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重溫最美古詩詞》中說:大地如此蕭瑟,生命如此易逝,年華不可阻滯地又老了一歲。無論秋與冬,最關鍵的是人心能不能安頓,人在流年中能不能把持住自己的心,不讓心跟著流年漂泊。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在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后,我們的心能夠獲得安頓,能夠被春花秋月滌蕩得寧靜寬廣,這才是詩詞在心靈中留下的真正況味。
其實,在我看來,讀古詩詞是真的能讓人內(nèi)心寧靜,那一瞬間可以不必去想時間煩躁瑣事,內(nèi)心平靜花自然會開,今天就想分享幾首驚艷但有些冷門的古詩詞。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暮春時節(jié),本該是美好的春光,但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即使是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有些凄楚可憐。
前山極遠碧云合,清夜一聲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邊殘照雨霏霏。
詩人描繪了一幅清靜幽遠的風景畫。極目之處,碧云遮蔽遠山;清寂夜里,響起微微古調(diào),想要將相思寄予明月,但見溪邊殘照,正好映照著霏霏細雨。
詩人內(nèi)心的絲絲哀愁就這樣娓娓道來。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風拂過,頗有些清涼明凈的意味,但這樣的感覺只有微細的心情才能體會,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這首詩著重描繪巖下溪水,點綴天光云影,映襯出詞人獨游的寂寞孤單。構(gòu)圖別具匠心,描繪生動鮮靈,映襯入妙,境界超逸,可抵一篇柳宗元山水游記。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fā)。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jié)。
此詞題為元夕戲作,實則抒發(fā)人生感慨。上片概說元夕之夜,燈繁月明,鼓樂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舊而情味卻別,不覺感慨系之,頗有悲涼之感;下片用典,寫佳人西樓拜月,鏡中畫眉,待到樂止人散,卻又漸入愁鄉(xiāng)。全詞構(gòu)思新巧,造語工麗,感情真摯,寫景細膩,充分顯示了詞人的藝術。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此篇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借助于這樣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讀者所能體悟到的,是詩人特有的精神風貌。這首詩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畫像,讀過之后,詩人的精神風貌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成語「情不自禁」便是出于此。女子在七夕的夜晚徘徊,皎皎月光勾起女子的情思。抽一縷絲線,借著月光把針穿好。
花前月下,皎皎月光勾起了少女心中的無限情思,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此詞描寫了七里瀨的優(yōu)美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江南水鄉(xiāng)的熱愛,也流露了功名虛無、江山長在的人生哲學。
上片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后三句從不同角度寫溪水;下片開頭兩句寫山,中間插入議論感慨,最后有以寫山作結(jié)。
全詞將水上行舟的“靜美”,和時空變化的“動美”結(jié)合的十分完美,語言清麗,意境廣渺,既有幽美的畫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剛?cè)嵯酀?,韻味深遠。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作品主要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此詞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鄉(xiāng)的荷花,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向荷花娓娓道來,構(gòu)思尤為巧妙別致。上片主要描繪荷花姿態(tài),下片由荷花夢回故鄉(xiāng)。
全詞寫景寫人寫情寫夢皆語出天然,不加雕飾而風情萬種,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思鄉(xiāng)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