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4年(遼天慶四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向遼國宣戰(zhàn),1125年,也就是短短十余年后金人鐵騎南下攻占遼燕云之地,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這個出逃了十年的末代皇帝在宋遼邊境被俘,至此遼為崛起的金所滅。
從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立國,五代十國時期聯(lián)合北漢和后周對峙,到支持西夏李氏屢屢侵犯北宋西北邊境,高梁河大敗宋太宗,再到澶淵之盟每年從北宋手中白白獲取大量幣,遼政權足足雄踞北方二百余年。然而女真人只用了短短十年就結束了屬于契丹族的輝煌時代,這讓人不禁疑惑是哪些因素使遼國走向滅亡了呢?
遼宋西夏疆域圖
遼亡于金的內(nèi)外因素非常多,但如果單從遼國自身角度來探究的話,我們不得不做從以下幾個原因來思考。
說起遼亡于金的原因,首先不得不提女真人的崛起。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大約在唐朝時基本形成民族形態(tài)?!芭妗币幻钤缫娪谔瞥?。11世紀時女真向契丹稱臣,最開始遼國統(tǒng)治者為了防止女真人逐漸壯大,對女真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早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代,遼的統(tǒng)治者就已經(jīng)意識到有必要限制女真人的發(fā)展。公元903年耶律阿保機討伐女真,擄走三百余戶人口。906年,契丹又發(fā)兵攻打女真。926年契丹滅海,將渤海人又遷入遼東,部分女真人被遷入遼南。這一部分人被編入遼的戶籍人口中,被稱作熟女真,而另一部分沒被納入遼的完全控制范圍的女真人被稱為生女真。
耶律阿保機劇照
在遼的分而治之和嚴密監(jiān)視下,女真人的確受到了很大鉗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保持著許多小部落并存的狀況。但是到遼興宗的時候情況就已經(jīng)開始改變,而且是不得不做出的改變。
在遼的統(tǒng)治境內(nèi),除了有東北的女真人,還有西北的韃靼人(即蒙古諸部的統(tǒng)稱),遼政權前期對西北韃靼人的控制其實是非常松散的,但是到了遼國的第六任皇帝即遼圣宗的時候,遼的統(tǒng)治者開始嘗試改變韃靼的這種松散控制狀態(tài)。同樣的,遼對韃靼也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同時還設置西北路招討使一職對各部進行統(tǒng)一管理,又在鄂爾渾河上游與土拉河之間建立三座池,設立鎮(zhèn)、防、維三州,派駐軍隊,開辟屯田。統(tǒng)和末年(1011年),又為諸部落派遣節(jié)度使以加強統(tǒng)治。
經(jīng)過圣宗的經(jīng)營,西北韃靼被遼國緊緊控制,但是到了圣宗后期,由于剝削壓迫過甚,開始激起韃靼的反抗。開泰元年(1012年),韃靼部殺死遼派駐的節(jié)度使反叛,圍攻鎮(zhèn)州;太平六(1026年),西北路招討使蕭惠出征甘州慘敗而歸,韃靼諸部紛紛反叛。
為了平定韃靼叛亂,遼統(tǒng)治不得不抽調(diào)東部的軍事力量派往西北,尤其是到了遼道宗時期,即大安八年(1092年) ,“北阻卜”部長磨古斯率各部起義反遼(遼將韃靼分為四部管理,北阻卜是其中一部),這次起義規(guī)模非常大,遼人對其用兵八年才得以平叛。(續(xù)資治通鑒》:“準布部長瑪古蘇叛,殺遼金吾吐古斯。遼主(道宗)命奚六部呼哩耶律郭三發(fā)諸番兵討之。” )
