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仗著科技進步和影視劇的泛濫,越來越多的人對歷史開始有了接觸,知道古代皇帝都是什么稱謂的。但事實上影視劇里很多都是不嚴謹?shù)?。比如小編看包青天系列,里面的人物不管官位大小身份如何,都叫宋朝皇帝叫做皇上,這里是大錯特錯的。宋朝的時候并不叫皇帝叫做皇上,而是叫做"官家"。所以在有關宋朝的影視劇里面,不管是上朝議事還是皇帝和近臣扯淡,底下的官老爺們不應該說是"叩見皇上",而是說"叩見官家"才對,這才是正確的叫法。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這方面連游戲都比影視劇做的好做的到位。比如在以宋朝為背景的游戲麻雀飛青天里面面見皇帝就用官家,而另一款以清朝為背景的游戲一品官老爺也做得比影視劇做的更貼近事實。其實在古代關于皇帝的稱呼那是一直在變的,總結來說的話就是:秦到唐大臣稱呼皇帝是"陛下",宋朝時期大臣稱呼皇帝是"官家",明清時期大臣稱呼皇帝是"皇上"。這里我們等一下說明。這里先說特殊的元朝的皇帝,元朝皇帝是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元帝國的皇帝,直接叫"陛下"。
這里從《元史·程鉅夫傳》的記載就可以得知了:帝曰:"自今國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為朕言之。"鉅夫頓首謝曰:"臣本疏遠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報陛下!"。但另一方面又是蒙古帝國的可汗,元朝皇帝既有中原皇帝的廟號謚號,同時也有蒙古帝國的汗號,所以元朝的時候大臣到底稱呼皇帝到底是什么,是"陛下"是"皇上"還是"大汗"就不得而知了,不知道的東西今天小編就不去深究了,有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留言給小編上上課。
秦以后國家老大只用皇帝以稱。因為陛為宮殿臺階,下是傳達信息的人。這里可以根據東漢蔡邕的《獨斷》里了解:"群臣與天子言,因距離遠,先呼立陛側近臣與之言,由彼上達。陛下之稱,即由此而來。" "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還有就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tǒng)。"因此秦漢都以"陛下"稱呼皇帝,而不是影視劇里面那種嬌滴滴的"皇上"。因為皇上一直到了明清兩代才開始流行。
除了"陛下","官家","皇上"之外,還有一些稱謂在特定時代有用。比如在東漢時期,除了可以叫陛下之外,還可以叫皇帝為"國家",這一稱謂一直延續(xù)到了晉朝成為了主流。晉朝書籍對晉成帝司馬衍這樣記載:"國家年小,不出胸懷"。國家就是指司馬衍。還有一個不太流行的叫做"宅家"。這個稱謂在唐朝風行一時。到了明清時期,"萬歲爺"也開始流行起來,但"萬歲爺"一般是太監(jiān)(清朝自稱奴才者也可)稱呼皇帝的,因此這里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