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風云際會!許多明朝的重臣,由于各種原因都投降了滿清,其中又以吳三桂和洪承疇最為著名!
對吳三桂,人們都了知道的有很多故不多言了,下面重點說下洪承疇。他本來是明朝很牛的一位統(tǒng)帥,曾把李自成、張獻忠打得差點崩潰,由此暫時穩(wěn)住了明朝的局面??上Ш芸爝|東戰(zhàn)事爆發(fā)。
洪承疇就被崇禎帝給調任遼東,任薊遼總督,在錦州地區(qū)跟清兵大戰(zhàn),洪承疇戰(zhàn)敗被俘。皇太極想要招降他。但洪承疇卻絕食明志,誓死不降?;侍珮O便又派出得力助手范文程去勸降。
由此,范文程和洪承疇有了交集。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可惜他卻成了滿清第一文臣,被努爾哈赤發(fā)現后,就很賞識他。到了皇太極時期,范文程就幾乎成了皇太極的“大腦”了。許多關于明朝的策略等,范文程不但參與其中,且?guī)缀跏前l(fā)揮著主導作用。
面對范文程的勸降,洪承疇依然嚴詞拒絕,但此刻卻發(fā)生了一件小事,房梁上掉下一些土來,落在洪承疇衣服上。洪承疇一面拂去塵土,一面繼續(xù)怒斥范文程,表示:絕食到底,以死明志。
范文程不動聲色地走了,回去后對皇太極說:“洪承疇死不了,一個下定必死之心的的人,哪能還顧及身上落下了塵土?”
不得不佩服范文程的明察秋毫,從這么一個尋常的舉動,竟然就能窺視出洪承疇其實是在“要價”!所以當皇太極親自出面后,洪承疇降了——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孝莊太后親自出面勸降的洪承疇。但無論是哪個,給洪承疇的這價碼,都算頂天了。
就這樣洪承疇投降了,為清廷是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可歷史有時就這么好玩,一晃到了乾隆年間,乾隆下旨編纂《貳臣傳》,即,把投降清廷的那些前明大臣們,管你當初功勞多大,幾乎都被打入其中。表示這些人,不配當忠臣。相反那些誓死抵抗的前明臣子,卻都成了忠臣楷模,被大力表彰!
自然洪承疇、祖大壽、尚可喜等,這些明末清初時,投降過來的風云人物都進入《貳臣傳》。這其實就是乾隆鞏固自己統(tǒng)治的需要。同時也證明了,清朝的統(tǒng)治已穩(wěn)如磐石了,之前的那些反清復明活動,失去了基礎。
但這個《貳臣傳》一出,幾乎所有人都會發(fā)現,號稱“第一漢臣”范文程沒被列入,依然是忠臣楷模,那么乾隆為何不敢動范文程呢?其實,就三點原因。
第一:范文程沒有“投降的過程”。據《清宮秘史》中言:在萬歷46年時,范文程主動來找努爾哈赤,言稱自己曾屢屢給明朝皇帝提建議,卻都不被采納,如今要啥沒啥,聽說您愛才惜才,我就毛遂自薦而來了。努爾哈赤便跟范文程交談,大為贊賞,所以重用范文程。
從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范文程的主動投靠而來,當然也可以說“良禽擇木而棲”,這種情況下,就沒有投降之說,如何能算貳臣?
第二:范文程的祖先太有名。他是范仲淹的后代,而乾隆編纂《貳臣傳》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樹立忠臣楷模啥的,如何能把范仲淹的后人也打入《貳臣傳》里,這不是適得其反了嗎。
第三:范文程的功勞太大,地位太高!全程參與了滿清開國不算,還是順治的老師!這等身份,你讓乾隆如何敢把范文程打入《貳臣傳》,那順治帝就成啥了?
但哪料,范文程雖未被乾隆打入《貳臣傳》,依然做著忠臣楷模,可民間對他的認同感卻非常低。甚至把范文程視為,比洪承疇甚至吳三桂還壞的漢臣。所以范文程至今還是一個爭論性人物,是忠臣楷模,還是比貳臣更壞的漢臣,也就只能交給時間去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