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匯報的主題是葡萄常用殺蟲劑。葡萄側重蟲害的農藥種類并不多,長久以來我們對葡萄殺蟲劑并不是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這幾年葡萄栽培面積擴大,葡萄設施栽培面積擴大原本在其它作物上的害蟲紛紛進入葡萄園,無形中就加大了我們防治葡萄蟲害的難度。
葡萄園中害蟲的抗性在發(fā)展,種類增多,因此我們要豐富殺蟲劑種類。但是總體來說,殺蟲劑要比殺菌劑使用簡單多,殺蟲劑在防治關鍵期上要求沒有殺菌劑嚴格,葡萄常見蟲害較為簡單,常見基本蚜蟲、綠盲蝽、薊馬,這種我們稱為吸汁類害蟲,也稱農業(yè)小型害蟲,他們共同特征就是吸食葉片的汁液為生。蚜蟲他的嘴像針一樣,直接扎到葉片里吸食,薊馬嘴表面像銼刀一樣刮開表面,吸食汁液,這些害蟲都是以吸汁為主, 除了吸食汁液,危害葉片以外,削弱樹勢,都會傳播病毒。
這幾年害螨危害始終存在,但是那幾年葡萄都栽培在北方地區(qū),而且沒有避雨栽培,露天北方光照強,夏天溫度強,光照高,害螨就很少發(fā)現,造成影響不大?,F在葡萄種植面積擴大 ,南方設施栽培,有避雨膜,光照弱,濕度大,有益于害螨,所以就給大家造成很大的麻煩。你見到枝條凹凸不平表面有油膩感,就是害螨導致,害螨危害提升,因此我們防治要提上日程。
害螨為害
對于害螨來說,殺螨劑是一個專一的農藥部類,殺螨劑的種類也是蠻豐富的,隨著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尤其葡萄和南方果樹、北方果樹開始做鄰居了,原本在這些樹上的害蟲紛紛向葡萄園轉移,在廣東這些地方我們明縣發(fā)現原本在菜地里常見的斜紋夜蛾、甜菜葉蛾、小菜蛾、進入葡萄園開始危害葡萄。
透翅蛾這是葡萄常見傳統(tǒng)的害蟲,透翅蛾是原本葡萄就有的。
透翅蛾
去年我們在蘇州發(fā)現梨小食心蟲,還有水稻大螟,車旭濤老師說曾經在柑橘上遭滅頂之災的果食蠅在廣東陽光玫瑰造成極大的風險,目前葡萄種植地域的擴大及其他作物兼作不僅病害種類豐富,蟲害種類也很豐富。
再來說北方,白粉虱,可以說北方設施蔬菜里最頑固的害蟲,尤其河北這些地方冷棚包括日光溫室白粉虱已成一大害,如果防治不好秋天葉片枝條基本都是黑的,除了直接吸取汁液以外,會產生大量蜜露,時間長了也會發(fā)霉,就在葉面表面厚厚一層霉污,影響光照,影響光合效率,影響?zhàn)B分產生。
煤污
蚧殼蟲南北都有發(fā)生,很多快摘袋了果袋里發(fā)現都有蚧殼蟲,目前蚧殼蟲有多少種類也沒有人統(tǒng)計過,但是盔蚧、粉蚧比較多,江蘇是幾種粉蚧為主。
蚧殼蟲
葡萄隨著我們發(fā)展,蟲害發(fā)生了改變,意味著我們在害蟲的防治上,選擇上,也有新的要求。過去你就防綠盲蝽,蚜蟲,抗性也比較低,你噴一噴基本就能防的住。但是現在呢,害蟲的種類在增多,另一方面呢因為抗性逐漸失去防治效果,過去2、3種就控制的住,現在真不好說。
目前葡萄常用的殺蟲劑,第一個菊酯類,可以說所有的朋友最熟悉的,最早的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聯(lián)苯菊酯等等等等??梢哉f目前是一個大的類別,目前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既能殺蟲又能殺螨。
第二大類就是新煙堿類,目前我們防治農業(yè)小型害蟲像葉蟬、飛虱、蚜蟲、薊馬、蚧殼蟲這種吸汁的主流防治主要是新煙堿類。
