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縱觀中國歷史,古時哪個朝代的女性地位最高呢?我們不妨去大宋看一下。
1、宋代女性擁有與男性一樣的財產繼承權,未出嫁的女性有繼承權,就算是出嫁的女性,一樣擁有財產繼承權,只是比例會低于未出嫁的“在室女”。
2、宋代女性守寡后、離婚后可以改嫁,而且絲毫不受歧視。宋朝宋真宗皇后劉娥、宋仁宗皇后曹氏,也都是改嫁的。
3、宋代女性的政治地位非常高,宋代歷史上有多達5位皇太后“垂簾聽政”。
第一位就是宋真宗的章獻皇后劉娥,宋真宗趙恒病逝于延慶殿,趙楨當時只有11歲,劉娥開始幫助兒子宋仁宗趙楨處理國政。
第二位就是宋仁宗趙禎的曹皇后。宋仁宗駕崩,宋英宗趙曙進宮即位,尊曹皇后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身體就鬧起了毛病,曹皇后為了讓國家機器繼續(xù)運轉,在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
第三位就是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1085年,高皇后的兒子宋神宗病危,經過群臣奏請,高太后垂簾聽政。宋神宗駕崩后,十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因其年幼,高氏繼續(xù)以太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
第四位就是宋神宗的向皇后,宋哲宗駕崩,向皇后一度臨朝聽政,他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推薦端王趙佶為帝。
第五位就是宋哲宗的孟皇后,這個孟皇后曾經兩度被廢,正因為被廢,故此,她才逃過了金人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擄的“靖康之禍”。當時皇帝的六宮中,是凡有位號者都隨徽、欽二帝被虜往金國,只有孟皇后因被廢而幸運地留下,她隨后,恢復孟氏元祐皇后的尊號,并開始垂簾聽政,最后政歸趙構。
“太后參政議政”成為宋王朝獨具特色的政治設計。之所以說它“獨特”,是因為宋朝太后雖然參政議政但卻很少越位。終宋朝各個時期,除極少數的朝代外,大部分時間里并沒有發(fā)展成外戚專權,也沒有出現宦官執(zhí)政的局面,而是很好的保持了皇帝、太后、權臣三角權力體系。太后是依靠自己女性的身份而非依靠家族的身份而在政壇上發(fā)票作用,這不能不說是女性獨立或地位提高的標志。盡管宋朝的帝后屢有聽政參政甚至干政,但從沒有過諸如漢朝呂后、唐朝武則天、清朝慈禧這種帝后專權甚至奪位現象,這也是后人樂以稱道的地方。
不僅皇室中,女性作用突出,在皇室之外也能見到這樣的案例。兩宋交替之際擊鼓抗金的梁紅玉,在宋王朝的各個角落都有女性閃耀的光輝。
這是在上層社會,那在底層社會呢?我們都知道宋朝是有夜市的,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你看不到唐時長安那堂皇氣派的王者風范,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力夫之競競營營,店鋪之財源滾滾,車馬之喧囂過市,仕女之豐彩都麗,文士之風流神韻,建筑之鱗次櫛比,街衢之熱鬧非凡,絕對是唐朝的長安、洛陽見不到的繁榮發(fā)達景象。
而夜市,也是男女約會的好地方,證明宋朝那個時候女性是可以拋頭露面的,除了不能科舉。
自宋朝以后,女性的政治地位急劇下降,完全成為男權的附庸,包括三貞九烈、纏足等要求開始出現。這是一種退步,也是野蠻打敗文明的一種表現,不用說也知道,一個是元朝,一個清朝,元朝和清朝因為是外族執(zhí)政,所以女性的地位才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