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在他42歲那年,迎娶了第三任皇后宋氏。她是左衛(wèi)上將軍邢國公宋偓(原名宋延渥)的長女。宋家上數(shù)幾代都是名人,從后唐到北宋,代代為官,貴盛無比。
952年出生的宋氏,她的奶奶和媽媽,分別是后唐和后漢的公主,她出生就是個富貴的官N代。
因為這個原因,宋氏自小進出皇宮,就如同逛姥姥家一般輕車熟路,三四歲時跟母親到皇宮,覲見周太祖郭威。郭威見她長得可萌可萌的,十分討人喜愛,就賞賜她冠帔,還說等她長大就嫁入他們郭家做媳婦呢。
誰知風云際會朝代更迭,等到宋氏長大的這短短十幾年,已經(jīng)改朝換代,到了宋朝,太祖趙匡胤時代。宋偓這個人極其能干,每次都能準確站隊,郭威黃袍加身,成為后周太祖時,不費一兵一卒,就接受了宋偓舉鎮(zhèn)投降。后來滅南唐水師,終極南唐國祚,到了趙匡胤黃袍加身,屯軍海陵,破李重進揚州叛亂,每一次宋偓展現(xiàn)出英勇神武的軍事實力,令宋家代代尊榮顯赫。
宋乾德五年(967年),農歷二月十六日,是趙匡胤的生日,也是被皇家定為長春節(jié)的日子。這一天,百官命婦都到皇宮來來祝賀太祖的誕辰。16歲的宋氏也跟隨母親來給41歲的大宋天子趙匡胤賀壽。
貴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當時是個鰥夫,第二任皇后去世也有三四年了,中宮之位一直空缺。但是天子會缺少女人嗎?他之所以沒立皇后,因為他彼時擁有一個才貌雙全的絕世美女——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姓徐,四川都江堰人氏,原是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fā)兵后蜀,僅用了66天就滅亡了后蜀。孟昶和所有皇室成員都成了趙匡胤的階下囚。
七天之后,身體健康的孟昶突然死掉了。他的寵妃花蕊就成了趙匡胤的愛妾。這個女人除了長得好看,還特別有才,后世留有一百多首她的詩作,從內容上看來還是有一定水準的。
其中一首著名的《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竟無一人是男兒?!卑褌€無奈無助無力抗爭的小女人形象,描繪的活脫脫鮮明,讓趙匡胤為她感到心疼憐愛,之后一直非常寵她。
那趙匡胤為何會娶比他小25歲的宋氏,并直接冊封為皇后呢?太祖戎馬一生,多數(shù)實在行軍打仗,并不見愛好女色的記載,所存活的孩子都是原配賀氏所生。雖然記錄第二任皇后王氏也生過三個孩子,但都夭折了。
當時太祖也才41歲,膝下只有兩個兒子。即使寵了花蕊幾年,卻也不見她懷孕生子。別說他了,花蕊跟了孟昶那么些年,也沒有生孩子。作為開國后娶的第一位皇后,他將目光瞄向了左衛(wèi)上將軍宋偓家,也是看中了他家世代貴盛。
宋偓不僅能打仗,還能生養(yǎng),他一共有十個兒子,十五個女兒。趙匡胤娶的是他的長女,開寶元年(968)二月,冊立宋氏為皇后。她時年17歲,趙匡胤已經(jīng)42歲。
但是沒辦法,常年征戰(zhàn)又酗酒的黑胖子,或許是身體原因,或許是其他,宋氏始終沒有懷孕。而宋氏對于這場皇命包辦婚姻,也是特別不滿意,夫君貴為天子又怎樣?年紀與父親一般大,又胖又老又沒情趣的粗人一個人,而且他還寵著花蕊夫人,自己不過是一個擺設。
于是她的目光瞄向了剛剛30歲的皇叔趙光義,當時他的兩位皇妃也都先后去世,也是鰥夫一個。趙匡胤對弟弟很是信任,皇宮家宴絕對少不了弟弟一起喝酒。所以趙光義與嫂子和花蕊夫人,都可以近距離接觸到的。
他并不喜歡那個綠茶婊一般的花蕊,而是對端莊淑雅的皇后宋氏很有好感。有過幾次心領神會的眼神交流。趙光義看著哥哥專寵花蕊,把個如花似玉的皇后冷落一邊,心中憤懣不平。一次家宴酒席上,光義借著酒勁,要花蕊給他折花,太祖讓花蕊去折,誰知光義一箭將她射死了。
太祖雖然痛心,心愛的女人死了,他卻沒有責罰弟弟,說了他兩句也就罷了。經(jīng)過這次試探,光義膽子更大了,偷偷向宋氏下手,終于被太祖發(fā)現(xiàn)了。他也不生氣,以為弟弟單身久了,就將自己一個不太喜歡的妃子,賜給了他。
趙光義與宋氏究竟發(fā)展到哪一步,誰也不知道。976年十月,趙匡胤和弟弟喝酒之后,當晚突然駕崩,史書記載25歲的宋皇后,急忙讓太監(jiān)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誰知王繼恩被趙光義收買,而是通報了他。當王繼恩領著趙光義來到皇后面前,驚魂未定的她說出的一句,“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惫偌疫@詞很值得耐人尋味。
據(jù)說在宋朝的時候,在平民百姓口女子經(jīng)常稱呼丈夫為“官人”,而在宮廷里面則是叫“官家”。宋氏竟然稱呼趙光義為官家,不知道有沒有特殊的意義呢?
趙光義淚流滿面地回答:“共保富貴,無憂也。”這段是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記載,可是這么隱秘的對話,幾十年后出生的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后人都說趙光義背信棄義,沒有善待宋皇后,而是讓她幽居守寡了19年,最后孤零零死去。
小編覺得也未必是真,趙光義繼位后,尊她為開寶皇后,史書記載977年,遷居西宮,又在987年,遷居東宮。西宮東宮都是在后宮,作為嫂子,住在小叔子的后宮非冷宮,能說對她不好嗎?
趙光義后來弄死兩個侄兒,又害死有皇位繼承權的弟弟,一點都不手軟,他為何沒有對宋皇后下手呢?畢竟她當時想要讓繼子趙德芳繼位呢。
至于她去世后,趙光義不但自己不服喪,還不準朝中大臣前去吊唁。根本不按照皇后的禮儀置辦喪事,不準宋皇后的牌位入太廟,或許有趙光義自己的私心。但絕對不是他對宋皇后的薄情虐待,相反是他的善意。
要知道當時的趙光義,還是很忌憚宋皇后的娘家勢力,即使太祖駕崩后,也沒有影響到原國丈宋偓的地位,在太宗時,仍然位高權重,他家十個兒子,其他十幾個女婿,多數(shù)為高官名爵,位居要職。
如果他對宋皇后不好,宋家也不會答應。如果他對宋皇后不善,也不會繼續(xù)重用提拔宋家人。歷史真真假假,不是當事人,誰也說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說,宋皇后的后半生過得并非傳言中凄慘孤獨,幽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