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指征
膝關節(jié)四組韌帶損傷,如果急性期已經自行復位,行4-6周石膏固定即可。如果在急性期不能閉合復位,經過手術復位后,可以一期行切帶重建術。
四組韌帶損傷進入陳舊性階段,一般有部分韌帶愈合,主要是內側韌帶結構和PCL,則對未愈合的幾組韌帶進行重建。少數情況下需要四組韌帶同時重建。
移植物選擇
膝關節(jié)四組韌帶重建需要大量的移植物,從理論上可選擇全自體材料、自體材料加異體材料和全異體材料,實際情況中需要根據患者的意愿、經濟能力等綜合考慮。
如果全部選用自體材料,我們一般進行ACL和PCL的單束重建。
如果患者有一定經濟能力,則建議聯合應用同側自體材料和異體材料。
手術入路
ACL和PCL的重建在關節(jié)鏡下進行,采用常規(guī)關節(jié)鏡入路。
PLC重建時手術入路根據重建方式的不同選擇。采用自體股二頭肌肌腱重建者需要做外側縱行切口。采用游離肌鍵移植者需要在股骨外上處做一個長2cm縱行切口,在骨頭后緣做一個長3-4cm的縱行切口。PMC的加強需要借用PCL重建時股骨內上髁部位和脛骨內側面的切口進行。
重建程序
每組韌帶結構的重建都包括隧道的建立和移植物的植入及固定。多組韌帶修復重建時,為了避免骨隧道的干擾,使移植物承受合理的張力,需要遵循一定的次序。
1
骨隧道的建立次序
2
移植物的植入次序
3
移植物的固定次序
骨隧道的建立次序
建立PCL重建的股骨和脛骨隧道(關節(jié)鏡手術)
建立ACL重建的股骨和脛骨隧道(關節(jié)鏡手術)
建立PLC重建的股骨隧道(切開手術)
建立PLC重建或者加強的脛骨,腓骨隧道(切開手術)
建立PMC加強的股骨隧道(切開手術)
建立PMC加強的脛骨隧道(切開手術,或者利用交叉韌帶重建時建立脛骨隧道的切口)。
移植物的植入次序
植入PCL移植物(關節(jié)鏡手術)
植入ACL移植物(關節(jié)鏡手術)
植入PLC移植物(開放手術)
植入PMC移植物(開放手術)
移植物的固定次序
屈膝30°,旋轉中立位,固定PMC
接近伸腰位,旋轉中立位,固定PLC
0°位,固定PCL。(PCL前外側束移植物不行預牽張,后內側束移植物行預牽張)
0°位,固定ACL(前外側束移植物行預牽張,后內側束移植物不行預牽張)
膝關節(jié)四組韌帶重建前后X線片對比(采用懸吊式固定)
紅線:重組的MCL; 黃線:重組的PLC;
紫線:重組的PCL;綠線:重組的ACL
關節(jié)鏡下ACL、PCL同時重建技術
膝關節(jié)清理
一般需要行髁間凹成形。對于ACL和PCL殘留纖維,如果存在股骨一脛骨之間的連接,盡管松弛也予以保留。板股韌帶很少發(fā)生斷裂,切勿清除。
鉆PCL脛骨隧道定位導針
從后內側入路監(jiān)控,分別由PCL殘留纖維外側和內側置入PCL脛骨隧道定位器,鉆PCL雙束重建脛骨隧道定位導針。
后內側束定位于PCL足印區(qū)內側部分,前外側束脛骨隧道定位于PCL足印區(qū)外側緣,均位于后關節(jié)囊脛骨附著線前7mm。
先定位后內側束,再定位前外側束,兩隧道中心點間距為兩移植物半徑加2mm。
建立PCL股骨隧道
從前內側入路進鏡監(jiān)控,從前外側入路進定位器,自內向外建立PCL雙束重建股骨隧道。
前外側束中心點距前參考12mm,距離遠側軟骨緣6-8mm。后內側束隧道在足印區(qū)內的最后側部分,必須包含于足印區(qū)內。
建立PCL脛骨隧道
從前內側入路進鏡入膝關節(jié)后室,監(jiān)控下鉆PCL雙束重建脛骨隧道。
植入PCL
移植物先將雙根導引線分別從兩個PCL脛骨隧道送入關節(jié)腔,再從相應股骨隧道引出。隨后依次植入移植物。
建議先植入PCL后內側束移植物,再植入PCL前外側束移植物。如果先植入前外側束移植物會影響PCL后內側束移植物的植入操作。
建立ACL隧道
從前外側入路進鏡,從前內側入路進ACL脛骨隧道定位器,按照常規(guī)操作定位,鉆ACL脛骨隧道,隧道與脛骨軸成45角。
隧道內口中心點位于內側髁間峰前外側坡面、外側半月板游離緣水平線部位。隨后經ACL脛骨隧道鉆ACL股骨隧道。
股骨隧道定位于髁間凹外側壁最低點前側、近側5mm。
植入ACL移植物
在關節(jié)鏡監(jiān)控下將ACL移植物從脛骨隧道經關節(jié)腔拉入股骨隧道,移植物邊端可通過微型鋼板翻轉固定,也可以行隧道外口微型鋼板直接貼附固定。
采用自體肌腱,移植物在股骨隧道的長度為2.0-2.5cm。
采用異體肌腱,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內的長度可以更長。將韌帶脛骨端編織縫線穿入鈦質紐扣中,暫不打結固定。
移植物最后的固定
在有選擇地對移植物進行預牽張后,在完全伸直位同時固定所有移植物。
在完全伸直位,PCL前外側束隧道內口距離最短,因此采用伸膝位固定時對PCL前外側束不做預牽張,以免屈膝時承受過度張力而造成移植物復合體(包括兩端的固定線和固定帶)斷裂。
如果對該束移植物做了預牽張,則必須在屈膝約70°時固定,這時隧道內口距離最遠。
但是因為膝關節(jié)復合韌帶損傷時,屈膝位不容易確定和維持脛骨相對于股骨的中立位,仍然建議對PCL前外側束移植物不做預牽張并在伸膝位固定。
在完全伸直位,PCL后內側束隧道內口距離最遠,所以我們對PCL后內側束移植物做預牽張后在該體位固定。
在完全伸膝位,進行解剖單束重建的ACL兩隧道內口距離最遠。對ACL移植物需要進行預牽張,隨后在該體位固定。
ACL、PCL同時重建中保證脛骨中立位和韌帶正確張力的方法
在完全伸膝位,如果PLC和PMC完整,即使前、后交叉韌帶斷裂,脛骨相對于股骨也相對保持在中立位。因此在完全伸膝位進行移植物最后的固定。
在ACL和PCL同時重建時,ACL移植物固定過緊會對PCL移物造成過度應力,或者脛骨后移,反之亦然。因此移植物固定的張力適度即可。
如在采用紐扣固定時,只要紐扣不能被拉離骨面即可。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