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眼花繚亂的制度和品級。在清朝后妃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yīng)。宮女雖然不在這八個等級中,但是如果被皇帝相中,侍寢后也是可以成為后宮的女人的,這也是當(dāng)時宮女的晉升之路。
劇照
按照當(dāng)時的后宮制度,除了皇后,就是嫡妻只有一位,其他品級的人數(shù)并沒有任何的限制,這些后妃的品級是可升也可降的。后宮女人的升降不像做官那樣依靠科舉和證據(jù),除了生孩子,母憑子貴以外,全憑皇帝和皇后的喜好,如若皇帝喜歡,可以把你升為貴妃,不喜歡也可以把你貶為庶人,這也是宮斗劇的依據(jù),沒有這樣迷一般的升降制度,誰還每天為了爭寵,整出這么多的幺蛾子。
劇照
前面說了,后妃的升降是由皇帝和皇后的喜好決定。妃子的升降,除了皇帝之外,皇后才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人。皇后是就是封建歷史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正配妻子,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下,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貴妃還是最底等的答應(yīng),其實(shí)都不過是皇上的侍妾。歷史中,原配妻子的地位并不是像電視劇中那樣可以肆意被其他妃嬪踐踏。即便妃子再受寵愛,依然每天都要向皇后請安,因?yàn)榛噬夏懿荒軐櫺夷膫€妃子,其實(shí)并不是由皇上決定的,而是由皇后點(diǎn)頭,包括妃嬪的升降,最后都得由皇后起草升降的任命,就連皇帝都只能給皇后商量,而無權(quán)干涉。
劇照
所以如果哪個妃子得罪了皇后,皇后可以立刻把你發(fā)配冷宮,或者一輩子讓你見不到皇上,所以在后宮中,一般都是為皇后馬首是瞻。歷史中雍正的“華妃”,年羹堯的妹妹,雍正在對年氏升為皇貴妃的冊文中寫到: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jǐn),馭下寬厚平和?!笨吹搅税?,即便是年羹堯的妹妹,也依然要在皇后前小心恭謹(jǐn)。
劇照
綜上,在后宮中嬪妃之間的爭寵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要取代皇后,根本就是癡心妄想的事情,后宮中妃嬪的命運(yùn)就掌握在皇后手中。
劇照
清朝雖然有過27位皇后,但是實(shí)際真當(dāng)過皇后的只有十六位。其他的十一位基本都是皇上即位后,封的自己母親為皇太后。比如慈禧,17歲進(jìn)宮的時候僅僅封為第六等的貴人,19歲封嬪,21歲生下后來的同治帝,才被封為妃子,進(jìn)而升為懿貴妃。
劇照
慈禧在咸豐帝的后妃中最高的位份是貴妃,只是因?yàn)槭峭蔚鄣挠H生母親,所以在去世后依然能進(jìn)皇陵,尊稱為皇后頭銜。乾隆皇帝的母親,甄嬛的原型崇慶皇太后,也只是熹貴妃。
劇照
所以雖然后妃升升降降但是皇后的位置還是挺穩(wěn)當(dāng)?shù)模麄€清朝期間僅僅只有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fā)那拉氏曾被廢黜。其實(shí)也不算是被廢黜,起碼沒有廢黜的詔書,只是乾隆收走了輝發(fā)那拉氏包括皇后在內(nèi)的四冊封文,被打入冷宮,死生不復(fù)相見。歷史中也并沒有找到為什么輝發(fā)那拉氏被打入冷宮的原因,可見皇后位置尊貴,就連史官都不清楚內(nèi)幕。
劇照
也正是因?yàn)閺U掉了第二任皇后輝發(fā)那拉氏,乾隆帝時期出現(xiàn)了皇后的空缺。品級最高的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女主角魏佳氏的皇貴妃頭銜,后來嘉慶帝即位后,被才被封為的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