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八月初二,徐達、常遇春指揮的北征大軍進入元大都。
隨即,徐達派薛顯、傅友德等人帶領(lǐng)三萬將士向古北口出兵,追擊元順帝。結(jié)果明軍追擊的方向與元順帝正好相反,只抓了一些車馬回來。徐達大怒,讓他們再向大同方向去追,但元順帝早已經(jīng)跑遠了。
朱元璋收到捷報之后,下令把元大都改為北平府,設置大興左右衛(wèi)、燕山左右衛(wèi)、永清左右衛(wèi)等六個軍衛(wèi),作為北平的守御力量,一共三萬將士,由孫興祖和華云龍二人率領(lǐng)。不久,又下令北平城中原有的軍民都遷居到河南的開封。
同時,朱元璋把開封定為北京,金陵定為南京。他最初的設想是,自己每年春秋兩季,交替住在北京和南京,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樣跑來跑去很辛苦,來回都要渡江,他自己就否定了這個想法。
到目前為止的一系列征戰(zhàn)中,北征的明軍并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陣亡的將士也不多,一共有四百多人。朱元璋命令撫恤這些將士的家屬,具體的標準是:千戶、百戶、鎮(zhèn)撫等級別的陣亡將校,每人的家屬可以得到二十石糧食和十匹麻布。普通軍士每人只有五石米、一千二百文錢和兩匹麻布。
朱元璋又下令為北征的將士準備大量戰(zhàn)衣,為即將來到的大戰(zhàn)作準備。
此時,在東南、西南作戰(zhàn)的湯和、楊璟已經(jīng)完成了各自的使命,朱元璋命令他們率軍北上,聽從徐達的調(diào)遣。這位楊璟也是安徽人,讀書人家出身,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做過親軍副都指揮使。楊璟多次率軍出征,但戰(zhàn)績一般。
此外,原本留在河南的馮勝也再一次加入到徐達的麾下,他的身份是征虜右副將軍,地位僅次于徐達和常遇春。
顯然,朱元璋清醒意識到,未來等待北征大軍的,還有兇險的惡戰(zhàn)。
這期間,徐達對原有的北平城墻加以擴建,并把安貞門改名為安定門,建德門改名為德勝門,似乎寄托著他對未來的戰(zhàn)事的良好祈愿。在后來多年的北征歲月里,這個城市都是他的后方基地,也是他的女婿朱棣的封地。
到了九月底,明軍分頭出擊,掃除河北頑抗之敵,準備向山西進軍。元大都失守之后,各地元軍并沒有散,明軍遇到的抵抗越來越強大。
常遇春先后拿下保定、河間、真定等地,真定就是今天石家莊一帶,而傅友德更是進入山西,拿下了平定州,也就是陽泉。
另一個方向上,馮勝和湯和從河南渡過黃河,先后拿下武陟、懷慶,再奪下太行山的碗子城,進入關(guān)隘,攻占山西南部的澤州也就是晉城。這里已經(jīng)是王保保的勢力范圍,明軍很快就嘗到了王保保的厲害。
王保保的的部將救援澤州,在韓店與楊璟率領(lǐng)的明軍援軍遭遇,結(jié)果明軍大敗。而馮勝、湯和繼續(xù)向北進軍,拿下潞州也就是長治。
十一月,徐達離開北平,趕到真定與常遇春匯合,進入井陘,正式向山西進軍。
當初元順帝逃往大漠時,命令王保保收復元大都,現(xiàn)在王保保率軍從太原出發(fā),過雁門關(guān),準備走居庸關(guān),迂回進攻北平。徐達決策,明軍乘虛直搗太原。此時,王保保已經(jīng)走到涿鹿縣,得到消息立刻率領(lǐng)十余萬大軍返回,救援太原。
王保保的隊伍果然不同尋常,“其鋒甚銳”。而明軍因為進軍速度太快,前方只有騎兵,大批步兵還沒有趕到。雙方對峙三日。常遇春向徐達提議,夜里出奇兵偷襲王保保大營。
當天夜里明軍精銳沖入王保保大營,元軍猝不及防,營中大亂。王保保聞訊,靴子都來不及穿好,光著一只腳跳上馬背逃走,最后身邊只剩下十八人跟隨。常遇春一直追到忻州,王保保一路逃向甘肅。
此一戰(zhàn),明軍俘獲四萬元軍和四萬多匹戰(zhàn)馬,并乘勝攻下太同等地。
同時,王保保的弟弟脫因帖木兒率軍從另一方向救援太原,大敗明軍。徐達派薛顯、傅友德率軍迎戰(zhàn),脫因帖木兒抵擋不住,明軍一直追趕到石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呂梁,脫因帖木兒逃走。
此后,明軍迅速占領(lǐng)整個山西。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