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蘇武牧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蘇武是本漢朝使臣,出使匈奴被扣押,匈奴讓蘇武在天寒地凍的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19年,蘇武始終不屈服,拒絕投降匈奴,手中的漢節(jié)“節(jié)髦盡落”,還好后來經(jīng)過外交斡旋,蘇武得以“生入玉門關(guān)”順利回歸漢朝,并且得到漢朝皇帝的褒獎,從此成為忠君愛國的典范人物,名留青史,受到后世的一直贊揚。
?然而在《漢書》中,班固還以春秋筆法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蘇武雖然鐵骨錚錚,沒有投降匈奴,卻還是娶了一個匈奴的妻子,兩人還生了一個兒子蘇通國,事后蘇武還將這個兒子接回了漢朝,這不能不說是蘇武光輝一生的白璧微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結(jié)果卻不盡相同。千年之后,在清朝乾隆年間,也出現(xiàn)了一個類似于蘇武的人物。此人被敵國扣留25年,拒絕做敵國國王的駙馬,然而他不但沒能成為清朝的英雄,反而被乾隆皇帝下旨:永遠不得踏入中國一步!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原來此人名叫楊重英,出身名門望族,楊重英的祖父是雍正年間的名臣楊文乾。楊文乾做過河南布政使和廣東巡撫,是一個封疆大吏,為人有膽有識,才敢超群。楊重英的父親更厲害,他名叫楊應琚,在乾隆中期得到重用,歷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陜甘總督、云貴總督,風頭一時無兩。
?可惜楊應琚在乾隆征討緬甸的戰(zhàn)爭中指揮失誤,還虛報戰(zhàn)功,被乾隆削去官職,最終被逼自盡。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楊重英當時官居云南按察使(正三品大員),率軍駐扎在云南和緬甸邊界,當他父親楊應琚兵敗之時,楊重英的軍隊也被緬甸打敗,楊重英本人沒有及時撤離,被緬甸軍隊俘虜。
楊重英被緬甸俘虜之后,他的兩個貼身隨從被緬甸放回了清朝,乾隆得知楊重英被俘虜沒有自盡,而且他的兩個隨從還跑了回來之后大怒,認為有損國威,于是派人將楊重英的兩個隨從在邊境直接殺死,同時下旨給繼任的云貴總督明瑞說:“永遠不許楊重英踏入中國一步,如果他敢回來,也和他的隨從一樣下場!”
乾隆沒想到楊重英在緬甸被俘虜之后,拒絕投降,也始終不肯進入緬甸的首都,緬甸人知道楊重英是清朝的大臣,也不敢殺掉楊重英,而是將他軟禁起來。緬甸國王希望楊重英投降自己,好讓清朝的乾隆皇帝丟臉,于是找人不停地勸楊重英投降,威逼利誘的手段都用上了,可是楊重英堅決不肯投降。
緬甸國王見楊重英軟硬不吃,就想出了一招美人計。緬甸國王有個女兒,也就是緬甸的公主,長得很漂亮。緬甸國王讓女兒盛裝打扮,然后親自對楊重英說:“我想讓公主嫁給你,如果你投降,你就是我的女婿,緬甸的駙馬?!彪m然美色當前,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楊重英依然拒絕投降,緬甸國王見楊重英如此堅毅不屈,只好放棄勸降的打算,繼續(xù)將楊重英囚禁,這一囚禁就是二十五年。
?前面我們說過,蘇武牧羊才十九年,中間還娶了個匈奴的妻子,而楊重英在緬甸被囚禁二十五年,堅決不投降緬甸,連做駙馬都不肯,可見楊重英是個忠君愛國的純爺們,比蘇武有過之而無不及。后來緬甸和清朝停戰(zhàn)修好,恰逢乾隆七旬萬壽,緬甸國王為了討好乾隆,主動將被囚禁二十五年的楊重英送回大清。結(jié)果楊重英還沒有踏入云南,就被云貴總督給拒絕在邊疆之外。
原來云貴總督牢記乾隆的圣旨,不許楊重英踏入中國一步。事后云貴總督上奏章向乾隆說明此事,請旨定奪。乾隆當時年事已高,又正值過大壽,心情愉悅,再加上乾隆早就聽說楊重英拒不投降,風骨凜凜的英雄事跡,認為楊重英沒有給自己和大清丟臉,還是條漢子。
?于是乾隆原諒了楊重英之前打了敗仗的罪責,還下旨褒獎楊重英的一片忠心,夸贊楊重英“節(jié)過蘇武”,然后命令云貴總督將楊重英“驛送來京”,乾隆要親自召見嘉獎楊重英。可惜乾隆的這道圣旨剛剛傳到云南,歷盡劫難的楊重英已經(jīng)病逝了,更加悲慘的是,當時楊重英還在緬甸邊境,他終極是沒能活著回到清朝。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楊重英的遺體最后還是回到故鄉(xiāng)入土為安。楊重英的家人在楊重英被俘虜之后,直接被乾隆關(guān)入大牢,一直被關(guān)了25年,這時候也沾了光,被乾隆釋放出來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