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采集的艾葉、花朵曬干后;用木棍槌成絨狀(不槌斷艾葉),清除雜質(zhì)及土石等物,再用點(diǎn)燃的等題或后古特獎(jiǎng)若枝條輕輕燒燒艾繳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絨變成墨綠色。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噴灑麝香水,曬干后槌成易燃艾絨,包入紙中搓卷成粗細(xì)不等的艾條。根據(jù)用處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頭尖底圓、易于放置和燃燒的艾炷。
艾柱手工制作方法:
一般用手捻。取純凈陳久的艾絨置于左手食指指腹上,用左手及右手的拇、食四指邊捏邊旋轉(zhuǎn),令其緊實(shí),捏成上尖下平的三棱形小體,不但放置方便,而且燃燒時(shí)火力由弱到強(qiáng),患者易于耐受。手工制作艾絨要求搓捻緊實(shí),耐燃而不易爆。大致的型號(hào)分為小艾柱:麥粒大?。恢邪喊虢貤椇舜笮?;大艾柱:半截橄欖大小。
艾灸分為艾柱灸、艾條灸、溫針灸和溫灸器灸。
艾條制作方法: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后將其置于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卷成圓柱形,最后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shí),即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條。
溫針灸操作方法:
先取長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在留針過程中,于針柄上或裹以純艾絨的艾團(tuán),或取約2 cm長之艾條一段,套在針柄之上,無論艾團(tuán)、艾條段,均應(yīng)距皮膚2~3cm,再從其下端點(diǎn)燃施灸。在燃燒過程中,如患者覺灼燙難忍,可在該穴區(qū)置一硬紙片,以稍減火力。每次如用艾團(tuán)可灸3~4壯,艾條段則只須1~2壯。
溫灸器一般可以去醫(yī)療器械商店購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