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周朝武則天時期涼州神鳥縣界的吐谷渾涼州大可汗陵慕容智墓志釋讀

文章撰寫:獨孤神威(慕容袁明)

時間背景:649年-691年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李世民病危。臨終前,他召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讓他們輔佐太子治聽政。是月,太宗病逝于翠微宮含風殿。太子即位,是為高宗。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工,諸王為都督、刺史者,并聽來京奔喪。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來朝貢者數(shù)百人,聞喪皆慟哭,翦發(fā)、剺面、割耳,流血灑地。八月,葬太宗于昭陵,謚文皇帝。阿史那社爾、武威郡契苾何力請殺身殉葬,未獲準。被擒蠻夷君長頡利等十四人的石像被列在北司馬門內(nèi)。同年慕容智出生。

周朝 荒帷中來自印度的裝飾大象圖

唐朝永徽元年(650年)05月,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文成公主夫)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孫為贊普,贊普幼弱,政事皆決于國相祿東贊,祿東贊性明達嚴正,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強大,威服氐羌,皆出其謀。

唐朝永徽二年(651年)春,高宗派通事舍人橋?qū)毭髑叭嵛俊YR魯?shù)拈L子至運曾來到唐都宿衛(wèi),不久便返回,唐朝拜他為右驍衛(wèi)中郎將。至運勸說父親率眾向西攻乙毗射匱可汗,兼并射匱的部眾,在雙河和千泉建立牙帳,自稱沙缽羅可汗。

周朝 慕容智墓葬

唐朝永徽三年(652年)六月,唐高宗派崔敦禮率并、汾等地唐軍赴茂州,收薛延陀余眾渡過黃河,設祁連州以安置薛延陀,置祁連州安置吐谷渾眾。

唐朝永徽四年(653年),鄭仁泰授銀青光祿大夫、靈鹽二州都督,駐守西部邊疆。顯慶二年,鄭仁泰入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帶領薛仁貴討平鐵勒九部,抵御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授涼州都督,接應吐谷渾慕容諾曷缽,防備吐蕃。

周朝 涼州神鳥縣大可汗陵

唐朝永徽五年(654年)4月,高宗幸麟游之萬年宮,初三夜,大雨,山洪暴發(fā),沖玄武門,宿衛(wèi)士皆走散,右領軍郎將薛仁貴曰:“安有宿衛(wèi)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門桄大呼以警宮內(nèi),高宗乘黑起床立即攀登高處,俄而水入寢殿,水溺衛(wèi)士及麟游縣民,死者三千余人。

唐朝永徽六年(655)9月,唐高宗幾次召見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寧等人,同他們商量廢后的事。最后,高宗詢問李勣,李勣不置可否,只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遂決定廢掉王皇后。十月,高宗不顧大臣長孫無忌等的強烈反對,廢掉皇后王氏和淑妃蕭氏。

周朝 慕容智墓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5月,高宗派程知節(jié)出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顯慶元年(六五六)八月,程知節(jié)大破西突厥歌邏祿、處月、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殺敵三萬多人。12月,前軍蘇定方又大敗鼠尼施部,獲馬匹及武器不可勝數(shù)。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功,矯詔收兵,未乘勝追擊。王文度被除名,程知節(jié)減死免官。

唐朝顯慶二年(657年)閏正月,高宗命蘇定方率唐兵及回紇兵從北道出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命太宗時率眾歸附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彌射與阿史那步真二人從南道率舊眾出擊。蘇定方先破處木昆部,俘獲一萬多帳。繼至曳至河西,同沙缽羅率領的十萬大軍交戰(zhàn),大敗沙缽羅,斬殺、俘獲幾萬人。

周朝 慕容智墓

唐朝顯慶二年(657年)冬,蘇定方率唐軍擊敗西突厥沙缽羅可汗,沙缽羅至石國,被其國人執(zhí)送唐將蕭嗣業(yè),后又送至長安。高宗赦免其死,將其部落分為六都督府,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至波斯,皆隸屬于安西都護府。第二年,賀魯卒,將其葬于頡利墓側(cè)。

唐朝顯慶三年(658年),置興昔州、興昔都督府,隸于涼州中都督府,興昔都督府是為涼州境內(nèi)突厥人所置的羈縻府州,興昔的名號與興昔亡可汗有關,西突厥汗國亡后,唐朝于其地設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左衛(wèi)大將軍、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統(tǒng)轄咄陸五部,而后內(nèi)附武威郡。

周朝 五個大都督府

唐朝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洛陽人李奉節(jié)報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jiān)察御史李巢結(jié)為朋黨。許敬宗趁機誣告長孫無忌等謀反。高宗下詔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及封邑,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許敬宗又奏褚遂良、柳奭、韓瑗、于志寧與長孫無忌同謀,下詔追削褚遂良的官爵,柳奭、韓璦被除名,于志寧免官。

周朝 吐谷渾陵區(qū)殉葬坑

唐朝顯慶四年(659年)七月,因廢立皇后事,武后非常痛恨長孫無忌,對于志寧在這一問題上的中立態(tài)度,武后也不高興,便命令許敬宗尋機誣陷二人。高宗命李勣、許敬宗等審查長孫無忌謀反之事,許敬宗派人到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縊。高宗下詔將柳奭、韓璦斬首。被株連的人極多。至此,功臣多得罪,朝政歸于武后。

唐朝顯慶五年(660年)正月,高宗和武后幸并州(今山西文水人)。四月,武后在朝堂宴請親戚故舊。在內(nèi)殿招待婦女,宴后分別進行賞賜。高宗下詔,并州八十以上的婦人都版授為郡君。