昆蟲生長抑制劑類,主用通過破壞昆蟲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昆蟲死亡,昆蟲生長抑制劑類因為他綠色安全環(huán)保,抗性產生的速度比較慢,持效期比較長,因此適合比較頑固的害蟲,噻嗪酮等。
抗生素類種類不多,主要微生物發(fā)酵產物,就是微生物在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這類物質具有殺蟲或殺螨活性,阿維菌素既能殺蟲也能殺螨也能防治小菜蛾。后來我們在部分微生物發(fā)酵結構上進行優(yōu)化,先發(fā)酵再進行一系列化學反應用來提升活性。比如乙基多殺菌素,北方用的不多,南方對它愛恨交加,因為它對薊馬效果非常好,但是成本非常高。
殺螨劑我們一般常用的阿維菌素、噠螨靈、噻螨酮、三唑錫等等,雖說殺螨劑是個大類,葡萄上用的不多,兩三個。實際上大部分園區(qū)用一兩個就能把害螨控制的差不多。
以上是常見的傳統(tǒng)成分,這些成分呢使用成本比較低,絕大部分防效是可控的,但是由于害蟲抗性的發(fā)展,很多大型園區(qū)對藥劑的持效期要考慮一下。
人工的問題確實也要討論一下,單打殺蟲劑一噴霧器的藥十幾塊錢基本就能干的住,如果安排人工,背著噴霧器去打的話,噴藥的人工成本不比藥便宜多少,很多園區(qū)建園的時候缺乏規(guī)劃,尤其機器車輛進不去,打藥還拖個管子?,F在越是大型園區(qū)建園的時候越是優(yōu)先考慮機械化作業(yè)的問題,來保證藥劑噴施質量同時降低人工成本。
新成分包括螺蟲乙酯,螺蟲乙酯目前是我們防治白粉虱蚧殼蟲的王牌成分,螺螨酯這些呢我們防治害螨的當家品種。
氯蟲苯甲酰胺,像一些南方葡萄園區(qū)小菜蛾比較重的時候,基本上是一個必用的藥劑,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地區(qū)在小菜蛾上的抗性都比較高了,很多人可能還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氯蟲苯甲酰胺并不是一個新藥,在2010年前后已經在蔬菜上大量使用,蔬菜上的蟲子跑到葡萄上,要不還能打的住,要不遷移的抗性害蟲基本打不住,只能換藥。目前防治小菜蛾的最后一招就是乙基多殺菌素。要根據實際情況,務必觀察田間害蟲的實際抗性情況,以此調整用藥,一個藥劑就算你增加藥劑濃度,對害蟲來說防治效果仍然是保證不了。
我們再來看菊酯類成分,常用菊酯類成分有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聯(lián)苯菊酯等等等等,曾經呢有人測過不同的菊酯類的活性高低,但是大家實際使用根本不必要關注這條,因為這些成分,高效氯氰菊酯大家都常見。
大家可以這么理解順式氯氰菊酯,就是把高效氯氰菊酯的活性高的成分全部提出來了,理論上順式氯氰菊酯活性更高,但實際上考慮不同產品價格,實際使用成本下,具體使用效果都差不多。高效氯氰菊酯就是功夫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就是百樹菊酯,效果沒大差別,但是對人體的刺激性輕很多。聯(lián)苯菊酯在北方園區(qū)我們建議,綜合表現比你用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要好,因為它殺蟲譜全面,不僅能殺蟲對害螨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菊酯類成分主要發(fā)揮觸殺功能,對于觸殺很多朋友有誤區(qū),是不是噴到蟲身上才能觸殺呢,如果你指望噴藥噴到蟲身上那你就想的太樂觀了,因為害蟲具有隱蔽性,打藥很少能噴到身上,觸殺就是噴到樹體表面葡萄表面,噴到昆蟲活動的場所上,昆蟲身上蹭上藥,所以觸殺觸殺,一定要噴的均勻周到,葉片正面背面都噴到。菊酯類殺蟲譜廣,是以速效性見稱的,但是沒有內吸活性,不能內吸,進一步強調用藥質量,必須面面俱到。
