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阿爾泰山冰凍干尸的神秘紋身和陜博金怪獸指明了匈奴文化的源頭

匈奴這個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關于這個民族的來源一直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如今借助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匈奴人的起源問題已經逐漸清晰。

1. 阿爾泰山冰凍干尸上的神秘紋身和陜博金怪獸

1993年俄羅斯考古工作者在中俄蒙三國交界的阿爾泰山巴澤雷克地區(qū)的凍土層里發(fā)現了一座古代墓葬,根據分析和年代檢測可知該墓葬的主人是一位古代斯基泰貴族女性,距今大約2500年??脊殴ぷ髡邔⑵涿麨椤盀蹩瓶斯鳌保≒rincess Ukok)。

烏科克公主墓葬復原圖

讓人驚訝的是由于凍土層的低溫環(huán)境,使得墓主人的尸體居然完好保存了下來。在烏科克公主的左肩位置有一個面積頗大的紋身,它也穿越了2500年的時光,保留到了今天。

烏科克公主左肩上的紋身

該紋身描繪的是一只造型奇特的大角鹿,它的后肢居然是扭曲朝天的。而且它的嘴也不同于普通的鹿,像鳥的喙呈現彎鉤狀。鹿角造型同樣怪異,普通鹿角看起來像樹枝,而這只鹿的角有四個分叉,每個分叉的頂端有兩個圓圈和一個彎鉤。

這個造型奇特的神秘紋身,立即就讓人聯想到中國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國寶級文物。那就是1957年出土于陜西神木納林高兔村的金怪獸。

陜西神木納林高兔村出土的金怪獸

這個金怪獸站在一個底座上,和烏科克公主的紋身一樣,其嘴部同樣呈現出類似鳥喙的彎鉤狀,其角同樣有四個分叉。仔細看分叉的頂端,雕刻的是鳥頭,而且這鳥頭上居然有野獸一樣的耳朵。由此可知烏科克公主紋身鹿角頂端的彎鉤對應的是鳥喙,而另外兩個圓圈則表現的是鳥兒的眼睛和耳朵。

金怪獸是戰(zhàn)國時代的文物,年代上比烏科克公主墓稍晚一些。烏科克公主墓葬所在的阿爾泰山距離出土金怪獸的陜西神木有將近三千公里的距離,但是它們幾乎一模一樣的造型所反映的是同樣的文化傳承。

上文提到烏科克公主是斯基泰貴族,而陜西神木金怪獸則出自戰(zhàn)國匈奴墓。這說明斯基泰人和匈奴人在文化上有非同尋常的密切關系。

2. 匈奴與斯基泰的淵源

斯基泰人是古代印歐系民族,至少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就生活在從俄羅斯南部到蒙古高原的歐亞大陸草原地帶,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將其稱為“塞人”或者“塞種”。他們是最早的游牧民族,根據考古發(fā)掘成果可知大約在五千年前他們就開始馴馬,而至少在四千年前首先發(fā)明了雙輪馬車。

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

斯基泰人不僅善于游牧,而且還是手藝高超的工匠,極其善于制作以金器為代表的各種金屬制品。

斯基泰人制作的精美金器

匈奴人則于距今兩千多年前(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才登上歷史舞臺,比斯基泰人晚很多。他們以今蒙古高原為根據地,建立了龐大的游牧帝國,和秦漢帝國相對峙。

烏科克公主將鹿的形象作為紋身刻畫在身體上必定有其深刻的內涵。對北方游牧民族文化進行探究后發(fā)現,在他們的心目中鹿是一種圣神的動物,他們認為向上生長的鹿角可以通天,因此鹿是天地之間的使者。北方草原的留存大量各個不同時代的鹿石就是這種文化的體現。而北方民族的鹿崇拜是從最早的游牧民斯基泰人開始的。

北方草原的鹿石

另外,在斯基泰人的圖騰里還有被稱為格里芬的獅鷲獸。鷹是飛禽之王,而獅子是走獸之王,將兩者的特點相結合起來就成為了獅鷲獸,它的外形是獅頭、獅身和鷹嘴、鷹翅。格里芬具有殺戮性的特點,而作為草原民族的斯基泰人一貫崇尚力量,所以將其作為圖騰予以崇拜。根據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的記載,格里芬是在大草原守衛(wèi)黃金的神獸。

斯基泰人用黃金制作的格里芬飾品(約公元前5世紀)

再來看烏科克公主的紋身和神木金怪獸,很明顯它的嘴也是鷹嘴,頭頂上的鹿角也不單純是鳥,而是擁有獸耳的鳥,而格里芬的頭部就是鷹嘴獸耳。很明顯斯基泰人是把鹿和格里芬的形象做了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這個怪獸。而這種匯聚眾神獸特征的手法所體現的正是草原薩滿教文化。

