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里胡哨,時興,不知贏的是誰,坑的是誰。這個年代,不時興坐下來讀書,喜歡浮躁。
2、因材施教?那么一個班幾十學生,根據(jù)哪幾個學生的材施教呢?還是要用幾十種方法教。
3、傳統(tǒng)教學方法經(jīng)過多年檢驗,還是最合理的,真不明白老師講課十分鐘,學生們能學到什么?數(shù)學物理這些要反復講解都很難理解的內(nèi)容,不知道十分鐘夠干啥?
4、花里胡哨的教育方式雖時尚但不適合教育。試問:有自覺性的學生可以自助,互助,沒有自覺性地隨大流,轟轟烈烈的開始,懵懵懂懂地結(jié)束
5、這些方法都沒錯。問題是用僵化了。十分鐘講課,之后的時間是用來干什么的?那是用來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上知識的。學生在討論操作中熟悉所學掌握所學。我聽了,我看了與我操作了的掌握效果是不一樣的。杜郎口模式十分鐘講課之外剩下的三十幾分鐘就是讓學生操作的。但是很多時候第二步?jīng)]了。另外所有課堂都這樣是不行的。比如大量識記知識用這種方法就不行了。教法要適合它所要教授的知識與教學目的。
6、大約四五年前,我們學校推行杜郎口模式,搞得烏煙瘴氣。教育千萬不要趕時髦,踏踏實實才是對孩子負責。
7、教改是循序漸進!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狂躁的年代希望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潛下心來搞好教育教學工作!踏實認真致善致臻!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才是正道!學問學問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人的心智取向是有差距和差異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像什么太極大師玷污了“太極'的真諦∴……
杜郎口中學,我的母校,我是教改的第一批學生,在我初二學年快結(jié)束實施教改,改到現(xiàn)在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去每年能考上縣一中的不到十個,剛實施改革的初三中考過線40個,到我們畢業(yè)實施教改一年多,過線100個人左右,學校歷史前所未有。學生想象力自律能力主動性有所提高,后來都說改過了,沒經(jīng)歷過,這個不好評價。那個年代的老師都很不錯的,現(xiàn)在的本科也不一定趕上那時候的中專吧。后來鄉(xiāng)鎮(zhèn)孩子都去縣城上學,孩子少了,平均水平的確也有所下降。但是之所以被大家認可,被教育部門注意,早年校領(lǐng)導勇于改革,效果不錯是實實在在的。那個時候再怎么改也不會更差,敢于作為探索總是好的。作為杜郎口出來的學子,很感激當時的老師們。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心,桃李滿天下。
1、我們縣城一所民辦學校完全借鑒了杜郎口模式,好像是還簽了合同,這所學校原來在我們這邊成績很差,口碑不好,但是自從改了這個模式幾乎各年級都是全縣第一,而且他們的學生確實課堂表現(xiàn)力很強,所以我覺得這個模式還是有過人之處的,就看你是否學到了精華。
2、我去過三次杜郎口中學。感同身受!我喜歡這種激發(fā)學生潛能和自助能動性的教學方式!不要亂噴,要真正地去感受!我的朋友有幾個杜郎口畢業(yè)的,他們都很感恩當年老師對自己的教導和啟發(fā)!作為老師,學過洋思中學,學過衡水一中………教學改革或者實驗太多了,只有杜郎口,深深打動了我!
3、我兒子上初一的時候,就是這個模式,初一下學期已經(jīng)改過來了。在一個折疊分班的班級里,這樣學習,我覺得最大的弊端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大了,差的渾水摸魚更容易了。我兒子說好處就是上課講話,老師不容易發(fā)現(xiàn)是誰。作為家長,我覺得課前預習的預習單挺好,孩子一下就能抓住重點預習。這種模式我覺得更適合尖子班,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或者從小學開始就用這種模式教學,孩子能夠適應,初中有點晚。
4、我們當時學校老師就去參觀了,還錄了視頻回來,感覺亂糟糟的,跟拍賣會現(xiàn)場似的,后來我們學校也按照那種規(guī)模,兩個月后很多同學成績就退步了……
5、我們學?,F(xiàn)在還在這樣課改,我是一名有25年教齡的小學語文老師,現(xiàn)在也依然一線,教室里沒有兩臺,三面都是黑板,感覺數(shù)學的復習課適合這種方法,語文真的不適合,有些東西孩子們真的總結(jié)不出來,都是照著輔導書讀一遍,有什么意義?
1、我教地理的,十多年前經(jīng)常不帶書、教案等進教室,大部分學生喜歡上地理課。教初中地理總共11年,畢業(yè)班的地理會考成績經(jīng)常名列全縣前五。 在某學校教初中時,有節(jié)課也如住常僅帶幾支不同顏色粉筆進教室上課(畫地圖用),碰上校長不打招呼來聽課!十七八年過去,我依然記得校長在例會上那句話:“唐老師課上得很好,但不帶教材教案,特提出批評!”我也記得我的回答:“校長批評很對,即使是叫花子討米也要帶根打狗棒,以表明身份”!
2、拋棄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將變得面目全非,現(xiàn)代教育應該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發(fā)展完善,教育需要實實在在的,而不是搞花架子
通過上面這些精彩絕倫的評論可以看出,對于杜郎口中學是褒貶不一的。小編認為,既然它曾經(jīng)那么的輝煌,必然是有可取之處的,只不過每個學校的生源不同,老師的組成也不同,家長的素質(zhì)也不相同,所以死板硬套絕對是不可取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創(chuàng)新是對的,去模仿這些模式是不可取的。
在課堂上安靜有利于教師,活躍有利于學生,現(xiàn)代教育理論有向?qū)W生傾斜的思想,卻并未放棄教師的價值,反而在提升教師的作用。因此講得少并非就符合教育規(guī)律,硬性規(guī)定也是初期的手段。新的教育需要有人探索,更需要得到理解,但絕不是想干啥就干啥。以實踐來檢驗這種授課方式是否適合你們學校才是正途。
最后,祝愿各位老師和家長朋友假期愉快,工作順利。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咱們評論區(qū)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