吐谷渾故地

唐朝顯慶五年(660年)十二月,唐左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左驍衛(wèi)將軍劉伯英,蒲州刺史程名振分道擊高麗。十月,武威郡契苾何力在鴨綠水敗高麗,殺敵三萬多人。正趕上高宗下詔班師,契苾何力返回。龍朔二年(662年)二月,龐孝泰在蛇水與高麗激戰(zhàn),龐孝泰兵敗戰(zhàn)死。蘇定方久圍平壤城而又攻不下,便解圍而還。

唐朝龍朔元年(661年)六月,唐政府以吐火羅、厭噠、罽賓、波斯、訶達羅支、解蘇、骨咄施、帆延、石汗那、護時犍、怛沒、烏拉喝、多勒建、俱蜜、護蜜多、久越得犍等十六國地設置八個都督府、七十六州。龍朔元年時,波斯王卑路斯派使者到唐求援,說明其國經(jīng)常被大食侵擾,請?zhí)瞥l(fā)兵求援。恰好當時高宗派王名遠到西域,便在波斯設置都護府,任命波斯王卑路斯為都督。

祁連山?jīng)鲋荻?/p>

唐朝龍朔二年(662年)三月,思結(jié)、多濫葛等鐵勒部皆降唐。鄭仁泰縱兵大掠之。鐵勒各部帥又都遠逃,將軍楊志追擊,被虜打敗。鄭仁泰為奪取敵軍的輜重,度過大漠,到仙萼河(今外蒙古色楞格河),糧食吃盡才回軍。又遇大風雪,戰(zhàn)士死亡十之八九。高宗怒以仁泰、仁貴等誅殺已降,不計資糧,雖有所得,不補所失,詔以功贖罪不予獎賞。詔另以契苾何力為鐵勒道安撫使,前往鐵勒九姓部落,赦兵將罪,罪在酋長,眾皆大喜,鐵勒各部便將葉護、設、特勒等二百多人抓起,送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將他們斬殺。鐵勒九姓遂定。

唐朝龍朔三年(663年),吐蕃占吐谷渾之地,遣使言吐谷渾之罪,唐高宗遣使降璽書斥之,665年,正月,吐蕃又遣使入朝,請與吐谷渾復修和好,并請在河源赤水(今青海扎陵湖以西)放牧畜群。赤水本吐谷渾之地,吐蕃之請,表面為和親,實則要求唐朝承認其對吐谷渾的兼并,因此,高宗不允吐蕃之請。

祁連山武威市天祝段

唐朝麟德元年(664年),高宗為之廢朝數(shù)日。前后五下敕書經(jīng)營喪事。斂以金棺銀槨。葬日,長安及各州五百里內(nèi)送者百余萬人,以繪采三千匹,結(jié)成涅槃、與以載柩。是日宿于墓所者三萬余人。后劉軻復為撰碑,稱“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

唐朝乾封元年(666年)正月,敕兗州(今山東)置紫云、仙鶴、萬歲三觀,及封巒、非煙、重輪三寺。又詔天下諸州置觀、寺各一所,各度七人。其在位期間,約有寺院四千所,僧尼六萬人。

北周李賢墓出土銀壺

唐朝乾封元年(666年)五月,唐封吐谷渾可汗慕容諾曷缽為青海國王。吐蕃滅吐谷渾,占領青海,領土與唐朝領土直接相連,唐朝在西域、河西、隴右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唐廷日益不安,謀以武力迫吐蕃退出所據(jù)吐谷渾之地,扶助吐谷渾復國歸故里,成為唐之屏障,遂有此封,以示擊吐蕃,助吐谷渾復國之決心。

唐朝乾封元年(666年),噶爾·東贊在從吐谷渾故地返回邏些城,不幸途中染疾。乾封二年(667年),噶爾·東贊病逝于吐谷渾的日布。 噶爾·東贊死后,其子贊悉若、論欽陵相繼擔任大相,繼續(xù)把持吐蕃的政權和兵權,威望甚至超過了贊普一族。

周朝 慕容智墓出土銀壺

唐朝總章元年(668年)九月,唐乘高麗內(nèi)亂,出兵討伐,費時二年多,終將其平定。乾封元年(666年),高麗泉蓋蘇文死,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男生與弟男建、男產(chǎn)爭權、男生兵敗,派人向唐政府請求援兵。高宗乘高麗內(nèi)亂之機,六月,任李績?yōu)檫|東道行軍大總管,右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兵前往救援,同時又命將軍龐同善、薛仁貴等共同征討高麗。

唐朝總章元年(668年),成月公主卒于長安,時唐朝無論是屬靈州的安樂州或京師長安佛教均十分盛行,寺廟林立。這是成月公主出家的佛教氛圍大環(huán)境的影響。吐谷渾王族早在慕利延在位時(436-452),就開始接觸并信奉佛教。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吐蕃興盛,四月,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與于闐聯(lián)合攻陷龜茲撥換城(今新疆溫宿)。時安西都護府統(tǒng)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個軍鎮(zhèn),治所在龜茲,既陷,罷安西四鎮(zhèn)。至此,唐在西域的統(tǒng)治開始動搖,吐谷渾、鄯善、且末之地,正式為吐蕃所據(jù),同年唐朝大敗于大非川。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唐朝設立涼州大都督府,涼州大都督府統(tǒng)管涼、甘、肅、瓜、沙、伊、西、賀蘭(鐵勒契苾部)、閤門(吐谷渾慕容一族)、興昔(西突厥阿史那步真)、盧山(思結(jié)本部)、蹛林(思結(jié)別部)、金水(回紇仆骨部) 、皐蘭十四州;皆吐渾、契苾、思結(jié)等部,寄在涼州界內(nèi),共有戶五千四十八,口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二。

