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縱51.5 厘米,橫1191.5 厘米,構思周密、色彩絢麗、筆法精細,表現(xiàn)出江山浩淼的開闊氣勢。在這個長卷里,內容豐富、氣象萬千。畫出了祖國錦繡千里江山的宏偉艷麗景色?!爱嬛腥f峰千壑,星列棋布,大小高平、重重疊疊、浸于大江之中,或大江曠遠,水天相接;或汀渚綿延,或群峰聳立;或長橋如帶;或嶠嶺重疊,鉤連縹緲而去,或一山孤處;或大山堂堂高峙,眾多風阜林壑分布其次;或磅礴;或渾厚;或雄豪;或聳拔……總之,場面浩大,景物繁多,前無古人?!狈从沉怂未嗑G山水畫的高超水平。在拖尾中金溥光跋此圖“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氣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江山秋色圖局部
萬松金闕圖局部
“宋代的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標志著我國中古時期繪畫高峰的出現(xiàn)。” 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20 世紀40 年代指出: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著名的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更是認為: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 宋代是中國畫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青綠山水畫在走過了晚唐和五代的低迷之后在宋代的中后期實現(xiàn)了它的復興并走上頂峰的時代。宋代青綠山水畫發(fā)展和興盛是在復古的思潮下對唐代青綠山水的回顧,而五代以來的筆墨技法成果卻豐富了青綠山水畫的造型手段,使青綠山水畫擺脫了魏晉隋唐時裝飾性描繪,把自顧愷之到李思訓、李昭道那里尚不十分完善的青綠山水畫推向一個十分成熟的高峰。創(chuàng)造出既有真山真水的真實之感,又富麗精工的青綠山水畫的成熟形式,從而形成了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主要特征。產生了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明人舊題為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以及趙伯骕的《萬松金闕圖》以及《云山殿閣圖》《澄江碧岫圖》《江天春色圖》《曲院蓮香圖》等杰出的青綠山水作品。這些杰作充分表現(xiàn)出宋代院體青綠山水畫獨特的魅力,使中國畫“色彩美”的傳統(tǒng)和工細重彩的樣式在唐代“二李”的基礎得到了較大的繼承和發(fā)展。它們繼承發(fā)揚唐以來青綠一格的經典,技法上大大拓展了唐人“筆法”(限于勾勒成山、平涂石色的畫法是晉唐以來青綠一派的風格),使青綠山水畫得以復興,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并一直影響著后代青綠山水的發(fā)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復古思想的產生,是社會現(xiàn)狀的反應和要求,借復古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以復古為革新”,是文學、哲學、藝術上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其用意是用復古的手段或名義以達到當前文化的新生和再生。在文學上,宋初的詩文沿襲唐末五代的風氣,文弱纖細,有萎靡風氣,于是有文學復古運動,文學復古運動的領袖們提倡學習韓愈,再上追孔孟。到宋代中期,以歐陽修為首,在宋初的基礎上又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古文運動,得到了廣泛的響應。之后,蘇軾、蘇轍、黃庭堅等人,都成為文學復古運動的中心力量。文學的復古運動取得蓬勃的發(fā)展對宋代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同樣對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同樣的,青綠山水畫的復興,也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產生的。水墨山水畫自唐代創(chuàng)立以來,從五代至北宋前期,一直處于主導地位,這個時期,產生了像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為代表的山水畫家,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和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方法,并影響到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寬、郭熙等山水名家。而專攻青綠的畫家卻寥寥無幾,有些畫家雖作青綠,但也只不過是水墨山水之余偶作之,其發(fā)展受到抑制?!缎彤嬜V》曾這樣編撰:“駙馬李瑋,平生喜吟詩,才思敏妙,又能章草、飛白、散隸,皆為仁祖所知……故不事丹青,而率意于水墨耳?!薄拔耐?,字與可……或喜作古槎老樹,淡墨一掃,雖丹青家極毫楮之妙者形容所不能及也。”《宣和畫譜》中又說到“畫家止以著色山水譽董源,謂景物繁富,宛然有李思訓風格。今考元所畫信然。蓋當時著色山水未多,能仿思訓者亦少”。這反映了在這個時期,青綠著色山水畫在畫壇受到冷落的現(xiàn)實。