遼中后期在西北的大量用兵無疑給了東北女真部做強的大好機會,事實上也正是在期間,完顏阿骨打的曾祖父完顏石魯,祖父完顏烏古乃前后幾代人才有機會一步步統(tǒng)一女真各部落,并且能夠從遼人手里得到急需的盔甲。到遼景宗后,生女真開始成為契丹東北邊患。可以說女真部的崛起和遼的戰(zhàn)略防治對象轉移密不可分。
遼國晚期朝政混亂,天祚帝昏庸無能,遼人不斷的向管治下的女真人索求貢品,尤其是對珍貴獵鷹海冬青的大量索取激發(fā)女真人強烈不滿,再加上女真百姓長期受到遼人的剝削壓迫,甚至為了避諱遼興宗耶律宗真名諱一度被稱為“女直”。1114年已經(jīng)強盛起來的女真人在首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向遼國宣戰(zhàn)。女真與遼的沖突全面爆發(fā),他們先后與遼展開了三次正面較量。
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初,種種跡象表明完顏阿骨打筑城備械于拉林河畔,號召女真諸部起兵反遼。六月,遼帝才“始為備”(《金史·太祖紀》),但并未高度重視,只派節(jié)度使蕭撻不野僅率領800余人赴寧江州防守。完顏阿骨打則親率2500人直奔寧江州。
此時的遼天祚帝仍然沉浸在游獵之中,得知前線告急依然不以介意,只遣海州刺史高仙壽前往救援。女真軍在扎只水與渤海軍遭遇。交戰(zhàn)中遼將耶律謝十陣前落馬,阿骨打連放數(shù)箭射殺耶律謝十,女真軍趁機大敗遼軍。隨后寧江州陷落,渤海人以及熟女真等部聞訊歸附,女真人聲勢日壯。
完顏阿骨打劇照
就這樣,由于遼統(tǒng)治者的麻痹大意,與金人的第一次作戰(zhàn)宣告失敗,而且還丟失了邊境重鎮(zhèn)寧江州。
雖然女真首戰(zhàn)告捷,但這對遼人而言不過是撓癢癢,遼國統(tǒng)治者這才明白女真人不是為了搶點東西,而是要滅亡他們。
于是天祚帝命令都統(tǒng)蕭嗣先率兵七千(號稱十萬大軍),準備進攻女真人。十一月,阿骨打率三千七百人迎戰(zhàn),并且趁著大風驟起,塵埃遮擋視線的時機,在出河店再次大敗遼軍,斬殺俘虜遼兵以及繳獲武器輜重不計其數(shù)。
出河店大捷,使女真軍實力更強,兩個月后完顏阿骨打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市)建立金國,開始正式和昔日宗主分庭抗衡。
出河店慘敗的壞消息傳來之后,天祚帝再也不能淡定了,他沒想到昔日彈丸部落如今已如狼似虎。
1115年女真建立金國之后,緊接著又取得了達魯古城之戰(zhàn)的勝利,隨后攻陷黃龍府(今吉林農(nóng)安),形勢對遼更加不利。九月,遼天祚帝決定御駕親征,企圖一舉消滅金軍。遂率緊急拼湊的蕃漢兵10萬(對外號稱70萬大軍),命樞密使蕭奉領精兵2萬為先鋒,分兵五路北上,又命樞密直學士柴士誼率3萬漢軍步騎南出寧江州,分道而進。
十一月,天祚帝進至駝門,又遣附馬蕭特末,林牙蕭察剌等率數(shù)萬步騎前往斡鄰濼,想要分兵夾擊金人獲勝。十二月初,完顏阿骨打(此時已是金太祖)親率2萬騎兵進至爻刺,遣完顏習古乃、完顏銀術可鎮(zhèn)達魯古城,自己則留在爻刺筑壘待擊。
然而就在這時遼政權內(nèi)部后院起火。十一月初十,遼御營副都統(tǒng)耶律章奴率兵叛逃上京,預謀會和耶律淳自立,天祚帝因為內(nèi)亂無心再戰(zhàn),中途撤退。十二日,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率兵追擊,在護步達岡追上遼人,集中兵力猛攻遼軍。遼軍開始大潰敗,天祚帝棄軍出逃,一晝夜疾行500里。
天祚帝劇照
至此,遼對金的三次作戰(zhàn)皆以慘敗告終,而三次慘敗大大削弱了遼政權的軍事力量,這是遼后來不敵金人的重要原因。
