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吹年P(guān)于秦漢時期的史書或者是電視劇中,往往能看到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戰(zhàn)國時期大國橫行,小國眾多,即便不說楚國,另外戰(zhàn)國七雄中的其余五國難道就沒有資格滅亡秦國了嗎?難道楚國僅僅憑借著一位曾做過春秋霸主的楚莊王就被天下寄予厚望了嗎?接下來小編簡單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把鏡頭切換到戰(zhàn)國末期,這個時候楚國和秦國比起來相對衰弱,即便是這樣,楚國仍然是其余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特別是在長平之戰(zhàn)之后,白起一舉坑殺四十萬大軍,攻破邯鄲,趙國迅速衰敗,于是楚國無可爭議的成了對抗秦國的最強力量。公元前241年,楚、魏、趙、韓、衛(wèi)五國聯(lián)合起來攻打秦國,居中心地位的就是楚國。即便五國戰(zhàn)敗,楚國被迫遷都,但是楚國并沒有一蹶不振。雖然最終秦國依舊滅掉了楚國,卻耗費了非常長的時間,而且損失也頗為慘重。
還記得那位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鴻鵠嗎?陳勝掀起了秦末的農(nóng)名起義,而他正是楚人,陳勝用復(fù)興楚國為口號,很容易在當?shù)匕l(fā)動起義。還有一點,秦國滅了六國,致使六國遺民對秦國一直非常痛恨,雖然他們懷念故國,無奈迫于實力弱小,不敢反秦。但是,六國遺民依舊沒有放棄對秦國的抵抗,他們采取非暴力的手段,在天下各處傳播秦國的負面影響,可以說后來的焚書坑儒,和六國這些活動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在武力反秦方面,楚國遺民做得最突出,他們的復(fù)仇愿望最強烈。當然,秦始皇一直特別關(guān)注楚地的動靜,對楚地暴亂一直鎮(zhèn)壓得比較徹底。秦始皇針對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大國制定了許多制度,曾經(jīng)組織過大規(guī)模、大范圍的移民運動,把齊楚之地約十萬人遷徙到咸陽及其周邊區(qū)域,被遷徙的主要是齊楚之地的大姓,如:昭、屈、景、懷、田等五個姓。雖然齊楚遺民被重點看管,但是仍然壓制不住這些人對秦國的反抗報復(fù)心理。
到后來,我們的千古最強霸王項羽和那位拿著赤霄神劍的亭長雙雙出世,秦帝國再也無法再延續(xù)下去。雖然劉邦后來打敗了項羽,用的是漢王名義,但是他的力量大部分卻源自于楚地,可以說是楚的一分支。所以天下人才贊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