還有菊酯類殺蟲效果受溫度影響小。有些朋友查書會看到一些名詞,正溫效效應和負溫效效應,什么意思呢,正溫效效應通俗的說,殺蟲效果受溫度影響,溫度越高效果越好,絕大多數農藥都是正溫效效應,但菊酯類比較例外,絕大部分菊酯類受溫度影響不大,哪怕在低溫下使用了,他的效果也都能保證。
菊酯類成分對皮膚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特別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刺激最為強烈,因此使用這些成分的產品,就安排工人做好防護,尤其高溫的時候干脆就別用了,園子大了要找工人干活,工人呢溫度高本來打藥就難受,你給他配的藥讓他越打越難受,就別指望他好好給你打。因此我們不僅要考慮效果。聯(lián)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對害螨都有控制作用,但是甲氰菊酯性價比趕不上聯(lián)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北方還是建議聯(lián)苯菊酯多用,聯(lián)苯菊酯既能殺蟲也能控螨,第二個對皮膚的刺激也比高效氯氟氰菊酯弱的多。這幾個成分在田間使用歷史都是二三十年了,最年輕的市場上也已經十四五年了,因此抗性都是存在的。所以具體使用效果,單獨使用效果都一般,一是受制于抗性,一是受制于只能單純發(fā)揮觸殺功能,受制于作用方式的問題。單用效果真一般,因此我們都把菊酯類和其他成分搭配使用。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殺蟲速效型,特別目前我們防治小蟲的時候,像防治薊馬,白粉虱,我們搭配一個新煙堿類成分,再加一個菊酯類,來增強防治速度。
新煙堿類成分是目前防治葡萄園各類吸汁型害蟲,如蚜蟲、綠盲蝽、白粉虱、蚧殼蟲、薊馬,至今為止新煙堿類仍然是主流成分。目前經歷三代,第一代是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第二代噻蟲啉、噻蟲嗪、噻蟲胺,第三代呋蟲胺等。
雖然我們農藥科學上把它劃分為三代,但是他不是代數越高活性越高,新煙堿類成分在具體使用中,不同成分的區(qū)別真不大,他的區(qū)別是持效性越來越好,對環(huán)境越來越友好,越來越安全。吡蟲啉能打住噻蟲嗪也能打住,吡蟲啉打不住噻蟲嗪也不一定好多少,因為同一大類成分,抗性要產生都產生了,也不要覺得越往后成本越高,也不一定,現在噻蟲嗪比吡蟲啉原藥成本還要低些。新煙堿類成分普遍具有內吸活性,內吸活性總是產生錯誤的認識,是不是噴藥可以粗糙一些?內吸傳導指的是,你把藥處理在枝條上,向梢頭轉移,藥處理在葉柄上,藥可以向葉尖轉移,隨著水分的蒸發(fā),內吸傳導都是向頂傳導。不存在藥用在葉片上,藥順著枝條在回到其他葉片上,不存在??砂l(fā)揮觸殺及胃毒,但是有兩個缺陷,一對光線不穩(wěn)定,強光照下,分解快比較快,直接影響防效和持效期。很多農藥對光線都不穩(wěn)定,我們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光敏性成分,就是對光線不穩(wěn)定。尤其是吡蟲啉,大家也要注意光線強度的問題。第二個溫度問題,就是溫度越高效果越好,最明顯就是啶蟲脒。這就是我強調的把菊酯類和新煙堿類混用,菊酯類的效果不受溫度影響。
