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修武的鐘情,集中體現(xiàn)在兩漢三百多年的時間內。尤其是兩漢的關健時期,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漢獻帝劉協(xié)都與修武發(fā)生重大關聯(lián),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修武地處當時的“三河之地”(即河南、河內、河東)之一的河內之地。河南即河洛之地,是當時全國最主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之一,河內、河東作為富甲一方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則是全國的兩個副中心,河內又在河洛邊緣,加之在太行和黃河之間,軍事戰(zhàn)略地位也是格外重要。所以,兩漢三帝在修武實現(xiàn)命運轉折,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必然。
漢高祖劉邦智奪韓信兵權
兩千多年前的楚漢之爭,最初楚強漢弱,漢軍前期一直處于下風,漢王劉邦一度在成皋之圍中幾乎全軍覆滅,甚至本人差點被楚王項羽活捉。但他卻很快從頹勢走出來,原因就是在他的手下紀信扮成漢王出東門詐降的掩護下,他和夏侯嬰二人共乘一車從西門狼狽逃出后渡過黃河,來到修武,在此,他智奪韓信兵權,由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變成了手握重兵可以再次和項羽爭奪天下的實力派漢王。對此,《漢書·高帝紀》載:“三年六月,羽遂圍成皋。漢王跳,獨于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宿小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收兵趙地。漢王得韓信軍,復大振。八月,臨河南鄉(xiāng),軍小修武,欲復戰(zhàn)。郎中鄭忠說止?jié)h王:‘高壘深塹,勿戰(zhàn)?!瘽h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shù)百,渡白馬津入楚地,佐彭越燒楚積聚,復擊破楚軍燕郭,西攻下睢陽、外黃十七城。”
原來,劉邦手下有一大將名叫韓信。韓信初屬項羽,因不能用,繼歸劉邦,在蕭何的舉薦下,被任為大將,多次勝敵,逐漸擁兵自重,不愿接受劉邦調度。公元前204年,項羽將劉邦包圍在成皋。劉邦向駐扎在修武城的韓信求救,韓信遲遲按兵不動。劉邦從重圍逃出,幾番周折,向北渡過黃河,當天傍晚趕到修武城外的小修武城。這時只有夏侯嬰一個人跟隨著劉邦。在小修武,劉邦聽說韓信和趙王、張耳就駐扎在附近。劉邦對韓信的按兵不動十分生氣,更何況韓信兵力日漸強大,已經(jīng)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要借此機會削弱韓信的兵權。這天夜里,劉邦和夏侯嬰商定了一個奪取韓信兵權的計策。第二天凌晨,劉邦單身獨騎進入修武城,馳向韓信和張耳的營帳。守營衛(wèi)士攔住去路,劉邦自稱:“我是漢王使者,有重要軍情向韓將軍報告?!眲钸M入營帳后,發(fā)現(xiàn)韓張二人還在酣睡未起,就收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接著,又用大將的旗幟召集軍中將領。韓信、張耳聞聽外面人聲鼎沸,起來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漢王劉邦正在軍前發(fā)號施令。他們二人趕緊上前請罪,劉邦當面責怪他們:“身為大將,不知警惕,而且紀律不嚴,防務松馳?!庇谑切迹黑w王張耳堅守趙國之地,韓信收集還沒有發(fā)往滎陽的軍隊,改道攻打齊國。
劉邦這次奪取韓信兵權的計策極為巧妙和危險。因為劉邦作為漢王名分雖高,但此時已無一兵一卒。而趙王張耳和大將韓信名分雖低,卻是掌握雄兵的實力派。因此,劉邦到了韓信、張耳的軍中,能不能受到二人的尊重,二人能不能服從劉邦的指揮,是兩可之間的事。一旦韓、張倚仗自己的實力不聽他的指揮,反而將其控制起來,劉邦可就成了自投羅網(wǎng)了。但是劉邦采取了反客為主的策略,迅速闖入他們的軍營,奪走他們的印信和兵符,趁張耳和韓信還沒有起床的機會,召集眾將,進行了相應的部署,全面掌握了張耳和韓信的軍隊。待張耳和韓信起床后,才發(fā)現(xiàn)軍營中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此時,他們已經(jīng)無力左右自己的部隊。
劉邦奪取張耳、韓信軍權的行為頗為無賴,但卻極為實用,劉邦牢牢地將指揮張耳、韓信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對于扭轉漢軍敗勢和左右楚漢戰(zhàn)爭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劉邦果然開始轉敗為勝,并最終在烏江之戰(zhàn)中全殲項羽的楚軍,建立了西漢王朝。
漢初,分秦時修武縣為修武、山陽二縣,一直延續(xù)到南北朝北齊天保年間,又合為修武一縣。