周朝 慕容智墓壁龕

唐朝咸亨三年(672年),吐蕃侵擾邊境,唐高宗便授雍王李賢為涼州大都督。韋待價出任涼州司馬,后又改任蕭州刺史,因防御有功,被征拜為右武衛(wèi)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事。

唐朝咸亨三年(672年),在涼州置閤門州,今天祝縣和涼州區(qū)交界,內(nèi)附之吐谷渾部落入居唐朝境內(nèi)后,相繼散徙各州。其遷至此地者,置州以轄之,隸涼州大都督府,閤門州都督府。

唐朝咸亨四年(673年)三月,詔劉仁軌等改修國史。太宗、高宗以來,許敬宗掌修國史。敬宗記事阿曲,虛美隱惡。內(nèi)史舍人封德彝曾曰:“虞世基被誅,世南(世基弟)匍匐請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為世傳聞,敬宗深恨之,及修史為德彝立傳,盛誣德彝。

周朝 慕容智墓出土

唐朝上元元年(674年),阿拉伯軍隊已將原屬波斯帝國的整個呼羅珊地區(qū)征服,并且越過烏滸水侵入布哈拉。而布哈拉正屬大唐安西都護府管轄,這是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唐帝國。

唐朝上元二年(675年),鄯善城改名石頭鎮(zhèn),又稱典合城,隸沙州所轄,公元785年至906年(唐貞元年至唐末),石頭城淪為吐蕃所統(tǒng)治。

周朝 慕容智墓

唐上元二年(675年),在和田設毗沙都督府,置十州,后晉冊封李圣天為大寶于闐國國王。以于闐為毗沙都督府,于闐王為都督。破新羅兵,新羅王金法敏遣使“謝罪”。高宗風眩更嚴重,議使天后攝知國政,因中書侍郎同三品郝處俊諫而止。時天后引文學之士元萬頃等編書,并參決奏疏,以分宰相之權。諸人由宮城北門出入,不經(jīng)南衙時稱“北門學士”。太子弘死,時人傳系天后毒死,立天后子賢為太子。

唐朝儀鳳三年(678年),吐蕃再次入侵。韋待價被任命為檢校涼州都督,兼知鎮(zhèn)守兵馬事,率軍抵御吐蕃,但不久便被征回,進封扶陽縣侯。

周朝 慕容智的黃金腰帶

唐朝永淳元年(682年)七月,吐蕃論欽陵擾柘、松、翼等州,詔左驍衛(wèi)郎將李孝逸、右衛(wèi)郎將衛(wèi)蒲山發(fā)秦、渭等州兵分道御之。十月,吐蕃又擾河源軍,軍使涼州都督婁師德率兵擊之于白水澗,八戰(zhàn)八勝。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慕容智的父親慕容諾曷缽去世,葬于涼州大可汗陵。慕容智的長兄慕容忠繼安樂州刺史,青海王、大可汗的爵位。

周朝 壁龕與墓室

唐朝永昌元年(689年),韋待價上疏朝廷,請求率軍征戰(zhàn)。武則天遂任命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領三十六總管,征討吐蕃,并將他的爵位進為扶陽郡公。 韋待價姐姐即韋挺長女韋氏,已經(jīng)嫁唐太宗第五子齊王李祐,這李祐的母親就是武威陰氏淑妃。

唐朝永昌元年(689年),七月,韋待價在寅識迦河(今新疆伊寧西南)與吐蕃交戰(zhàn),結(jié)果先勝后敗。當時,副將閻溫古逗留不進,又恰逢大雪,糧草供給不足,唐軍死傷慘重。韋待價無奈,只得率軍退回,屯兵于高昌。武則天大怒,命處斬閻溫古,同時將韋待價除名為民,流放繡州。不久,韋待價便在繡州去世。

周朝 最大寶石

唐朝永昌元年(689年),八月四日,殺張光輔、洛州司馬弓嗣業(yè)、洛陽令弓嗣明、陜州參軍弓嗣古、流人徐敬真,九月一日,殺恒山郡王承乾之子厥,閏月十五日,殺魏玄同、夏官侍郎崔察;十月四日,殺涼州都督李光誼,李光誼祖父是阿跌延豐,李光誼與李光進同宗。

周朝天授元年(690年),十月的阿史那斛瑟羅的率眾內(nèi)遷。阿史那斛瑟羅為阿史那步真之子,在周朝供職的右玉鈐衛(wèi)將軍。武則天收其余眾六、七萬人入居內(nèi)陸,拜斛瑟羅為右衛(wèi)大將軍,改號竭忠事主可汗,分別詣涼州、北庭內(nèi)屬,又寄在涼州界內(nèi)的興昔州,且置有隸于涼州中都督府的。

出土地點:甘肅省武威市天??h祁連鎮(zhèn)岔山村

周朝 慕容智

地點注釋:

