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這時候的東漢是大亂世,在此之后沒過多久,出現(xiàn)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時就開始了魏蜀吳三國爭霸。三個勢力中,每一個君主都有屬于自己的謀士。曹操也不例外。
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肯定是諸葛亮了,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沒有諸葛亮的輔政,恐怕劉備得不到益州。三國時期,無論是哪一位君主,都是求賢若渴的。這其中以曹操為最,他在三國時期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想法。
由于四處征戰(zhàn)、平定天下的需要,曹操需要大量的謀士。不過曹操也擁有大量謀士,這其中不缺乏能夠媲美諸葛亮的頂級謀士,比如說郭嘉、司馬懿等等。其實在曹操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這些人都不是功勞最大的。
在后人們的眼中,曹操就是“治世能臣,亂世梟雄”,雄才大略無人能比。雖然曹操生前沒有一統(tǒng)三國,但是在魏蜀吳中,曹魏也是占盡了優(yōu)勢。這位對曹操影響最大的謀士就是荀彧,他的功勞是別人無法相比的。
荀彧是今天河南許昌人,出生在一個有名望的家族。荀彧就是當(dāng)時東漢末年時期“潁川系”的老大,能夠得到荀彧的支持,自然會得到更多的謀士。官渡之戰(zhàn),火燒烏巢,許攸投降等等,曹操能接二連三的取得勝利,離不開荀彧。
除了這些,荀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勞,就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荀彧在曹操身邊的地位,可以比得上張良對漢高祖劉邦的影響力。不過到了后來,曹操的雄才大略得到了施展,兩人的意見就開始不一樣了。
荀彧想要匡扶漢室,而曹操只把漢獻帝作為一個傀儡。從這一點來說,曹操與荀彧開始有了分歧。荀彧為曹操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來曹操稱魏王,此時的荀彧知道漢室已經(jīng)不能匡復(fù)了,于是他對曹操說了一句狠話。
荀彧對曹操說:“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應(yīng)如此!”,這句話的意思是曹操你舉兵是扶持朝綱,讓國家安寧,你應(yīng)該信守你當(dāng)初的忠誠,懂得退讓,不能稱為,這樣是沒有德行的,不應(yīng)該這樣。
?荀彧的一番話讓曹操非常惱火,兩人的關(guān)系也逐漸走淡。最終的荀彧接到了曹操的一個空盒子,荀彧自然是明白了用意,當(dāng)即服毒自殺。到了之后的曹丕時期,曹丕重用了荀彧的兒子荀顗,到了之后曹叡時期,此人就發(fā)揮出了威力。
荀顗被司馬懿籠絡(luò),等到了曹芳時,荀顗抓到了機會。他作為司馬懿的死黨,成為司馬懿殘害曹氏家族的劊子手,大肆殘害曹氏家族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