從宋哲宗開始,為了改變了水墨山水畫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宮廷所提倡的“復古”成為當時的主流形態(tài)。哲宗時期,一切都要用古禮,在藝術欣賞上,同樣崇古,“好古圖”。“古”即是晉唐畫風,就是青綠山水或著色山水,“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色彩濃麗的繪畫風格。在復古的風氣下,畫家學古不學今,皆以復古為榮,直接向晉唐學習?!霸趶凸诺娘L氣下,畫家們學古不學今,拋棄了郭熙,上追范寬、荊浩、王維,還不肯止,直追到李思訓,非‘大青綠’謂古也”。這個階段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關鍵性階段,它在繼承唐李思訓著色山水畫傳統(tǒng)四百多年以后發(fā)展起來的。經過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努力,青綠山水畫迎來了自己再次復興,并在原來李思訓的基礎上大大豐富了。產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山水畫家,駙馬王洗和宗室趙令稚、王希孟、李唐、趙伯駒是宋代青綠山水畫復興中重要的畫家。同時,涌現(xiàn)出了很多著名的青綠山水畫作品?!霸诂F(xiàn)存的畫跡中,屬于哲宗朝之后的北宋山水畫,幾乎都是大青綠山水畫。王希孟的《千里江山》、佚名的《江山秋色》乃為常人所知。還有《萬壑松風圖》《長夏江寺圖》《江山小景圖》等,皆著色山水,而非水墨山水,乃為明證”??梢姰敃r青綠畫法為時人所尚,視著色山水為高古。宋代的復古,為宋代的青綠山水畫增添了光輝。而《千里江山圖》是其中青綠山水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
宋徽宗時期的畫院學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標志著青綠山水畫在唐代“二李”之后的一個新的高峰。王希孟,他的確切生卒年月無從考證,他的全部文字資料,則是《千里江山圖》后紙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蔡京跋文: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shù)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載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這是《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的全部資料。我們從中可得知:王希孟是宋徽宗畫院中的一個畫徒,并得到宋徽宗的親自指點,十八歲的時候就畫出這幅《千里江山圖》?!吨袊嬋贰分性@樣記“徽宗嗜畫尤篤……亦以蔡京等希旨奉迎,使帝心別有所用,不遑顧及政事,而已得乘機竊權;故廣征名畫,力加激揚,以投帝意,帝甚惑焉?!辈叹┑念}跋是有許多阿諛奉承的成分在里面,我們看:剛開始王希孟是“未甚工”而宋徽宗的獨具慧眼覺得他有天資“知其性可教”,不到半年的時間,畫出了《千里江山圖》,宋徽宗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但我們不妨試想一下,這一幅近十二米的長卷,重彩青綠,畫法極為工細,怕也不是半年就可以成就的。退一步,即使不到半年就能畫成這樣規(guī)模的重彩青綠山水,宋徽宗“不逾半歲”的“誨諭”和親授其法,也不可能將“未甚工”的王希孟調教得出奇的工致。由此,我們就可以推知:王希孟本來就畫得十分出色,應是一位少年天才,十幾歲時王希孟作為學生畫徒,被召入禁中文書庫,在畫院中,豐富的收藏、優(yōu)越的創(chuàng)作條件,他的才氣也得到的施展和肯定。
青綠山水畫的復興在宋代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是精神文化的需要,而物質材料的豐富又為其復興提供了基礎。
1.經濟發(fā)展宋初,出現(xiàn)了新的政治局面,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的混亂狀態(tài),天下基本歸于統(tǒng)一。國內局勢比較安定,朝廷內部比較平穩(wěn)。“趙宋王朝建立之后,為了恢復生產和發(fā)展經濟,采用了一些有助于農業(yè)生產的措施,廢除了許多苛捐雜稅,五代的荒蕪景象,漸漸變?yōu)榉睒s,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達,工商業(yè)也空前發(fā)展,手工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薄坝谑切∩倘撕褪止I(yè)者被吸引來了商業(yè)重地的大城市中來,形成了廣大的市民階層”。人們的審美要求也隨著城市經濟的發(fā)展而日益豐富多樣。同時,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一些地主、富商等階層,對繪畫的需求大量增加,書畫已成為大眾所好,《中國畫全史》中記載,“且當時一般人民,對于山水若有偏好,凡婦人服飾及琵琶箏面,往往畫山水小景,其概可知矣”,足見當時對山水畫的喜愛。人們的對山水繪畫的要求也不能滿足于單一的水墨山水形式,畫院內外已進入多樣化發(fā)展的局面。越來越多的畫家開始對水墨畫以外畫種的關注。北宋后期院體青綠山水畫的興起,是北宋后期山水畫發(fā)展多樣性的表現(xiàn),是滿足人們對山水畫審美的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2. 畫院繁榮兩宋是中國美術史上宮廷繪畫的鼎盛期間,畫院規(guī)模宏大,建制齊備,創(chuàng)作力量雄厚?!凹八?,畫院規(guī)模益宏。開國之初,即置翰林圖畫院,羅致天下藝士,優(yōu)加祿養(yǎng),視其才能,授以待詔、祗候、藝學、畫學正、學生、供奉等職。且太祖、太宗,次弟來西蜀、下南唐,凡號稱五代圖畫之府,所有珍藏之名畫,多被收入御府;其待詔、祗候之名手,多被召入畫院;如郭忠恕自周往,而為國子監(jiān)主簿,高文進自蜀往,董羽自南唐往,并為翰林院待詔;此外為祗候、為藝學者,不可指數(shù)”。