第一、武威市天??h祁連鎮(zhèn)岔山村,此地在周朝武則天時期,名叫涼州神鳥縣,屬涼州都督管轄。唐朝武德三年 (620年) 置,為涼州治,神鳥與姑臧同城分治,神鳥理東,姑臧理西,此時的涼州州治為兩縣。唐太宗貞觀元年 (627年) 廢,唐高宗總章元年 (668) 復置神鳥縣。周朝武則天神龍元年 (705年) 復為神鳥縣,此時的涼州州治也為同城兩治。這是涼州城在唐周獨有的。

出土件數(shù):800余件組(除棺槨內(nèi))

出土時間:2019年09月25號(祁連鎮(zhèn)平整土地時發(fā)現(xiàn))

慕容智(吉林大學復原圖)

所處時代:周朝武則天

志蓋:《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周朝 志蓋

志蓋注釋:

第一、其中的大周,大周是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號曰周朝;周朝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登基大典在神都洛陽隆重舉行,御則天門,大赦天下,定國號為周,遷都洛陽,加尊號為圣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立武氏七廟于神都洛陽,建國二十三年。其本質(zhì)已經(jīng)與唐朝無關,武則天改國號,改年號,改都城,最終直接取代腐朽的李家,自己做上了皇帝。

周朝(武則天)

第二、其中的慕容,晉書言莫護跋是慕容氏的始祖,好冠步搖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又言慕二儀之道,繼三光之容,因此以“慕容”為稱號,稱慕容單于,本人認為慕容在通古斯語和古蒙古語中是富有漂亮的意思,其實是這一部落的美稱?!度龂尽r卑傳》言,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鮮卑族在今內(nèi)蒙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fā)源地和祖源便在此。

周朝 慕容智館內(nèi)第一層

第三、其中的府君,兩漢新朝唯守相為府君,沿襲到魏晉十六國、南北朝府君者甚少,而自唐周時期碑刻中傳世者甚多,無論文武百官賢愚貴賤,統(tǒng)稱為府君,志蓋中的稱謂,為唐周遺風;本質(zhì)上講府君也是個雅稱,在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的周朝武則天時期,稱呼的非常普遍,涼州在周朝武則天時期達到了自己在唐周的第一的高峰,周朝時期,涼州與洛陽、揚州,并稱周朝的三大經(jīng)濟中心,周朝三大城市之一。

志題:大周故云麾將軍守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府君墓志銘并序

志題注釋:

第一、其中云麾將軍,南北朝時期的蕭梁已有此號。云麾將軍,位第十八班,最高為二十四班。在唐周時期,為武散官名,從三品上,為武官第七級,云麾將軍在唐周時期屬于內(nèi)衛(wèi)中的武官品階,護衛(wèi)京城。

周朝 墓志

第二、其中左玉鈐衛(wèi),左玉鈐衛(wèi)是慕容智所在的衛(wèi)府官署名,由左領軍衛(wèi)改稱而來;周朝時期在中央一共設置“十六衛(wèi)”,在地方設置600余府,府兵歸軍府領導-軍府歸衛(wèi)領導-衛(wèi)府歸中央或皇帝領導,護衛(wèi)京城,同時隨從皇帝左右。

第三、其中十六衛(wèi),大周武則天時期中央共設十六衛(wèi)將軍衙門專事天下兵馬,分別為:左衛(wèi)、右衛(wèi)、左鷹揚衛(wèi)、右鷹揚衛(wèi)、左金吾衛(wèi)、右金吾衛(wèi)、左千牛衛(wèi)、左驍衛(wèi)、右千牛衛(wèi)、右驍衛(wèi)、左監(jiān)門衛(wèi)、右監(jiān)門衛(wèi)、左豹韜衛(wèi)(左威衛(wèi))、右豹韜衛(wèi)(右威衛(wèi))、左玉鈐衛(wèi)(左領軍衛(wèi))、右玉鈐衛(wèi)(右領軍衛(wèi))。

周朝 慕容智棺內(nèi)第二層

第四、其中大將軍,大將軍是慕容智在衛(wèi)府的職位,是指衛(wèi)府的長官設置;設置有上將軍一人、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同右玉鈐衛(wèi)。一般情況下上將軍空缺,實際由大將軍統(tǒng)領,大將軍直接向皇帝匯報。其中慕容忠是左豹韜衛(wèi)大將軍、慕容智是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

第五、守,掌管的意思。

第六、其中的員外,就是周朝員外郎,隋朝于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之次官,相當于副司長,郎中是正司長,唐周沿襲隋制,員外郎其實還有一個職責,皇帝的近侍,慕容智應該還是武則天的隨從護衛(wèi),隋唐周入侍質(zhì)子宿衛(wèi)皇帝身邊。

第七、其中的員外置,是一種周朝的任官制度,在朝廷的定制以外所任官員,稱為員外置。其中有一種特置,一切待遇同于周朝定制以內(nèi)的正員(異姓王),是為員外置和朝廷的正員一樣,享受朝廷的俸祿,此處為此意。

第八、其中的喜王,吐谷渾國主慕容家,王室成員一字王比二字王年長,同時地位也高,其中有宣王、燕王等,慕容諾曷缽和西平公主,有五子,二女,兒子封王,女兒公主,而且西平公主和武則天的關系慎密,所以其子女絕大多數(shù)都侍奉皇帝武則天左右。

涼州陽暉谷

墓志志文:

