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條件不好,幾乎每天吃著相同的飯菜,雖然我們四川也屬于西南方向,早上和中午都是以大米飯為主,然而晚上卻是清一色的面食,只是不像北方早中晚都是以面食為主罷了,那時候家里窮,吃掛面的時候都很少,因為掛面要錢,那時有專業(yè)的掛面戶,掛一次面條收費也就2元錢,可對于那時經濟條件,父母還是舍不得。
于是,很多家庭都和我們有一樣的想法,晚上就用面粉自己做面條,就是搟面,或者是就做我今天分享的這種做法,就是麻煩一點,那時不用打工,一家都有時間,圍在一起齊力動手,也挺快的。如今條件好了,多年沒有吃到這種做法了,可我很多時候都會懷戀這樣的農村美食,覺得在外面也沒有吃出那樣的味兒,于是決定自己動手來做,總覺得那時候的這種做法很好吃,有狼吞虎咽的食欲感,為什么不自己動手做呢,對吧,網友們!
我不知道這道美食的書面語該怎么稱呼,只記得我們農村都叫它“面疙瘩”,喜歡或好奇的網友不妨也來試試做吧,下面看看我的詳細做法。今天我加以西紅柿作為配菜,就給它取名叫“西紅柿面疙瘩”吧。
【西紅柿面疙瘩】
準備材料:西紅柿2個,面粉200克,鹽,菜籽油,花椒面,醬油,姜蒜。
制作步驟:
1.把姜蒜,西紅柿摘洗干凈,姜蒜切碎末,西紅柿切片,面粉用一個小盆先少加一點水,用筷子攪拌,如果太干,攪拌不動或者攪拌面粉與面粉之間還不能粘在一起,說明水太少,就再加一點水,如此反復幾次,千萬不要加多了,水要是加多了就沒法做了,加多少水合適呢,一邊攪拌一邊觀察,直到面粉攪拌成糊狀備用。
2.鍋置火上,倒入適量菜籽油加熱,先爆香姜蒜,再下入西紅柿片,一邊翻炒,一邊用鍋鏟按壓西紅柿,讓西紅柿炒成汁,加入半勺花椒面,適量鹽,醬油少許翻炒一下。
3.然后加入一小盆清水燒開,把調好的面粉糊用一只筷子在小盆邊搟成條下鍋。
4.等面粉條全部下鍋后,煮2分鐘,一邊煮一邊用鍋鏟在鍋底鏟一下,以免面粉條粘在鍋底,等看到面粉條全部浮出水面就煮熟了,盛出即可食用。
本文首圖成品圖,大家看到的面粉條比較少,湯比較多,因為我也多年沒有做這道面了,我一個人餐放的是我們平常那種小湯勺,放了兩勺面粉,喜歡的網友做的話,如果不想湯太多,可以放3勺或4勺面粉,不過,你按我說的方法做,雖然湯多,但是挺好喝的,這么一盆我一點沒剩,全喝了。
喜歡美食的網友,就點個贊,收藏、轉發(fā)一下吧!也歡迎您在評論區(qū)發(fā)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菜園子美食,每天都會發(fā)布家常原創(chuàng)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