雖然經(jīng)歷了三次慘敗后的遼政權瀕臨分崩離析的邊緣,尤其是護步達岡之敗使遼政權的軍事力量受到根本打擊,但遼政權依然控制著大部分疆域,如果應對得當,以女真人的實力并不能輕松的滅亡遼政權。然而事實卻是三次戰(zhàn)役之后,遼政權及它的統(tǒng)治者一蹶不振,面對金人的步步緊逼毫無還手之力(1115年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為金)。遼政權龐大的疆域被金人在此后十年里一點點蠶食,五京先后陷落,最終亡國。
金人能夠一步步蠶食遼政權,從遼的角度來看,有三點原因:
遼的覆滅本身就和天祚帝耶律延禧脫不開干系,從最初在女真人酋長會議上無端羞辱完顏阿骨打等人,到寧江州之戰(zhàn)前夕依然沉迷酒色,再到最后拋棄社稷的十年大逃亡,正是天祚帝的昏庸無能助推了政權走向覆滅。
護步達岡之戰(zhàn)后,天祚帝似乎被嚇破了膽,于是一個看似已經(jīng)非常漢化的遼政權統(tǒng)治者,天祚帝立馬暴露出他游牧民族的本性——出逃。面對金人來攻,天祚帝先后從遼東京逃到山西大同,夾山(今位于內(nèi)蒙古),后穿越沙漠輾轉逃到應州新城,最終在宋遼邊境被俘?;实凵星胰绱?,何況是將士呢?
早在遼金護步達岡之戰(zhàn)時,遼政權就開始了內(nèi)亂,也正是后院起火直接導致了護步達岡慘敗。在之后的十年里(1115年——1125年),遼政權內(nèi)部依然內(nèi)斗不止。當然,這同樣和天祚帝的昏庸無能脫不開關系。
先是耶律章奴在上京叛亂,引起遼政權內(nèi)部的震動和分裂。然后是位于原渤海國的遼東京叛亂自立,金人正是借助這場叛亂占領了遼東京和沈州。保大元年(1121年),統(tǒng)兵副都監(jiān)耶律余睹等謀劃廢黜天祚帝耶律延禧,立晉王耶律敖魯斡為皇帝。事情敗露后,耶律余睹叛遼降金,而天祚帝處死了不知情的晉王。第二年同樣是因為皇位繼承問題,遼內(nèi)部又發(fā)生叛亂,天祚帝再次處死其次子。
天祚帝的兩次殺戮使得本就離心離德的遼政權徹底分崩離析,正是遼人內(nèi)部的斗爭給了金人蠶食其疆域的機會。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國后吸收了大量漢人的管理經(jīng)驗和制度,在不斷漢化的過程中,一方面給遼政權帶去了更為先進的上層建筑,一方面也讓一個游牧政權轉變?yōu)橐赞r(nóng)業(yè)為基礎的政權。在遼國疆域內(nèi)的上京道和中京道,建立起許多城池,大片牧場變?yōu)楦?,許多遼人離開馬背,拿起農(nóng)具。
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遼政權的軍隊戰(zhàn)斗力下滑,許多士兵喪失了游牧民族的兇悍。一方面當一個游牧政權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安穩(wěn)下來,那么面對金人的進攻,他們就不能向原來那樣隨意遷徙,而是需要守住領土。簡單用四個字概括就是任責守土,正是這樣才給金人能夠一個個的陷落五京的機會。這似乎對所有由游牧政權轉變過來的政權來說都是一樣的,到了金朝后期,相當程度上金人不也是這樣被韃靼滅亡的嗎?
同時任責守土意味著遼統(tǒng)治者不能隨便抽調(diào)兵力去對付金人,這可以從護步達岡之戰(zhàn)中窺見出來,天祚帝的七十萬大軍除了一部分精銳部隊之外,多為臨時拼湊而來,所以才顯的不堪一擊。
遼政權不復存在
由于在中后期放松了對女真的鉗制,導致女真部得以統(tǒng)一,對金的三次戰(zhàn)役又以慘敗告終,再加上內(nèi)部各種矛盾斗爭使得遼對金的步步蠶食毫無還手之力,遼政權最終走向滅亡,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