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一直信奉的就是佛教,但是道教也一直存在,直到唐代的時候,道教才被皇室成員所喜歡,漸漸地道士這個職業(yè)被大家知道和接受。道教一直擔任的工作就是驅(qū)魔,身上一支三尺長的青鋒劍,穿著道袍,就可以一個人的行走江湖了。這種情節(jié)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金庸筆下,但是很多無欲無求的出家人,出門為什么會被一把長劍呢?
一般情況下中國古代只有兩種人會佩戴長劍,一個就是武家,一個就是道士,要是將領(lǐng)身上帶著佩劍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人,畢竟劍既可以防身,又可以當做調(diào)兵遣將的工具,這一點就是比較好理解的事情了,諸葛亮曾經(jīng)就在新野用劉備的佩劍發(fā)號施令的。
道士身上的佩劍也是標配,這些物件全都是有年代的東西,一般不是自己購買,而是傳承師傅的信物,像是張?zhí)鞄熢谧约喝ナ乐熬蛯⒆约旱呐鍎鹘o了下一個繼承者。在道士的歷史上,早期這是一個軍事組織,在東漢時期,天道師在張魯?shù)念I(lǐng)導(dǎo)之下,形成了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勢力,此人既是出家人,也是士兵,既然一個人有兩個身份,所以身上自然就要有佩劍,這種情況下就將道士帶佩劍當做了一種標準。
在古代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劍貴刀賤,史料記載,在中國古代一把劍最起碼要650錢到700錢之間,但是一個刀最多要30錢。其實只要是相同長短的是刀劍在費工,費力,甚至費物上面都差不多。但是兩者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刀只需要一面開刃,但是劍需要兩邊開刃。還需要從角度,深淺,甚至光澤度上做到一致,這一點就比較難了,除了這個要去之外,中間的脊梁還需要做到堅韌,要是這樣看的話,鍛造一把劍就很不容易了。
在中國的古代只要是遇到了戰(zhàn)役或者是批量生產(chǎn)的武器,一定是出產(chǎn)刀而不是劍,孫權(quán)就曾經(jīng)一次性造了十把劍,還有一萬多把刀,這這種劍是給將領(lǐng)們用的,但是刀自然就是給士兵們用的了。刀出現(xiàn)了之后,劍就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相比較之下,劍的地位更加的高了,佩劍也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
像是道士這種職業(yè),他們的使命就是斬妖除魔,所以自然要將佩劍帶在身上。等到了唐朝之后,道教才漸漸失去了原先身上的軍事色彩,但是佩劍卻成了一種職業(yè)習慣,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