王諱智,字哲,陰山人。拔勤豆可汗第三子也。原夫圓穹寫象,珠昂為夷落之墟 ;方礴凝形,玉塞列藩維之固。其有守中,外沐淳和,貴詩書,踐仁義,則王家之生常矣。廓青海,

青海

凈湟川,率荒陬,欵缶朔,則主家之積習矣。故能爪牙上國,跨躡邊亭,控長河以為防,居盤石而作固。靈源茂緒,可略言焉 :祖麗杜吐渾可汗。父諾曷缽,尚大長公主,駙馬都尉、跋勤豆可汗。王以龜組榮班,魚軒懿戚。出總?cè)致?,敷德化以調(diào)人 ;入奉皇猷,耿忠貞而事主。有制曰 :慕容智,鮮山貴族,昂城豪望,材略有聞,宜加戎職,可左領軍將軍,俄加云麾將軍,守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望重邊亭,譽隆藩邦。西園清夜,敬愛忘疲,東閣芳晨,言談莫倦,誠可長隆顯秩,永奉宸居!豈謂齊桓之痾,先侵骨髓,晉景之瘵,已入膏肓。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于靈府之官舍,春秋卌有二,即其年九月五日遷葬于大可汗陵,禮也。上懸烏兔,下臨城闕,草露朝清,松風夜發(fā)。泣峴山之淚,隋悲隴水之聲,咽嗚哀哉!乃為銘曰 :丹烏迅速,白兔蒼茫,兩楹流奠,二鑒經(jīng)殃。崩城慟哭,變竹悲傷,一銘翠琰,地久天長。

武威市天??h大可汗王陵區(qū)

志文注釋:

王諱智【喜王名諱慕容智(649年-691年)】,字哲(字哲),陰山人(是陰山人也)。拔勤豆可汗第三子也(吐谷渾國主拔勤豆可汗慕容諾曷缽第三個子)。原夫圓穹寫象(我慕容氏立于天地之間),珠昂為夷落之墟(富饒的昂城為我慕容家遷居之所) ;方礴凝形(磅礴之氣凝聚),玉塞列藩維之固(西北之國國泰民安)。其有守中(慕容智為人中正),外沐淳和(外邊憨厚平和),吐谷渾慕容家,貴詩書(書香門第),踐仁義(仁義之家),則王家之生常矣(所以這是諾曷缽家族的傳統(tǒng))。廓青海(遼闊的東部青海),凈湟川(干凈的西部湟水河祁連山),率荒陬(率領北部荒遠的角落——塔里木盆地),欵缶朔(敲打缶拿著朔),則主家之積習矣(我們家在青海和祁連山已經(jīng)非常久了,是長壽國家),故能爪牙上國(所以做了周朝的大將軍護大周國土),跨躡邊亭(威震安西四鎮(zhèn)),控長河以為防(以湟水、大通河、赤水為天險),居盤石而作固(以祁連山為自己的屏障)。靈源茂緒(我們家族吐谷渾帝王的盛業(yè)),可略言焉( 可大略說一說) :祖麗杜吐渾可汗(我的祖父是麗杜吐渾可汗慕容融)。

慕容諾曷缽家族局部DNA流程圖(本人繪制)

父諾曷缽(我的父親駙馬都尉、跋勤豆可汗慕容諾曷缽),尚大長公主西平公主(諾曷缽娶的李世民之女大長公主弘化公主)。王以龜組榮班(我王慕容諾曷缽是朝廷冊封的官員,有印信),魚軒懿戚(慕容諾曷缽皇親國戚坐的是貴族魚皮為飾車架)。出總?cè)致桑饺葜Z曷缽是很守規(guī)矩),敷德化以調(diào)人(說用自己的威德來教化別人) ;入奉皇猷(在皇帝左右侍奉),耿忠貞而事主(耿直忠誠貞潔而侍奉武則天);制曰(武則天下旨)說 :慕容智(慕容智),鮮山貴族(鮮卑山來的貴族),昂城豪望(昂城的豪門望族),材略有聞(有才略有名氣),宜加戎職(所以給加十六衛(wèi)衛(wèi)官職),領左領軍將軍(先做了左領軍將軍),俄加云麾將軍(很快就加升為云麾將軍),守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而后掌管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望重邊亭(威望到達安西四鎮(zhèn)),譽隆藩邦(聲譽到達外邦)。西園清夜【周朝洛陽城神都苑(西園)的清靜夜晚】,敬愛忘疲(這里很美,讓人忘記疲憊),東閣芳晨(東閣有美好的早晨),言談莫倦(說起來真的多啊,都忘記疲憊了),誠可長隆顯秩(長期在顯赫的官位上),永奉宸居?。ㄓ肋h侍奉保衛(wèi)武則天的居住之所神都苑)!豈謂齊桓之痾(不料得了癆?。惹止撬瑁ㄏ仁乔秩肓斯撬瑁?,晉景之瘵(得了肺部的感染?。?,已入膏肓(已經(jīng)變成了肺癌)。天授二年三月二日(周朝公元691年農(nóng)歷03月02日),薨于靈府之官舍(死于靈州府的官舍),春秋卌有二(活了42歲),即其年九月五日(公元691年農(nóng)歷09月05日)遷葬于(大周涼州神鳥縣界)大可汗陵(武威市天??h祁連鎮(zhèn)三岔村大可汗陵區(qū)),禮也(是遵循禮制)。上懸烏兔(穹頂和墓壁上是三足金烏和搗藥的玉兔),下臨城闕(下面的墓門上邊有闕樓),草露朝清(09月05日04:00~06:00的冰溝河附近的草上還有露珠),松風夜發(fā)(抬棺夜間出發(fā)刮著風松樹嘩嘩嘩)。泣峴山之淚(哭的像峴山上的淚,峴山淚,典故),隋悲隴水之聲(十分凄涼悲哀),咽嗚哀哉!【(很悲痛?。@里主要說了09月05日遷葬的天氣情況、環(huán)境、大概時間】,乃為銘曰(然后寫了墓志銘) :丹烏迅速(慕容智的死像太陽隕落),白兔蒼茫(月亮失色),兩楹流奠(武則天給寫了兩個祭奠的對聯(lián)),二鑒經(jīng)殃【兩個銅鏡(或者陶土做的盆子)放的身邊】。崩城慟哭(親戚兒女們哭的很厲害),變竹悲傷(傷心難過的人),一銘翠琰(刻成一塊華麗的碑石),地久天長(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

