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偶然在書中看到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初次接觸到這首詩是在父親的一本八零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中,記得那是一本綠色的小書,也是從那本小綠書開始,激起了我對唐詩的興趣!
張若虛,揚州人,初唐詩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詩描寫細(xì)膩,音節(jié)和諧。
初唐詩人張若虛一生作詩并不多,但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字雕句琢,形式與內(nèi)容完美結(jié)合,對個人生命經(jīng)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xué)思考,使這首詩無愧于“蓋全唐”的美譽。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內(nèi)心雄偉遼闊的著作,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感嘆。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上下千年、縱橫萬里,再難找出像《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觸及宇宙、生命本質(zhì)的詩來。正是因為有這種對生命本質(zhì)的觸及,所以“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感悟,才完美契合了大唐的精神、開元盛世的氣象。
喜歡歷史奇聞異事,野聞秘史,正史雜談的,歡迎添加關(guān)注!小編定時更新各種歷史上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