光武帝劉秀經(jīng)營河內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劉秀生在西漢末年,正逢亂世。王莽新朝代漢而立,隨后天下反叛。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從宛)將賓客還舂陵”,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yè),定萬世之秋”的旗號,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公元23年,劉秀率軍在昆陽大破新莽百萬之師,新朝迅速土崩瓦解。隨后,劉秀與更始政權展開漢統(tǒng)之爭。公元25年,劉秀在部將的擁立下稱帝,國號為漢,年號建武。之后,他開始逐步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來到了修武?!豆馕涞奂o》:“建武二年二月己酉幸修武?!薄顿Y治通鑒》:“車駕幸修武。鮑永、馮衍審知更始已亡,乃發(fā)喪,出諸大伯等,封上印綬,悉罷兵,幅巾詣河內。”其大意是公元26年劉秀率兵親征修武,所向披靡。更始政權的河內郡守將鮑永、馮衍等得知更始帝劉玄已被諸將內訌殺死,就和部下封上印綬,收繳兵器,身著平民服裝奔赴修武,向劉秀投降。劉秀占據(jù)河內后,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遭到兵火焚屠,完富如初,并且“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他審時度勢,慨然曰:“吾將因是而起!”決定經(jīng)營此地,作為自己的一統(tǒng)天下根基。
之后,劉秀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將河內視為漢高祖時的關中,將寇恂比作鎮(zhèn)守關中的蕭何。這方寶地果然沒有讓劉秀失望,為他的部隊提供了充足的軍糧、戰(zhàn)馬和各種裝備,“時軍食急之,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后不絕”。富庶的河內,為漢劉中興大業(yè),為東漢帝國的最終建立,起到了決定性的后勤保障作用。
漢獻帝劉協(xié)貶居濁鹿城
兩漢因修武而興,可以稱之為大漢福地。但在大漢王朝最終走向衰亡之時,古修武也以熱情的懷抱接納了它的最后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逗鬂h書·獻帝紀》:“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冬十月乙卯,魏王曹丕為天子,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p>
漢獻帝劉協(xié)(181-234),字伯和,東漢靈帝之中子。他8歲登基,先被董卓挾持,后受制于曹操,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傀儡皇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繼承魏王。在曹丕的授意下,群臣勸說漢獻帝以堯舜故事禪位魏王。他雖然很不情愿,但深知漢室早已明存實亡,遂三下詔書,設壇禪位。曹丕受禪,封劉協(xié)為山陽公,國都為濁鹿城(今河南修武縣五里源鄉(xiāng)李固村),并命他即日起行,前往封國山陽(其境域包括今河南焦作市區(qū)和修武縣西部、北部)。
劉協(xié)在山陽的事跡正史不載,但在這一帶卻至今流傳著他廣施仁政的故事。相傳,他來到濁鹿城后,稍作安頓,便離開王宮,四處巡游察看民情。當時,由于連年征戰(zhàn)和疫病流行,勞力不足加上沉重的賦稅,致使山陽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吹竭@些破衣爛衫、面黃肌瘦的百姓,勾起了劉協(xié)對少年時期朝不保夕的痛苦記憶,更堅定了他治理山陽的信念。第二天,他就派人四處張貼榜文,宣布以后所有賦稅一概減半,墾荒種植者,免交三年賦稅。消息傳出,山陽百姓奔走相告,無不稱頌。其后,他還經(jīng)常深入民間訪貧問苦,并利用自己在宮中向太醫(yī)們學得的精湛醫(yī)術為病人解除痛苦。行醫(yī)之余則入山采藥,所采之藥,無償施與,針灸、艾炙、拔罐、刮痧皆為免費,外購之藥,酌收成本。焦作一帶有“中藥不還價,針灸不要錢”之俗,此即劉協(xié)傳下的千年老規(guī)矩。此外,這里民間生子石灰圍門避生人之俗,相傳也和劉協(xié)有關。經(jīng)過十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山陽人民安居樂業(yè),百業(yè)興旺??臻e時,劉協(xié)喜歡到濁鹿城北的小山上登高遠眺。盛夏季節(jié),他常到百家?guī)r游玩,一邊納涼,一邊觀賞吼聲如雷、噴珠濺玉的天門瀑布,在那里留下了“避暑臺”等遺跡。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五十四歲的劉協(xié)終于告別了自己哭笑不得的人生。他的內侄,魏明帝曹睿聞訊,“素服發(fā)喪”,謚其為漢孝獻皇帝。在大司空崔林的監(jiān)護下,經(jīng)過近半年的準備,漢獻帝被以天子之禮葬在濁鹿城西北十里之處(即今修武縣七賢鎮(zhèn)古漢村南)。
縱觀東西兩漢三百年,修武因兩位開國之君和一位末代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修武不大,方圓不過百里;修武不小,卻在某個程度上承載了大漢興衰的部分歷史使命,這是修武的命運,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王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