不同的新煙堿類成分功能上有一點的差距的,噻蟲啉主要用于林業(yè)系統(tǒng)防治天牛的,農藥上登記防治天牛的。這說明這個成分對天牛的活性比較高,葡萄園里也是有天牛的,天牛往主蔓主干鉆蛀的,這種就可以用噻蟲啉。
烯啶蟲胺見效快,但是有個缺陷,在水中很不穩(wěn)定,在水中的分解是非??斓?。所以大家選用的時候最好選用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千萬不要用懸浮劑或是水劑。這個成本也不高,速效性也特別好,只不過買的時候要注意制劑種類要選擇。
噻蟲嗪2010-2012年專利過期,目前實際用出來可能比吡蟲啉還要便宜,特點是持效期長,但見效緩慢,經常有人反應,兩三天還看不到效果,田間實驗報告6-7天才見效,必須提前使用或搭配速效性成分使用。一般常見的就是和菊酯類混用。先正達阿立卡,就是是噻蟲嗪做成懸浮劑,菊酯類做成膠囊懸浮劑。所以把成分膠囊化是延長持效期,降低對人的刺激。
噻蟲胺、呋蟲胺進入較晚,持效期更長,使用成本高,一般情況沒必要用的,除非是老的實在不行了,再拿這些新的高價的用一下。
與其換成呋蟲胺你還不如換成螺蟲乙酯,當年這個是防治白粉虱,薊馬的王牌藥。螺蟲乙酯主要用于防治抗性較高的白粉虱、薊馬,很多地方呢目前主要用于防治蚧殼蟲。使用成本高昂,多在新煙堿類防治失敗時,作為升級備用藥劑。他是以活性高、抗性低、和持效久著稱,也有一個問題速效性差,但是2、3天也有一個不錯的效果了,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提前使用。北方防治如果嚴重了,你再把它打下去,你每年春天白粉虱沒出現你提前用一遍,可能整個春天或是全年都沒有白粉虱。秋天你不要等著葉片黑乎乎一片再用,秋天溫度低了以后,提前把它用上,一遍基本保證整個秋季沒有白粉虱發(fā)生。防治蚧殼蟲可在坐果后重點噴施果穗,或在果袋內見蟲后全園噴霧。
至于抗生素型殺蟲劑,目前常見的天然的微生物發(fā)酵的,就是通過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具有殺蟲效果的成分,主要成分有阿維菌素、甲維鹽、乙基多殺菌素等。
但是我們人類為了進一步提升他的效果就是阿維菌素在結構上進行優(yōu)化,有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阿維菌素主要用于防治害螨,當然也可搭配用藥防治薊馬;一般情況我們防治薊馬都有加個阿維菌素。甲維鹽主要用于防治葉蛾類害蟲,斜紋夜蛾、甜菜葉蛾、透翅蛾等,在抗性不嚴重的地區(qū),基本上都能防的住的。
乙基多殺菌素是使用成本非常高的,至今沒有國產化,但是就是最好防治薊馬、小菜蛾的成分;同時對果食蠅也是有效果的,成本非常高,同時給大家一個啟示,物理防治。防蟲板,黃色防白粉虱是很好的,藍色的防薊馬也是不錯的,有人反應掛著但是沒死幾個蟲,就是高度有問題,一般高度要掛的和葉幕持平,就是離葉片越近效果越好。
抗生素殺蟲效果普遍受溫度影響,溫度越高,效果好,同時對空氣中負氧離子較敏感。什么叫負氧離子呢,就是空氣中的氧氣在強紫外線的刺激下會變成負氧,一般清晨和中午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是比較高的,這種抗生素殺蟲劑雖然中午沒人用藥,但是大家清晨用效果也比較好。