武威市天??h冰溝河(大可汗陵區(qū))

新出土文獻解釋:

第一、本人考據(jù)慕容煞鬼(宣昌)墓志中寫的很清楚,其太爺(曾祖)是慕容融,并非很多論文文獻中所說的慕容順,慕容順為質(zhì)子,回吐谷渾后不久就被殺,其沒有子嗣,故在此糾正,在此給慕容融正名,慕容融和慕容順應該是兩兄弟,慕容融是慕容順的哥哥。麗杜吐渾可汗慕容融才是慕容諾曷缽的父親。

周朝 麒麟紋、鳳紋錦褂

第二、本人考據(jù)在西北涼州出土的吐谷渾王陵墓志基本都是周朝武則天這一時期的,同時其文物也是高等級文物,內(nèi)容詳細,是填補大周武則天這一特殊時期舉足輕重的文化遺產(chǎn),應該定級為國寶級,而非一級文物,同時博物館應該做一個周朝武則天和吐谷渾國的特展區(qū)。

第三、本人考據(jù)慕容融其中兩個兒子是確定的慕容融、慕容順;慕容融其中兩個兒子是確定的:慕容諾曷缽+(娶西平公主)和宣王慕容氏;慕容諾曷缽五個兒子二個女兒是確定的:庶長子慕容闥(闥盧摸末)+(娶金明縣主)、嫡長子慕容忠+(娶金城縣主)、三子慕容智、慕容若(李靖之弟李正明之孫女李氏)、慕容萬;女兒:長公主慕容氏、次女成月公主慕容氏。

周朝 慕容智館內(nèi)第三層

第四、本人考據(jù)慕容智墓葬中陪葬的應該是一個木雕車馬儀仗隊,慕容智位居周朝十六宿衛(wèi)中的左玉鈐衛(wèi)(左領軍衛(wèi))大將軍,吐谷渾喜王、武則天的貼身宿衛(wèi)、周朝西平大長公主之子、吐谷渾國主之子、慕容鮮卑的血統(tǒng)其地位顯赫高貴,積萬千寵愛和貴胄于一身,身世背景復雜,有此陪葬品也不足為奇,恰恰也應征了當時涼州在吐谷渾和唐周外交關系中顯赫的地位。

周朝 墓志側(cè)面鮮卑文

第五、本人考據(jù)關于葬制《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第一駙馬都尉)傳第三十八》:輔政歲余,病困,大將軍光白封日磾,臥授印綬。一日,薨,賜葬具冢地,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謚曰敬侯。金日磾開啟了武威郡(涼州系武力豪族)高官輕車介士送葬和陪葬的先河,至此前涼張軌(銅車馬儀仗)、北齊段韶亦效仿之,慕容諾曷缽、慕容智亦在其列。

慕容智俯視圖修補

第六、本人考據(jù)關于墓志側(cè)面的文字,北魏始光二年(425年)春,車駕至自北伐,以其雜畜班賜將士各有差。庚申,營故東宮為萬壽宮,起永安、安樂二殿,臨望觀,九華堂。初造新字千余,詔曰:“在昔帝軒,創(chuàng)制造物,乃命倉頡因鳥獸之跡以立文字。自茲以降,隨時改作,故篆隸草楷,并行于世。然經(jīng)歷久遠,傳習多失其真,故令文體錯謬,會義不愜,非所以示軌則于來世也??鬃釉唬徽齽t事不成,此之謂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頒下遠近,永為楷式?!焙笕苏J為這些字是別字,其實不然,此種字正兒八經(jīng)為失傳已久的鮮卑文。

涼州慕容智銀碗

第七、對于鮮卑字的考據(jù)《魏書·江式傳》北魏延昌三年(514年),03月表曰:“皇魏承百王之季,紹五運之緒,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謬錯,隸體失真。俗學鄙習,復加虛巧,談辯之士,又以意說,炫惑于時,難以釐改。故傳曰,以眾非,非行正。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曰追來為歸,巧言為辯,神蟲為蠶,如斯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書,史籒大篆、許氏說文、石經(jīng)三字也。凡所關古,莫不惆悵焉。嗟夫!文字者六藝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鬃釉唬?#39;必也正名乎?!衷?#39;述而不作?!瘯唬?#39;予欲觀古人之象。’皆言尊修舊史而不敢穿鑿也……”。

鮮卑文字系統(tǒng)(本人觀點、繪制)