翰林圖畫院是在西蜀、南唐畫院的基礎上建立的,當時,五代各國的畫院的畫家有相當一部分匯集在這里,并任要職,可謂人才濟濟。另外,畫院還極力尋訪和收藏歷代的書畫名跡: “從太宗皇帝開始,詔今開下郡縣搜求前代墨跡圖畫,在崇文院中堂置秘閣,珍藏古今名筆,淳化年間,興建天章、龍圖、寶文三閣,后苑還有書庫,分存內府書畫。每年夏天曬畫,都召集近臣宴集觀賞,一進之在盛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興繁盛?!?可見畫院收藏之豐富。畫院的興盛、完善,為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使南北各畫派的融合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基礎,造就了諸多優(yōu)秀的畫家也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為青綠山水的復興創(chuàng)造了條件。
3. 帝王的倡導最高統(tǒng)治者的藝術興趣和對藝術創(chuàng)作傾向的提倡,對宋代青綠山水的復興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許多有成就畫家都是來于皇族的宗室,如王詵、“二趙”等,而且宋代的大多帝王都是繪畫的好手,如北宋的仁宗、神宗、徽宗,南宋的高宗、光宗、寧宗等。 “徽宗嗜畫尤篤,其于圖畫,獎勵不遺余力……而真宗、而仁宗、而神宗,皆以好鑒藏故……高宗書畫皆妙,作人物山水竹木,皆有天趣。” 可見,宋代皇帝都對繪畫有濃厚興趣。特別是北宋徽宗,他以皇帝的身份,親自領導翰林畫院,畫家備受禮遇,畫事興盛,盛況空前。由于畫院服務于宮廷,所以,宮廷的審美取向很容易對宮廷畫家的創(chuàng)作形成導向作用,畫院畫家的創(chuàng)作作品就必須投合皇族的情趣,按皇室的旨意創(chuàng)作?!懂嬂^》卷十里記載: “圖畫院,四方召試者源源而來,多不合而去者,蓋一時所尚,專以形似,茍有自事,不免放逸,則謂不合法度?;驘o師承,故所作止于眾工之事,不能高也?!?所謂“合法度”,也包括合于皇室的“法度”。畫院畫家創(chuàng)作甚至要先呈稿,經皇帝審核后,才能落筆。于是,皇帝倡導復古,所以畫家皆以復古為榮,紛紛回歸晉唐風格,也就使青綠山水畫得以復興。
4.繪畫材料的豐富宋代中國繪畫顏料的制作方式,在色彩運用中被不斷的篩選,隨著不斷的演進過程,顏料品種日益增多,礦物顏料運用得到了推廣,顏料的制作水平都站在歷史的一個新的高度。這一點,從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我們就可以得到證實:畫面中的石青、石綠歷經千年猶煥爛如新,令人興嘆。同樣的,這一時期,植物色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植物色親水性強,具有透明性、流動性和滲透性,既可以和墨一起用,也可以當顏色單獨使用,呈現(xiàn)出“雅”、“淡”、“清”的韻味。它的這種特性,受到了畫家們的極大愛戴。宋代的山水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植物色的運用。此外,人們對膠的使用也更加講究,膠液使用得當,使顏料緊緊附在絹帛上,歷經千年而不脫落,色澤還很鮮艷。這一時期繪畫顏色的用色特點是:植物色、礦物色、早期的化學合成顏色交錯使用,如將胭脂染在朱砂上強化紅的效果,藤黃罩在石綠上使之變?yōu)槟劬G等。這種礦物色、植物色的交復使用,產生了間色、再間色,并幾經創(chuàng)造,產生了礦物色間的調合、植物色間的調合以及不同材質間的復合,結束了過去石色單用的歷史。間色的發(fā)展,大大增多的顏色的品種,成為宋代繪畫絢麗多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代的青綠山水畫繼承了魏晉至隋唐時期色彩繪畫的體系,并在水墨急劇發(fā)展的繪畫背景下,將青綠山水畫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它是一種對傳統(tǒng)資源的重新發(fā)掘和重新組合的過程,將“色彩”與“水墨”進行結合,這也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主要特征?!肚Ю锝綀D》的出現(xiàn),成為宋代青綠山水畫最閃光的一筆,它也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特征的見證者,在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晉唐那絢爛明艷、金碧輝煌的色彩;同時也感受到五代以來筆墨的滲透與交融;那浩如煙海、一目千里的構圖,既有氣吞山河、縱覽天下的氣概,也有著輝煌之后,回歸平淡天真的祥和;那些富于生活意味的描寫與刻畫,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是詩意的情懷與理想,體現(xiàn)著時代的審美思想。宋代青綠山水畫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及各種豐富的繪畫語言樣式,又為元以后的色彩繪畫所繼承和發(fā)展,對后世產生影響重大。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最終創(chuàng)作成功,使青綠山水畫在畫壇受到冷落的局面情況下再度得到重視,為青綠山水畫的復興登上了高峰,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帝王對金碧山水畫賦予“富麗堂皇”審美理想的追求?!肚Ю锝綀D》這幅作品通過蔡京的題字(政和三年題跋),后經過梁清標的修復,被收入《石渠寶笈》,后經乾隆在卷首題跋詩一闋,從此確立了國寶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