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是一類通過干擾、破壞昆蟲生長發(fā)育,進而導致昆蟲死亡的一類藥劑。昆蟲是要蛻皮的,每蛻皮加一齡,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就是抑制昆蟲脫皮,讓它憋死。還有一類呢促進它蛻皮,讓他體液流失感染死亡的,因此這兩類千萬不能放在一塊用。帶脲字的和帶酰肼的不能放在一塊用。這類成分對環(huán)境友好、持效期長,抗性產生速度相對慢,小菜蛾很多藥都打不住了,但是甲氧蟲酰肼好歹還是有效果的,但普遍存在速效性差的問題,它是影響昆蟲正常發(fā)育死亡的,注定決定了不像菊酯類噴上就死。以往在葡萄上用量極少,現由于防治蚧殼蟲及斜紋夜蛾、甜菜葉蛾等需要。
噻嗪酮內吸性好,持效期長,在葡萄上可主要用于防治蚧殼蟲,在已經發(fā)生蚧殼蟲的園區(qū),需要與噻蟲嗪、菊酯類成分復配,在葡萄套袋前連續(xù)兩到三次,全園噴施。
葡萄上的鱗翅目害蟲,南方多是從蔬菜田轉移至葡萄的,滅幼脲、殺鈴脲等成分在蔬菜上使用多年,抗性是有的,要不有點效果要不防治效果不佳,目前僅甲氧蟲酰肼仍在蔬菜田使用,也可用于防治葡萄抗性甜菜葉蛾、斜紋夜蛾。防治小菜蛾,最好與乙基多殺菌素復配。
殺螨劑種類豐富,常見殺螨劑有阿維菌素、噠螨靈、三唑錫、苯丁錫、噻螨酮、四螨嗪等。雖然種類這么多,不同殺螨劑作用方式存在較大區(qū)別,但是葡萄園里用的不多。
比如噻螨酮、四螨嗪以殺卵為主,多用于清園,葡萄上大部分是以成螨越冬的,基本沒有在樹上以卵越冬的害螨,因此大家就不用浪費錢了。
噠螨靈又能殺螨又能殺卵,但是效果非常差,因為抗性非常嚴重。
三唑錫是比較好的殺螨劑,既能殺卵也能殺夏螨,很多地方二斑葉螨抗性非常嚴重的,三唑錫好歹還能防的住,但是需要注意一條三唑錫低溫下存在藥害風險的,因此大家春季謹慎使用。所以在葡萄園用的并不多。
阿維菌素雖說見效最快,但是目前抗性較重,需加量使用,大家看農藥標簽,1.8就能到2500-3000倍,這個倍數是20年前的,現在就是800倍左右了。為了避免對果粉的影響,要不選擇水乳劑要么選擇膠囊劑,且持效期較短,最好在萌芽后連續(xù)使用,殺滅越冬害螨。
目前大家想高效的簡單的防止害螨,建議用螺螨酯、乙螨唑。這兩個成分是當前持效期最長的殺螨劑,一般持效期基本可兩個月左右。在柑橘上那么復雜的害螨環(huán)境,剛推出的時候持效期真能到達40來天。這兩個成分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顯著,內吸效果好,活性高,持效期長,但是速效性非常差,這類成分,仍然是既能殺螨又能殺卵,但是整體以殺卵為主。如果你想全年一遍過,最好在萌芽后,害螨還沒有發(fā)生時提前使用沒什么大問題。如果你用的時候害螨已經發(fā)生時,就有必要和阿維菌素混合使用。
但是我個人建議,還是使用持效期比較長的藥,螺蟲乙酯,螺螨酯,乙螨唑。防治白粉虱,防治害螨,萌芽后春季用一遍,全年都控制的很好,何樂不為,雖說單次用藥比較貴,但是你畢竟減少了用藥次數,節(jié)約人工成本,畢竟及時把害蟲控制住了,避免了害蟲的損失。
希望今天簡單的介紹,對各位的生產經營有所幫助,尤其已經促早的朋友已經進入防治白粉虱防治害螨的關鍵期了,希望對大家選擇農藥有所幫助 ,謝謝各位。
作者:李春雨
另外,我們還邀請到董放老師今晚8點,為大家直播講課,感興趣的可以
點擊陽光玫瑰和巨峰春季管理要點-191現場直播觀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