第八、北魏宣武皇帝給江式的回復為:“可如所請,并就太常,冀兼教八書史也。其有所須,依請給之。名目待書成重聞?!庇谑墙健白謺栐还沤裎淖?,凡四十卷,大體依許氏說文為本,上篆下隸?!钡藭r已距“初造新字千余”90余年了。然這并不意味著漢字從此就會出現(xiàn)新的局面。人們長期的書寫習慣必然會持續(x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從北魏末期的墓志中可以找到充足的證據(jù)。如刻于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的《元道隆墓志》,就可以看出在這篇僅有449字的銘文中,碑別字就有39個之多。類似情況十分普遍,如《吐谷渾氏墓志》、《元略墓志》中都有大量的碑鮮卑字存在。雖然北魏墓志中的碑別字十分蕪雜,但經(jīng)過大量對比、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正如啟功先生所說:“吾于此又悟,文字孳乳,生生不息,欲求其一成不變,其勢實有不能者,但使輪廓可尋,縱或點畫增減,位置移易,亦不難推繹而識之”。

鮮卑文系統(tǒng)(本人觀點、繪制)

第九、江式,是出自武威郡的古代著名的訓詁學家,六世祖江瓊,字孟據(jù),橄長古文字“蟲書”,“蟲書”是篆書的變體,秦書八體中有“蟲書”,王莽六書中有“鳥蟲書”,施用于旗幟和符信。也有采用作印章文字的。西晉永嘉之亂發(fā)生后,江瓊棄官投奔西北前涼的張軌,子孫因居涼州,落籍武威郡,世傳家業(yè)。祖父江強,字文威,北魏平?jīng)鲋荩w至北魏平城,奉獻他家五世藏書經(jīng)史諸子一千余卷,同時上了“古篆八體之法”,于是拜中書博士。兩次造字,武威郡江氏家族是造字高手,這些所謂的別字其實就是鮮卑字,鮮卑文右很多變種,如下圖,在此予以糾正。

鮮卑文系統(tǒng)(本人觀點、繪制)

第十、本人考據(jù)唐周墓志中最為精美的有四,第一類、擦有金粉的皇后墓志,武威市出土的大周西平公主墓志(武威市博物館);第二類、十二辰像獸首人身+天之四靈,即武威市出土的慕容曦光墓志(南京博物院);第三類、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武威市出土金城縣主墓志(南京博物院);第四類、飛白書書寫,尉遲敬德墓志(昭陵博物館),總此四類,為上上品。

慕容智俯視圖標記

第十一、本人考據(jù)關于大可汗陵區(qū),為什么會在甘肅省武威市天??h祁連鎮(zhèn)三岔村以及冰溝河景區(qū)和涼州的青咀灣,此地本是吐谷渾舊地,吐谷渾與涼州接壤的邊界,前涼時期已經(jīng)有此地,隋朝的公主入藏地必從涼州進入青海,唐也不例外,慕容諾曷缽這個傀儡國主被趕出吐谷渾故地,無法回去,死后只能葬在涼州附近,他前往唐地的第一站就是涼州,更諷刺的是他被封了個安樂州都督,大有蜀漢劉禪安樂公的味道。涼州先冢,是吐谷渾慕容家亡國最后的國家寄托。

涼州先冢

第十二、本人考據(jù)關于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周朝光宅元年 (684年) 改,周朝神龍元年 (705年)廢,總共用了21年,9位。第01位、李孝逸(哥哥李孝恭涼州都督),684年,十月初六日;第02位、阿史那元慶,685年;第03位、薛紹,686年-687年;第04位、688年-692年,慕容智;第05位、698年,黑齒常之,追贈;第06位、高慈,692年,追贈;第07位,692-699年,許欽明(許欽明追贈涼州都督、涼州刺史,副將為慕容玄崱);第08位、論弓仁,699年-700年;第09位、李楷固,700年-705年。其中吐谷渾的慕容智和吐蕃的宰相論欽陵之子論弓仁最為特殊,他們的后裔都在涼州陽暉谷和洪源谷中,而慕容玄崱有可能也是慕容諾曷缽之子,目前來看中國歷史上這僅有的9位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只有慕容智墓葬是第一個完整保存的,也開創(chuàng)了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中又一個第一。

周朝 慕容智墓出土

第十三、本人考據(jù)西園,慕容智所說的西園是隋煬帝創(chuàng)建的禁苑,象征天之瑤池。因地處洛陽宮城之西而得名。隋朝名會通苑,即朝的東都苑。又名上林苑,唐朝武德初年改稱芳華苑,周朝號為神都苑,是周朝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被譽為“天下第一園”。

第十四、本人考據(jù)死因,也就是慕容智的死因,豈謂齊桓之痾,先侵骨髓,晉景之瘵,已入膏肓。“瘵”《說文》中釋為:“瘵,病也?!钡轻t(yī)書中此字皆指肺結(jié)核,如宋嚴用和《濟生方》中就有:“夫勞瘵一證,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傳變不一,積年染疰,甚至滅門?!币虼诵煜壬⒔獯俗譃榉谓Y(jié)核病。由以上知“瘵”確指肺結(jié)核病,古已有之。從側(cè)面我們也知道宮中也有其他人被感染,我懷疑的人是盧照鄰將此病傳入宮中的。

吐谷渾國涼州大可汗陵區(qū)

第十五、唐朝天授元年(690年)7月,武承嗣使周興等羅告隋州刺史澤王上金、舒州刺史許王素節(jié)謀反,十三日,殺之,并誅諸子支黨。八月二十八日,殺南安郡王潁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宗室諸王子孫將殆盡,幼弱者配流嶺南,誅其親黨數(shù)百家。

第十六、本人考據(jù)690和691年,正是武則天清算異己的重要時間點,章懷太子李賢之子義豐王光順、嗣雍王守禮、永安王守義(疾?。?、長信縣主等與睿宗諸子幽閉宮中,至691年已十余年不出門庭;傅游藝誅死、岑長倩下獄死、索元禮誅死、歐陽詢之子歐陽通被殺、武則天估計也想利用這傳染病弄死李賢那幾個兒子和異己,這純屬我的推斷。

