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攤丁入畝到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來看清朝對賦稅制度的探索與改良

自隋唐以來,以均田制為基礎的賦稅制度一直是以男丁作為征稅對象,按丁納稅,不論貧富。可隨著土地兼并的日益嚴重,繳納賦稅的男丁因得不到足夠的土地而被迫逃亡,朝廷稅收因此急劇下降。明朝萬歷初年,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將田賦和徭役進行整合,折算為現(xiàn)銀,統(tǒng)一征收,曾使明朝中后期的財政狀況得到極大改善。但一條鞭法并未形成制度,而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而逐漸廢除。按丁納稅的賦稅制度作為朝廷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弊端凸顯,急需改良。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入關后為了改良賦稅制度的弊端,清朝皇帝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賦稅新政,擴大了賦稅的征收范圍,增加了財政收入,使國力進一步得到提升,造就了歷史上最后一個盛世。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鑒于國庫日漸充裕,宣布丁稅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定額為準,以后無論增加多少人口都不再征收人頭稅,這就是所謂“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由來。人頭稅由此形成定額,新出生的人口不再征稅,過去的人頭稅卻因人口死亡而無法征收,由此催生出攤定入畝的政策,將人頭稅分攤到土地稅中,按畝合并征收,也稱地丁合一。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攤定入畝率先的廣東試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攤丁入畝改變了過去按丁納稅的制度,形成以土地納稅的制度,使擁有田地的自耕農(nóng)有更多時間從事田間勞作,也使沒有田地的佃農(nóng)減輕了負擔,不用為交不上人頭稅而變賣家產(chǎn)。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在批復直隸巡撫李維鈞的奏請時,使攤丁入畝形成制度,從直隸開始實行,逐步推廣到全國18個行省。

直隸巡撫李維鈞奏請將丁銀攤入地糧徵收。應令該撫確查各州縣田土,因地制宜,作何攤入田畝之處。分別定例,庶使無地窮民、免納丁銀之苦。有地窮民、無加納丁銀之累?!队赫龑嶄洝?/strong>

為何清朝要改良此前按丁納稅的賦稅制度呢?主要還是因為土地兼并的日益嚴重和按丁納稅本身存在的弊端。

隋唐時期,以均田制為基礎的賦稅制度是以年滿16歲至60歲的男丁為征稅對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規(guī)定,每丁每年納粟二石,稱為租;絹二丈、綿三兩,稱為調(diào);服徭役二十天(閏年加二日),并規(guī)定可以納絹代役,稱為庸,這種賦稅制度稱為租庸調(diào)制。除了繳納糧食之外又是絹又是綿,還有徭役,不僅繁雜且因為不分貧富,從而加劇了貧富分化,激化了階級矛盾。

隨著土地兼并的日益加深,大量男丁因得不到足夠的土地而被迫逃亡,使朝廷稅收急劇下降。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又出臺了兩稅法,本質上依然是以男丁為征稅對象,但卻按土地和財產(chǎn)的多寡分等級納稅,此舉觸動了地主貴族的利益,兩稅法實行了不到30年便名存實亡。

明朝中后期,張居正改革賦稅制度,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一個州縣的丁稅、徭役以及土貢方物等其他雜征合并,統(tǒng)一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一條鞭法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得“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廢除人頭稅,只是把人頭稅和徭役以及其它雜征統(tǒng)一以銀兩的形式進行征收,簡化了賦稅制度,使農(nóng)民有更多時間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

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于官。一歲之役官為斂募,力差則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其交納之費,加以贈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并為一條,皆計畝征銀,折辦于官,故謂之一條鞭。——《明史》

清承明制,清朝初期的賦稅制度大體沿用舊制,一省之內(nèi)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一條鞭法,有的分等級按丁征稅,還有的全征丁稅或丁田各半的,總之就是雜亂無章,沒有統(tǒng)一制度。

今考直省丁徭,有分三等九則者,有一條鞭征者,有丁隨田派者,有丁從丁隨者。即一省之內(nèi),則例各殊,遵行既久,閭閻稱便焉?!洞笄鍟洹?/strong>

康熙時期,采取輕傜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同時鼓勵墾荒,康熙十二年(1673年)規(guī)定新墾荒田免稅十年,使耕地面積逐漸擴大,從初期的530余萬公頃增長到680余萬公頃。隨著國力的提升,各地官吏紛紛奏請攤丁入地,提出“丁與糧分,則無糧之丁無所戀而輕去其鄉(xiāng),丁隨糧行,則丁皆有土,有所籍而不致流亡?!笨滴醯坭b于明末流民遍地,遂成大亂的教訓,實施攤丁入畝的大膽嘗試,到雍正時期形成制度,并得到推廣。

雍正帝繼位后,大刀闊斧的澄清吏治,整頓財政。雍正四年(1726年),署四川巡撫羅殷泰奏請將地方士紳優(yōu)免差徭之名永行革禁,與民一例當差,雍正批復照例優(yōu)免本身一丁,其子孫族啟濫冒者查出治罪,由此開始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

署四川巡撫羅殷泰疏言,川省州縣,多屬以糧載丁。紳衿貢監(jiān)等、盡皆優(yōu)免差徭。請將優(yōu)免之名永行禁革,與民一例當差?!澥吭瓱o丁銀無庸優(yōu)免,每私立儒戶宦戶名色,或借紳衿貢監(jiān)之名,包免巧脫,情弊多端。著照例優(yōu)免本身一丁,其子孫族戶濫冒,及私立儒戶宦戶、包攬詭寄者,查出治罪——《雍正實錄》

所謂優(yōu)免差徭是指封建社會對有功名者免除賦役的特權。通常來說,秀才可免除本人賦役,舉人除自身外可帶免兩人,進士可帶免4-6人。當朝為官者同樣有優(yōu)免特權,以官階高低而論,一品官員或有爵位者最多可以帶免24人。官員致仕(退休)成為鄉(xiāng)紳,優(yōu)免特權依然有效。官紳們運用特權,將大量田地寄掛在官紳名下,這樣就可以避免被朝廷征稅,實際上就是一種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

事實上隨著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大量田地掌握在地主鄉(xiāng)紳手中,而這部分人恰恰是優(yōu)免的對象,從而使賦稅征收范圍大打折扣。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有力的打擊了借優(yōu)免之名行偷稅漏稅之實的不法行為,擴大了朝廷征稅范圍,增加了國庫財政收入。

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是清朝皇帝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在歷史潮流的作用下對賦稅制度所做的大膽探索與嘗試。前者取消了人頭稅,使得人口大量激增,乾隆六年(1741)人口激增至1億4000萬,乾隆五十五年(1790)突破3億關口。后者使國庫收入大大增加,存銀從從康熙末年的2000萬兩增加至7000萬兩,財政收入也從雍正元年(1723)的3022萬兩增加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4359萬兩,使清朝國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