪,那就是對方的賬號是新注冊的,這在當今這個時代,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推究的細節(jié)。
她打招呼:“你也讀xx嗎?”
從一本書聊到一部電影,再從電影聊到生活,搞定一個高學位的理工男,只需要足夠多的共同話題。
兩人都并沒有發(fā)展到更親密的地步,僅僅是當作聊得來的“知己”。
知己向來是一個很老套的詞,但對于文藝男女來說,卻很受用。
對方自稱北京人,某海外名校畢業(yè),剛不久才回國,甚至還曬出了畢業(yè)證。
一切,都跟真的一樣。
再后來,情節(jié)和王艷、李倩的故事情節(jié)趨向一致。
哪怕是計算機和金融專業(yè)畢業(yè)的徐軍還是沒能幸免,在一個看起來很正規(guī)的網站上,陸續(xù)投入了好幾萬,但幸運的是,徐軍很快察覺到不對,因為網站的客服甚至能直到他的操作情況,出于專業(yè)敏感,他意識到,這個所謂的網站,背后顯然是人為在操縱,也就是他過去投入的輸贏都能認為操控。
所幸,他在深陷之前及時止損,最終只“虧”了一萬多塊。
徐軍的判斷沒有錯,這些個與你偶然邂逅的對象背后,不僅僅是操控,而且有著一個龐大且精密的團伙。
他們內部分工明確,一般分為供料組、話務組、網絡組、技術組、洗錢組。
供料組負責通過購買、以及網絡渠道收集信息,篩選誘騙對象,他們幾乎無孔不入,遍及任何具有社交功能的app。
話務組則直接根據較為詳細的信息(包括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住址等)直接通話進行詐騙。
網絡組則開始和“豬”建立聯系,并建立人設,與“豬”深入交往。
技術組則負責建立各種平臺,用來誘騙“豬”進行資金投入,而洗錢組則負責騙款的后續(xù)處理。
根據《南風窗》雜志報道,詐騙集團中不乏心理學專業(yè)人士,他們能根據不同對象寫出一整套話術和劇本,循循善誘,實現精準詐騙。
就是這樣,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可以輕松把自己包裝成你喜歡的樣子,他們不一定很完美,但一切看起來都足夠真實。然后借用愛情的殼,精心羅織一場私人定制的騙局。
人性永遠是殺豬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
情感上欺騙,金錢上引誘,普通人哪里躲得過七情六欲。
王艷看著阿杰空空如也的社交賬號,從前的經歷就像尖刀一樣直刺向她,她深刻記得,在他們確認關系的那一天,她高興的告訴了所有朋友,還包括她的父母,她曾是那么的期待和相信愛情,而最后,現實沒留任何情面,15萬的積蓄說沒就沒,她去報了警,但因為沒有任何真實的信息,這筆錢很難追回,而她“男友”的照片,被查實,卻來自另一個陌生的人。王艷無臉見人,換了工作,也換了手機號。
而李倩,當一次次嘗到甜頭,便緊跟著一場豪賭。沒有及時止損,也舍不得沉默成本,更多的錢砸進去,跳入更大的深淵,這場經歷將她的生活攪了個天翻地覆。
對于徐軍來說,好像要幸運一些,騙子大概是低估了他的專業(yè)學識,雖然及時止損,但確實顛覆了他的三觀,他自覺聰明,也深知“天上不會掉餡餅”,但還是陷入一場“溫柔陷阱”。
殺豬盤內,人的軟肋被操縱到極致。
近兩年,殺豬盤呈現爆發(fā)的趨勢,2019年殺豬盤案情、涉案金額相對2018年暴漲八九倍,而2020年,這個數據再創(chuàng)新高。
那些焦慮,孤獨,不甘,甚至是你的感情,婚姻,家庭,職業(yè),統(tǒng)統(tǒng)都能成為別人的必殺技,他們甚至了解你的信息,那個突然冒出來想要和你建立某種關系的人,事實上,從一開始就已經對你“了如指掌”。
所以那些裹著糖衣炮彈的欺騙,才能直擊痛點,一擊必中。
但仔細想來,騙子的手段并不算高明,花樣在變,但其內核未變,相同地是,他們不愿在現實世界袒露自己,卻一心只想著剖開你的防備,然后從你的錢包里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