吐谷渾故地武威市天??h冰溝河景區(qū)

第十七、本人考據(jù)尸體防腐,慕容智是691年農(nóng)歷03月02日,死于靈州府(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的官舍,691年農(nóng)歷09月05日遷葬于涼州神鳥縣(武威市天祝縣祁連鎮(zhèn)三岔村大可汗陵區(qū))界大可汗陵,共用了6個月3天,這種防腐技術在慕容家族和皇家中用的估計較為普遍,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唐朝 馮翊郡太夫人墓志銘(黨氏)

第十八、2020年、2021年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在武威南山地區(qū)調(diào)查、勘探約400平方千米,共確認吐谷渾和吐谷渾相關的墓葬有23座,墓葬依次分布于涼州青咀灣、涼州喇嘛灣、天??h祁連鎮(zhèn)長嶺-馬場灘、天??h祁連鎮(zhèn)岔山村4個區(qū)域,既然黨夫人死于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從680年~739年之間埋下的人還是比較多,在此還有注意涼州大都督府下設的閤門州都督之因素,建議擴大偵測范圍,將涼州附近南營、紫山(蓮花山)、西營墓葬群一并列入偵測范圍,這將是中國內(nèi)亞和邊疆、絲綢之路考古史上的大事。

第十九、本人考據(jù),在大周武則天這一特殊時期,在涼州神鳥縣界的吐谷渾大可汗陵區(qū)和吐蕃噶爾·東贊家族的陵區(qū)應該毗鄰,論弓仁雖然葬于長安,但論弓仁后裔和贊婆后裔絕大部分都歸葬于涼州,這是未來考古要務必關注的。

周朝 慕容智14層衣服

第二十、本人考據(jù),總結(jié)以下武威慕容智墓葬中在考古史上的第一,01、第一個鮮卑慕容氏直系后裔的完整的生物學尸體樣本;02、第一個完整的周朝硬毛筆;03、第一個完整的周朝軟毛筆;04、第一副隋唐周時期的完整貴族甲胄;05、第一副唐周時期的貂皮弓;06、第一副唐周時期的胡祿;07、第一副唐周時期的覆面;08、第一個西魏北周隋唐周時期,完整的

周朝 慕容智墓出土的兩只毛筆

鮮卑慕容氏墓葬;09、第一個吐谷渾慕容氏完整的墓葬;10、第一副列戟屋模型;11、第一個完整的裝有白葡萄酒的銀瓶;12、第一個完整的隋唐周時期的儀仗俑群;13、第一個鮮卑文書寫系統(tǒng);14、世界范圍內(nèi),第一個出現(xiàn)大可汗陵字眼的墓志銘;15、第一個在墓志中詳細記載肺結(jié)核病史的人;16、第一床完整的棺槨上覆蓋的來自印度或象雄之國的荒??;17、第一副周朝武則天時期的象牙笏板;18、第一雙周朝武則天時期的捻金絲步云履;19、第一蝶周朝武則天時期的紙張;20、第一對木制鎏金鎮(zhèn)墓獸;21、關于紡織物的覆面,國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第一件等。

周朝 慕容智墓鎮(zhèn)墓獸

第二十一、唐朝龍朔二年(662年)二月,設立涼州大都督府,設立涼州大都督府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契苾何力定鐵勒九姓,西突厥投降吐蕃,唐王朝需要重點經(jīng)營涼州,進一步鞏固其西北中心的地位,故設立涼州等五個大都督府,分別是涼州大都督府、揚州大都督府、益州大都督府、并州大都督府、荊州大都督府五大都督府;涼州大都督府也是中國第一個在西北設立的大都督府,第一任、鄭仁泰;第二任、李明;第三任、章懷太子李賢(671年~674年),改名李德,封雍州牧、右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一千戶,封雍王,封地武威郡。

周朝 武則天

第二十二、本人考據(jù),唐周的十六衛(wèi)衛(wèi)大將軍中,以慕容諾曷缽一族數(shù)量最多,共12位之多,這是中國通史中的又一個第一,也說明吐谷渾慕容家族確實是中國歷史上能征善戰(zhàn)的西北貴胄,又因為他們的先冢全部都在涼州,故也屬于涼州武力豪族集團,故在此給予表述說明,后邊的考古中還會有甲胄出土,這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詳細的12位大將軍,我會在接下來的篇幅中一一揭曉。

慕容智現(xiàn)象圖

文章結(jié)束語

瑤水誕德,巫山挺神。帝女爰降,王姬下姻。燕筐含玉,門榜題銀。珈珩楴象,軒佩莊鱗。與善乖驗,競欺遐壽。反魄無征,神香徒有。下一篇注釋西平大長公主墓志,敬請期待!2021年12月06日獨孤神威寫于私宅。

周朝 容智墓金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世民的外孫慕容智墓碑發(fā)現(xiàn)了,他的墓志清晰記載了洛陽城神都苑
【邊疆時空】李宗俊 | 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及相關問題
唐青海王慕容忠墓志銘
雄霸西北300年的吐谷渾:遭唐帝國和吐蕃先后打擊
唐代吐谷渾墓實證中華民族文化交融與歷史自信
甘肅天祝,唐代吐谷渾大墓,發(fā)現(xiàn)最早的馬扎實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