從烏科克公主的紋身與神木金怪獸的密切聯系可知匈奴人在文化上繼承了斯基泰人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

除了圖騰,匈奴和斯基泰人在其他風俗習慣方面也有明顯的傳承關系。

希羅多德在《歷史》中這樣說,斯基泰人喜歡把敵人的頭顱割下來,掛在馬韁上晃蕩。漢朝詩人蔡琰的《悲憤詩》則有如下描寫:“(匈奴)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

希羅多德在《歷史》中還說,斯基泰人有令人震驚的習俗,他們會把敵人首領的頭顱割下來,用其頭蓋骨做成一個大酒杯,還要包嵌金銀,以此為榮。另外,希羅多德還提到“斯基泰人用各種畜類作為獻祭的犧牲,但主要是馬”,在殺牲時先用一個大環(huán)套在犧牲的脖子上,再于環(huán)子里插入一根木棍,用來扭緊環(huán)子,絞殺犧牲。

《漢書·匈奴傳》則據記載:“漢元帝初,漢廷派遣使者韓昌、張猛出使匈奴,二人與呼韓邪單于會盟于匈奴諾水東山……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犁撓酒,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約定“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

由此可知,匈奴不僅用仇敵月氏王的頭骨制作酒器,而且也用馬獻祭,這些習俗和斯基泰人完全一樣。希羅多德的時代早于匈奴建立政權兩百多年,其所記載的斯基泰人習俗有著更久遠的歷史。綜上所述,可以確定斯基泰人是北方游牧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而匈奴是繼承者。

3. DNA的證據

目前的遺傳學研究也能為我們提供斯基泰人和匈奴人具有傳承關系的相關證據。

斯基泰人是白種印歐人的分支,根據大量基因檢測的結果可知,印歐人的主體父系基因為R類型,而斯基泰人則是以R的下游類型R1a1-M17為絕對主導。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克拉斯諾雅茨克發(fā)現了距今3500到2400年的古代斯基泰人墓葬,學者共提取了26個DNA樣本,檢測結果顯示有25個為R1a1-M17類型,比例高達96%。

斯基泰人父系基因以R1a1-M17類型為主

2018年發(fā)布的《137個來自歐亞大草原的遠古人類基因組》和2020年發(fā)布的《歐亞大陸東部草原6000年動態(tài)遺傳史》兩篇學術論文公布了古代匈奴人的基因檢測結果。這兩篇論文一共給出了蒙古高原匈奴時代36個男性的DNA,是目前為止最全的匈奴人基因研究結果。

文章指出匈奴人父系基因既有屬于黃種人的O2、C2、Q和N類型,也有屬于白種印歐人的R1a1-M17和R1b類型,數量分別為6個和3個,所占比例達到了四分之一。其中與斯基泰人有直接關系的R1a1-M17類型出自外蒙古北部匈奴王庭的貴族墓葬,包括外蒙阿爾漢蓋省厄恩多烏蘭縣的戈爾莫德2號墓。

戈爾莫德2號墓結構異常巨大,東側有長48米、高3.5米的石墻,西側有長48米、高2.2米的石墻,北側有長46米、高4米的石墻。它代表了歐亞草原地帶已知最大的墓葬結構、最大的隨葬墓以及迄今為止報告的最深的墳墓(23米),因此該墓的墓主人被認為是一代匈奴單于。

巨大的戈爾莫德2號墓,學者推斷極有可能是匈奴單于之墓

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匈奴是一個多民族所組成的游牧帝國。全基因組數據清楚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族群,一個是東亞黃種游牧民族,另一個是以斯基泰人為代表的印歐白種游牧民族,匈奴是這兩個集團的混合群體。

根據斯基泰的代表基因R1a1-M17類型出自匈奴貴族墓葬的事實,可知斯基泰人為匈奴政權中統(tǒng)治階層的一員,因此匈奴人對斯基泰人的文化繼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綜上所述,斯基泰人在南俄草原、西伯利亞、蒙古高原大約興盛了一千多年。斯基泰人及其建立的橫貫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文化圈可能是歐亞大陸最早的游牧帝國,在當時草原與周邊區(qū)域的民族都受到他們的強烈影響。后來興起的匈奴人則是斯基泰人文化和血統(tǒng)上的繼承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頭蓋骨制酒器
這個民族和中原王朝作對千年,他竟然是個東西方混血民族
俄科學家揭示2500年前紋身公主化妝秘密
重建一個斯基泰戰(zhàn)士和他的頭盔。 (公元前7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