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惶恐不安、惴惴不安、忐忑不安、提心吊膽。
1、坐立不安
拼音:zuò lì bù ān
釋義: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p>
2、惶恐不安
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釋義: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p>
3、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釋義:形容因害怕或擔(dān)心而不安。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p>
4、忐忑不安
拼音:tǎn tè bù ān
釋義: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p>
5、提心吊膽
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
釋義:形容十分擔(dān)心或害怕。
出處:《西游記》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gè)個(gè)提心吊膽;告天許愿?!?/p>
坐立不安
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坐臥不安
坐著躺著都不安寧。形容因憂愁恐懼而不安的樣子。
六畜不安
牲畜也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很厲害。
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認(rèn)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跼蹐不安
形容恐懼不安。
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惶恐不安
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惶惶不安
惶:恐懼。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動(dòng)蕩不安
蕩:搖動(dòng)。動(dòng)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wěn)定,不平靜。
局促不安、 惴惴不安、 忐忑不安、 焦躁不安、 寢不安席、 忸怩不安、 惶恐不安、 動(dòng)蕩不安、 坐立不安、 不安小成、 眾心不安、 踧踖不安、 四鄰不安、 于心不安、 跼蹐不安、 棲棲不安、 心神不安、 驚惶不安、 行坐不安、 民不安枕
惴惴不安,坐臥不寧,心神恍惚
有:擔(dān)驚受怕、提心吊膽、誠惶誠恐、膽戰(zhàn)心驚和怛然失色。
*
擔(dān)驚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
形容十分擔(dān)心或害怕。
造句:越擔(dān)驚受怕,就越遭災(zāi)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態(tài)度所帶來的力量。要堅(jiān)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dǎo)你走向勝利。
*
提心吊膽[ tí xīn diào dǎn ]
形容十分擔(dān)心或害怕。
造句: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她帶著五個(gè)孩子,整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
誠惶誠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誠:實(shí)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jǐn)慎以至達(dá)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造句:這位老人小心謹(jǐn)慎了一生,如有風(fēng)吹草動(dòng),就馬上誠惶誠恐地替別人替自己擔(dān)憂。
*
膽戰(zhàn)心驚[ dǎn zhàn xīn jīng ]
戰(zhàn):通“顫”,發(fā)抖。形容十分害怕。
造句:走在不到一米寬的懸崖邊上,我頓時(shí)有一種膽戰(zhàn)心驚、心跳加速的感覺。
*
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
怛:畏懼,恐懼。指因害怕而變臉色。
造句:刺鼻的血腥味,迫使華天誠放下的酒水,他怔怔的站起身來,眼看最后一人倒地死亡被爆成碎渣,怛然失色的他被柳懷松逼近的氣勢嚇得連連后退。
形容“心里慌亂不安”的成語有:
*
七上八下
[拼音]:qī shàng bā xià
[釋義]:形容心里慌亂不安。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gè)吊桶打水,七上八下?!?/p>
[例句]:連著好幾天都沒有他的消息,我心里七上八下,坐臥不寧。
*
忐忑不定
[拼音]:tǎn tè bù dìng
[釋義]:心神極為不安。同“忐忑不安”。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濟(jì)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p>
[例句]: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
*
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釋義]: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dān)心而不安。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彼巍ぶ苕凇躲U刀編·滁州奠枕樓記》:“乾道八年,濟(jì)南辛侯(辛棄疾)自司農(nóng)寺簿來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風(fēng)作,惴惴然不自安?!?/p>
[例句]:他干上這一行純屬偶然,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
誠惶誠恐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釋義]:誠:實(shí)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jǐn)慎以至達(dá)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p>
[例句]:她對(duì)這些啟示誠惶誠恐.這些啟示意昧著什么呢?
*
如坐針氈
[拼音]:rú zuò zhēn zhān
[釋義]: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晉書·杜錫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后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例句]:孩子住院了,媽媽如坐針氈,茶飯不思。
形容很不安的四字詞語舉例:
惶恐不安
【近義】驚慌失措
【反義】談笑自若、處之泰然
【釋義】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碧啤ゎ亷煿抛ⅲ骸罢隣I,惶恐不安之意也?!?/p>
局促不安
【近義】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反義】落落大方、無拘無束
【釋義】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于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p>
【用例】只見文老爺會(huì)在那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很覺得~。(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三回)
寢食不安
【近義】心神不定、如坐針氈
【反義】心安理得、泰然處之
【釋義】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十分憂慮擔(dān)心的樣子。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p>
忐忑不安
【近義】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反義】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釋義】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p>
【用例】母親謹(jǐn)慎地窺視著一切動(dòng)靜,心里~,她怕有人出賣星海。(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坐立不安
【釋義】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自從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
【用例】蕭狀元終日在此來往,吾等見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惴惴不安
【近義】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亂
【反義】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釋義】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dān)心而不安。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彼巍ぶ苕凇躲U刀編·滁州奠枕樓記》:“乾道八年,濟(jì)南辛侯(辛棄疾)自司農(nóng)寺簿來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風(fēng)作,惴惴然不自安?!?/p>
【用例】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震南村第一個(gè)大災(zāi)難,愁眉苦臉,~。(歐陽山《苦斗》六七)
*
膽顫心驚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釋義】:顫:發(fā)抖。形容非常害怕。
*
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釋義】:惶:恐懼。內(nèi)心害怕,十分不安。
*
如芒在背 [ rú máng zài bèi ]
【釋義】:形容極度不安。
*
翻腸攪肚 [ fān cháng jiǎo dù ]
【釋義】:形容內(nèi)心極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
失魂喪魄 [ shī hún sàng pò ]
【釋義】: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形容極度驚恐不安。
【拼音】:jí dù bú ān
【釋義】: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
【例句】:
*
一場惡夢令我的心情陷入極度不安之中,媽媽語重心長地開導(dǎo)讓我心中的陰霾頓時(shí)煙消云散。
*
像尤因所寫的,“對(duì)自己的才能感到極度不安,”斯魁爾寫道史泰欽告訴他的同事攝影師保羅.斯特蘭德說他“病了并且厭倦貧窮?!?。
*
他的電話一直打不通,這讓我極度不安,害怕他走失了。
*
昨天我忘記復(fù)習(xí)了,想到會(huì)考試不及格就讓我極度不安。
提心吊膽
驚慌失措
驚恐萬分
膽戰(zhàn)心驚
驚心動(dòng)魄
心驚肉跳
心驚膽寒
忐忑不安
惴惴不安
心慌意亂
不知所措
大驚失色
誠惶誠恐
惶惶不安
你說的應(yīng)該是“寢食不安”吧
寢食不安
【拼音】:qǐn shí bù ān
【釋義】: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十分憂慮擔(dān)心的樣子。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