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氣色的微與甚,觀察微甚可以判斷邪正虛實。根據(jù)我們前面所講的“自身三對照”的方法,變淺了就是微,變深了就是甚。例如微,淡白主血虛,淡黃主脾虛,微赤主虛熱,淡青主虛風,淡黑主腎虛等。例如甚,深黃主濕盛,深赤主實熱,深青主瘀血,深黑主水飲等。
4.氣色的散與摶(tuan 可以理解為聚集,團聚)。散是病色分布于滿面,滿面病色均勻一致,疏離分散。周學海說:“凡察面色,以初起如栗如珠如絲者為真”。就是形容病色初起,分散而未摶聚,散主輕病,近病。而摶主久病重病,如果是摶聚而且夭濁,多數(shù)主死。所以五色死證,多已摶聚。晚清醫(yī)家周學海說:“不怕滿面,而怕一線”。摶聚的病色消散有三種形式①整體色彩同時逐漸由濃變淡,②摶聚色塊之中逐漸由淺淡顏色夾雜,隨后淺淡之色逐漸擴散,最后取代摶聚之色。③摶聚之色逐漸下行,在下行的過程中逐漸變淡,最終消散。 散色變?yōu)閾痪壑袃煞N形式①病色由分散逐漸變?yōu)閾痪?,顏色由淺淡逐漸加深,范圍由大變小,漸趨深重。②病色在較短時間之內(nèi),顏色突然變深,病色范圍突然由大變小,這是病情急劇惡化的警示?!饵S帝內(nèi)經(jīng)·靈樞·五色篇》:“病雖小愈必猝死”。即使表面癥狀完全消失,看似“病愈”,如果面色如煤不開者,終究預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